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咐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 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
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
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了,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又艰难了,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
他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 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很快春天来了,发善心的富人兴致勃勃送种子来,竟然发现穷人正就着咸菜喝酒,牛早就没有了,房子里依然一贫如洗。 富人转身走了。穷人仍然一直穷着。
很多穷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机遇,有过行动,但要坚持到底却很难。
据一个投资家说,他的成功秘诀就是:没钱时,不管再困难,也不要动用投资和积蓄,因为压力会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账单。这是个好习惯。
在生活中,很多人勤勤恳恳的工作,过着节俭的生活,但是他们积累的财富却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只知道一味节约的人是缺乏增量思维的人。
他们往往只知道守住已有的资源,而不敢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博取更多。这样他们会比较满足当下的生活状态:目前已有的生活资料、劳动收入、支出情况……
所以他们不敢轻易打破当下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也不会有动力去赚取更多的财富。对物质财富强烈的渴望是创造财富的第一前提,亘古不变!所以这些求稳的人,越来越穷。
1、花在人脉资源拓展上的钱
和优秀的同事朋友没事一起聚会玩耍,不仅可以让你获得更多优质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跟他们建立更强的协作连接。对未来的工作生活都是非常棒的资源积累。
就像很多成功人士说的,他们本人的能力也许很一般,是他们的朋友成就了他。这一点也不夸张,花在人脉维系和拓展上的钱省掉,会让你的人生失去很多机遇和趣味。
2、给大脑充电的钱
很多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就是看书,有的甚至一年要看上百本。无论多忙,他们总会为自己头脑充电留下时间和钱。他们也乐于去选择参加一些对自己有益的培训和交流。
这让他们的视野和格局能跟上时代进步,在商业战场上永远占据优势地位。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多看书,接受高质量的培训对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这部分钱,不能不花。
3、用于健康保持方面的钱
这不仅包括自己的健康,还有家人的健康。也许你有很多财富,但是如果家人在健康上有所损失,将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给自己办一张健身卡,培养锻炼的好习惯,定期带父母家人去医院体检,这些钱省不得。
延伸阅读:宗毅:花钱的秘密,如何花钱越花越多?(节选)
稳定是造成穷人的最大根源之一。有句俗话叫富贵险中求,所有的富贵都是要冒险的,所有的赚钱机会都是少数人的。为什么世上的穷人占绝大多数,是因为大部分人的选择和思维方式都是错的。
很多人不敢出来创业,创业确实难度比较大,但是很多人连投资都不敢,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了。如果你有好的机会,我建议你一定要抓住。
比如好的创业机会,或者近一个月内看看股市,都是比较好的。一定要记住,穷人是大多数,富人是少数。往往在富人动手的时候,穷人都不敢动。
很多人都喜欢稳定的工作,像诺基亚、摩托罗拉、铁道部这样的大企业。但是在这样的公司里的机会成本有多大呢?我也是大公司出来的,我深有体会。当时我们公司特牛逼,我也觉得自己很牛逼,对待周边的供应商经销商都态度不好。
首先,他的能力不是真实的,因为公司牛逼,他就觉得自己很牛逼,但这其实都是虚假的,是温水煮青蛙,渐渐把你的武功废掉。
第二,他会对周围的人态度不好,嗤之以鼻、趾高气扬成为习惯,使他不懂得谦虚,不知道怎样和别人打交道。所以很多人在诺基亚倒闭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他懂的东西已经落伍了,另一方面他们的人际能力很差。
所以说他们的机会成本很大。他们是收了几年的高工资高福利,但这个代价是很明显的。
其实没有很安稳的地方。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在风雨来临的时候处变不惊。
1、不断地学习
学习商业方面、理财投资的知识,并且拿钱实践。
2、与高人为伍
很多人觉得我读中欧商学院没有用。我觉得这种想法是很笨的。不得不承认老师讲的东西不一定有用,但是你会因此结识很多很厉害的同学,他们会给你外面找不到的投资机会,至少能让你参与学习。
所以,跟谁在一起,就会向谁靠拢。这也是我读商学院就要找贵的读的原因。后来我进了湖畔大学,认识了许多新理念的同学,这些都是投入,这都是一步步积累上去的。
作者:宗毅
来源:本文综合自新浪博客、宗毅演讲
O2O创富记
微信号:o2ocfj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推荐理由:我们只专注于原创内容,数十名专业记者团队,辐射O2O领域全渠道,从入门到进阶,给您最经典的O2O行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