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以严厉措辞怒斥举牌野蛮人,引发市场强烈反响。与证监会呼应,保监会也在昨日(12月5日)出手了!保监会5日晚间通报,由于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且整改不到位,保监会决定停止其开展万能险新业务。举牌“乱象”伤害了谁?险资举牌如何监管?保监会此举对于市场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保监会停止前海人寿开展万能险新业务
保监会5日晚间通报,由于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且整改不到位,保监会决定停止其开展万能险新业务。同时,针对前海人寿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监会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
前海人寿对媒体回应说,将落实监管要求,力争月底前做好万能险整改工作。目前,公司官网上的相关产品链接已经无法打开。
今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保监会出台多项规定,对万能险的规模、经营管理等进行了限制和规范。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今年5至8月,保监会对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前海人寿日前上报了整改情况报告,但对在万能单独账户管理、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不到位,因此保监会采取停止其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并要求其合理制定业务规划,加快业务结构调整,降低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与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
李晓林:监管函意在控制风险维护市场秩序
这次保监会为什么要对前海人寿采取监管措施,它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兼书记李晓林:这次的57号监管函是过去监管函相关工作的延续,当时该公司万能险的单独账户管理和客户真实性管理方面有问题,监管部门就下达了44号监管函责令整改。现在发现其万能账户仍然为单独管理,整改工作不到位,所以再次下达监管函。
这个规定一方面是对保障性保额提出了最低要求也就是强调了保险姓保的内容;另一方面对各类准备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确保偿付能力控制风险并且为了更好地保证偿付能力,规定中做了较为保守的约束,同时还提出了一些要求相关操作方法完备合理,遵循公平性以及一贯性的原则,这对维护市场秩序让市场各方易于理解具有意义。
举牌“乱象”伤害了谁?
12月4日,一份“七大保险系资金在A股投资”的表格引发股民的高度关注。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安邦、生命人寿等保险公司就开始频频举牌上市公司,包括地产行业龙头企业在内,低估值蓝筹股成为其主要增持对象。险资所到之处引发市场震动。险资举牌“乱象”,到底伤害了谁?
部分险资在股市中的各类举牌乱象,已经引发监管层关注。之前,针对恒大人寿在股市的“快进快出”,保监会明确表态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
业内人士认为,个别保险机构过度依赖投资型业务,盲目投资与保险毫不相关的行业,对保险行业及险资运用带来负面影响。另外,在监管部门提出警示后,12月5日举牌概念股重挫,这些股票近期股价大起大落,恰恰反映出部分险资对市场的负面影响。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险资应该做长期投资者的表率和中国股市的“压舱石”或“稳定器”,而不是利用杠杆举牌的“带头大哥”,更不应该拿客户的资金做杠杆,帮助其母公司参与别人公司的控股权争夺。同时,一些企业经营者也担心险资等杠杆资金的投资炒作,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险资举牌如何监管?
保险机构按照监管规则以自有资金进行财务投资,既可获取市场收益,又可从专业视角监督上市公司,这本身是一件双赢的制度安排。但个别保险机构“野蛮”举牌引发争议也给监管部门提出了新课题,险资举牌如何监管?
保险资金举牌、收购上市公司有其自身逻辑所在。但目前险资举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被举牌上市公司股价大幅波动,各类资金跟风,个别保险机构“快进快出”带来极坏的示范效应。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表示,国外市场大多有“大户持仓报告制度”,规模较大的资金在集中大量操作时,需主动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对保障投资者知情权和维护市场稳定有积极作用。国内资本市场也可以考虑建立类似制度。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如果要化解险资举牌争议,各部门应该联合商讨,完善监管制度,修改相关规则,对保险资金及其他资金举牌上市公司做出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