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上海云门投资董事长俞忠华投稿,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一、
在讨论格力电器的股价之前,我想先检讨一下我去年最好的投资思路和最差的投资行为。
2015年10月23日,贵州茅台公布公司的2015年的第三季度报告,该报告的预收款一栏的数字变化引起了我的特别的注意,按照该报告,公司当时的预收款数字为56亿,比14年底的14亿增加了42亿,而且,这个数字是历史上的第五高位。
比这个数字高的分别是2011年第一季度末的63亿、第三季度末的68亿、年底的70亿和2012年第一季度末的57亿,而当时正好是公款消费最猛烈的时间,此后的八项规定严重抑制了公款茅台,到2014年第二季度末,这个数字只有5亿,而公司15年第三季度的报告显示,公司的销售已经全面恢复!
如果以当天的收盘价计算,当时茅台的市盈率约17倍,但这个市盈率显著低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因为如果把公司预收款的增加量转换为利润,则潜在的2016年市盈率估计只有13倍,而作为中国的第一消费品牌,这个公司的股价一定可以到20倍。
因此,我告诉我的朋友们这个股票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有50%的涨幅空间,我自己也买入这个股票,让它成为我的第一重仓股,2015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一帮朋友在香格里拉参加午餐交流,我再次向大家推家贵州茅台。
但从2015年10月底买入茅台开始,持有这个股票很长时间一直是一段痛苦的经历,反对的意见主要是:1、以后的年轻人不喝白酒了,白酒没有未来;2、公司市值太大了,2500亿,没有上升空间;3、这样的公司以后就是13-4倍的市盈率了。
作为第一重仓的股票,持有了三四个月,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正受益,压力空前,到2016年2月19日,星期五,担心市场短期见顶,我决定降低仓位,在收市前把茅台也卖光了,事实上,2月25日,上证指数一天下跌了6.4%,深圳综指更是下跌了7.3%,我对大势的判断是正确的。
但是,贵州茅台的股价就是从那个周末开始起步,接下来的连续3个交易日每天各涨2.3%以上,并一路绝尘,并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面上涨了50%多。和其他小票相比,这个票你可以买到足够的量,你甚至可以加杠杆买。开始,我以为我只是错过了一个小小的机会,后来,在微信朋友圈我检讨这个案子的时候,我承认我错过了一次十年一遇的机会。
二、
而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机会是格力电器。
格力电器,从公司本身来说,近期的两件事是:1、收购新能源汽车业务被否决;2、董明珠辞去集团公司董事长的职务。
先说第一件事情,当然是好事。
前几年有一本流行的经济管理类书籍,叫《蓝海》,很畅销,在我眼里,这本书和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差不多,一样流行,一样胡扯。
蓝海战略认为企业应该避开激励竞争的红海,转而去开辟蓝海,寻找广阔的新天地。因此,过去几年很多企业谋求转型、转型、转型,只是,自己的主业都没有能力做好,怎么能够指望一个连在自己主业的竞争中都会失败的企业到一个新的行业中就成为领袖呢?当然有可能,但是小概率事件。
而且,一个行业是红海还是蓝海,那是要看具体公司的,对该行业的领导企业来说,如果该公司有领先的核心技术、优秀的产品、领先的渠道能力、强势的品牌,那么,当他的竞争对手认为这个行业是红海而转身的时候,在这个行业领导者眼里,眼前的海水就是越来越蓝!在领导者眼里,眼前的市场就是蓝海!
空调这个行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行业,同时它又是必须品,我们看不到这个市场死掉的那一天,实际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它的依赖日益加深,而且,和其他投资设备不同,这个行业的周期性很弱。
前些日子看到一份证券研究报告,推荐新能源电池生产设备企业,预计2017年盈利增长50%,市盈率2017年50倍,PEG等于1,推荐买入。呵呵,PEG不可以这样算的。
对这个公司来说,如果该公司18年、19年还能各增长50%,那么现在的价格19年的市盈率是22倍,而设备行业是高度周期性的行业,和投资周期相关,我们真的有信心预测该公司18、19年还能持续增长50%?2020年又会不会下降呢?
反观格力,在投资新能源汽车的案子被否决之后,公司的风险大幅度降低。空调这个市场,在别人眼里是红海,在格力面前,其实是越来越蓝的大海。
格力在这个市场已经建立了优势,已经建立了技术、产品、市场、品牌的优势,格力已经在它的主营业务周围挖好了护城河,它需要做的就是把护城河挖得更宽、更深,把自己从行业的领袖变成世界的领袖、空调世界的绝对领袖!
和那些处于周期性设备行业的高估值的公司相比,显然格力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而现在这个公司的2017年市盈率只有10倍不到。这样的公司,在目前的市况下,当然应该给于20倍的估值,买茅台,有理由担心以后的年轻人不喝白酒了,买格力,你还担心年轻人以后不用空调?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面,如果格力能够慎重处理好公司面临的风险,我们大概率有机会看到公司的估值到达这个位置。
三、
格力面前的风险主要有两项。
第一项风险是业务草率多元化的风险,什么新能源车,什么手机,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必要去搞,现在的业务要点是把空调业务的护城河挖得更深更宽,持续巩固在技术、市场、品牌方面的领先地位,让自己从领导地位走向绝对领导地位。我很高兴看到公司否决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
第二个风险是管理层变动的风险。上一次我参加兴业证券的年报交流会,我对兰董事长说,兴业证券之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和公司稳定的管理层、和公司的兰董事长持续经营直接相关,企业家是宝贵的财富,希望您不要到点就退休。兰董事长回答说,这事情福建省国资委说了算,他自己做不了主。
关于管理层,国有企业通常的错误是两个,一个是任命一个没有经验的人上岗,把国有资产给糟蹋了,一个就是让优秀的企业家到点退休,把企业家宝贵的经验给糟蹋了。你看,巴菲特什么时候需要退休?象兴业证券兰荣董事长这样的人完全可以做到80岁,或者他自己愿意退休为止。
格力的管理层面临相似的挑战,董明珠年龄要到点了,怎么办?
其实,妙手来了。
前一段时间,险资举牌汹涌,有得有失。两个不成功的案例是上海家化和南玻。上海家化,在平安入主之后,把葛文耀先生换成了谢文坚先生,三年来经营不善,铩羽而退,在我看来,主要还是谢先生的管理能力有偏差。
本人做过多年的直接投资,因此有机会向各路实战的管理大师学习,承蒙领导的信任和支持,07年到12年有机会在某国内券商做了一点管理方面的实践。在我看来,上海家化这个案例,危机时代的管理,需要更强的管理领导人。
南玻的案例当然是可以做得更好的。保险资金,作为一个投资人,当然是希望能够挖掘上市公司的价值,希望自己手里的股票能够卖更好的价格,结果还把勤勤恳恳的业务管理层给逼走了。怎么?你金融方面能力强,在玻璃业务方面你也比这些管理层更强?你想把自己的资产卖一个好价钱,难道就不需要有人帮你装门面?结果自己把门面给卸了,无知而可惜。
在格力这个案例里面,险资显然是有很好的机会的。第一,股票价格低;第二,董明珠可能还想留任;第三,珠海国资委,出于国家规则的考虑,可能没有办法让董明珠留任。有趣的是,在格力电器,国资作为第一大股东,只有不到20%的股权。
要我是险资,我就坚决增持,如果董明珠愿意留任,就明确支持董明珠留任,有这样一个能干勤奋的董事长拼着命为你赚钱,有什么不好呢?一石而五鸟:1、解决了珠海国资委的难题,2、帮助了董明珠立连任,3、讨好了监管机关,4、自己挣了钱,5、还赢得一个好名声,这样的好事,晚上做梦都会笑醒,何乐而不为?
因此,在格力电器这个案例里面,外部投资者应该增持,并以外部投资者的身份要求、支持董明珠连任,而公司专注于眼前越来越蓝的大海,发挥匠心精神,把业务的护城河挖得更深更宽。这样一个雄霸一个可持续市场的领导公司,难道不应该给以20倍的市盈率吗?
上面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且我还是经常犯错误的,因此这不是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投资风险大,大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