如何看待中国股市现状?目前中国股市还有没有投资价值?
1990年12月,我国建立了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20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在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分散市场风险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支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
目前,A股市场已有2535家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位居全球前3位。国有控股或参股的重要骨干企业基本都已成为上市公司,国有资产增值效应明显,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有力推动民营企业按公众公司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大量代表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
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现代金融体系,提升了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我国金融业向现代金融体系的转变。资本市场集聚社会资金,充实企业资本,为国家经济发展筹集了数万亿元的长期资金,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历史来看,每当A股持续下挫、市场信心低迷的时候,停发新股的呼声就会不绝于耳。这表明了在公众的心目中,持续扩容带来的供求关系改变,与股市低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最近的几年,中国IPO市场一直占据全球首位。这导致在市场增量资金不足的背景下,A股市场面临着较大的供求压力。2012年以来,在市场环境不佳等因素的作用下,整个市场的融资节奏明显慢于去年。同处变幻不定的国际经济形势,A股市场位居全球股市跌幅榜的前列,与中国股市自身发展中的先天不足不无关系。
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不够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约束机制不强、市场运行的体制和机制还存在“短板”,都需要资本市场自身作出相应的完善和调整。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可以视为这种调整和改革的“阵痛”。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完善必将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如何建立起适合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市场体系,实现A股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同样,如何理性地面对变革,也考验着每一个投资者的智慧。
从基本面分析,中国股市的现状是A股市场持续走弱,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欧美经济形势依旧严峻,国内经济面临转型和周期调整。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多重因素影响,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下滑。当《华夏时报》记者在8月上旬、中旬分别对社保基金管理人、保险机构、财务公司、券商资管、信托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目前A股市场的二十余家机构投资者展开调查时,听到最多的是,他们对股票投资的失望、沮丧。从201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来看,在公布业绩预告的139家央企上市公司中,半年报业绩预减、略减、续亏和首亏的达到94家,整体预减比例高达67.6%。此外,36家央企上市公司公布的2012年业绩快报显示,有19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占比52.8%。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经过历时数年以持续下跌形式进行的估值回归,A股的估值泡沫在不断挤出。比如,2001年,上证综指处在2100点位时,沪深股市的市盈率在六七十倍左右,估值泡沫不言而喻;而目前的2100点水平,沪深股市的平均动态市盈率仅12倍左右,还低于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998点时的19倍。因此仅就估值角度来说,目前很多行业具有长期投资价值,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息率已经超过了国债利率。
市场分析人士对中国股市现状的看法是,以6124点为代表的2007年的高点实际上是过去20年以投资驱动增长模式宣告结束的一个标志,2008年底至2009年8月初的小牛市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回光返照”的体现,而2009年8月以来市场不断回落,则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挣扎与新的经济增长点模糊的集中体现,市场持续回落更多地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变化趋势的忧虑。令价值投资者欣慰的是,目前A股市场市盈率处于低点,整个股市的估值基础在夯实,股市走势与企业盈利的关联度越来越高。相信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中国股市在成为“自主创新的发动机、产业升级的推进器”的同时,也将成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国民财富的聚宝盆”。
推荐阅读: 股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