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之后,全球市场掀起一场金融地震。一场加息带来了全球货币市场的大屠杀。非美货币兑美元全部走软,市场一片狼藉。
今日凌晨,美联储年度加息大幕终于揭开。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0.5%-0.75%。并暗示明年加息步伐将更快。美联储的最新决策完全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利率决议公布之后,美元指数扭转跌势上扬,非美货币与现货黄金则纷纷回落。市场认为,美联储将在“特朗普时代”加快加息节奏。
「 美元大涨,非美货币应声暴跌 」
美联储加息之后,全球市场掀起一场金融地震。
就在美联储宣布加息的瞬间,美元上涨,非美货币大幅下跌,市场风险偏好再起。美元指数疾走冲高,回归了从十一月中旬以来的高位空间。美元的急涨提振了银行股股价,银行股从各板块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国际油价小幅下跌。
一场加息带来了全球货币市场的大屠杀。非美货币兑美元全部走软,市场一片狼藉。
北京时间15日4时25分,美元指数报102.0191,涨幅0.95%。欧元对美元汇率下滑0.88%,报1.0531;美元对日元汇率上扬1.27%,报116.6960;英镑对美元汇率报1.2575,下滑0.63%。
同一时间段,纽约近月原油期货价格报每桶50.88美元,跌幅近4%;纽约近月期金价格报每盎司1147美元,跌幅1.1%。另据报道,北京时间3:00,现货黄金最活跃的2月期货交易量高达8383手,美联储加息触发大量卖单压低黄金价格,随后一路下挫近15美元。
在美联储公布利率决定后,美国短期公债价格持至平盘,抹去稍早涨幅。美国两年期公债收益率触及2009年8月来最高,三年期美债收益率触及2010年5月来最高。
截至美股收盘,三大股指从高位回落,跌幅在0.5%至0.8%之间不等。
「 十年来第二次加息 」
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0.5%-0.75%。这是美联储十年来的第二次加息。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这份声明中指出,自今年早些时候以来,通货膨胀已有所上升,但仍旧继续低于该委员会2%的长期目标;最近几个月中以市场为基础的通胀补偿指标已大幅上升,但仍旧保持在较低水平。声明称,考虑到已实现及预期的就业市场状况和通货膨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至0.50%至0.75%。今天的加息在11月就业报告公布后就几乎没了悬念。摩根大通表示,此前最后一个加息障碍是美国11月非农就业报告,但如今障碍已清除。美联储的最新经济评估如下:10月会议以来的资讯表明,美国多数地区经济继续扩张,整体物价水平有轻微上行压力,工资水平温和上涨,就业岗位继续增加,部分地区就业市场更为紧俏,商品零售、房地产市场和商业服务活动持续升温。大多数地区储备银行预计所辖区域未来经济前景乐观,有一半地区表示将保持温和增长势头。美国强劲的经济数据、美联储多位官员呼吁年内加息,加之特朗普新政提升了经济和通胀预期,使得美联储本次加息毫无悬念。联邦基金利率(即美国的基准利率)期货的最新定价早已显示,今日美联储加息的概率接近100%。
「 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三到四次 」
根据美联储的预计,2017年将加息三次。在政策会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和美联储以往实施的政策相比,三次加息是一个非常温和的调整。
分析师们表示,加息25个基点至0.5%-0.75%已经变得有些索然无味,不仅是因为加息已被期待得太久,还因为市场出现了更重要的—投资者等待且渴求特朗普的减税承诺以及财政刺激包裹。
美西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Scott Anderson)表示,特朗普胜选以及共和党横扫参众两院使得市场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市场正在关注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他认为,一些情况下,美联储对市场的影响力将不及从前,因为某种程度上,美联储加息路径符合市场预期。ICBC标准银行分析师Tom Kendall表示,“在目前状况下,美联储声明比实施加息还重要,因为市场已经广泛预期此次会议将会加息了。现在市场关注的是2017年美联储政策将如何走的问题。”路透对逾120名分析师的调查显示,美联储料将在2017年第二季和第四季继续加息,把联邦基金利率调升至1.00-1.25%,与美联储决策者的预估相近。
Naroff Economic Advisors首席经济学家Joel Naroff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今天调高了利率目标区间,这并不令人感到惊奇。如果特朗普的经济刺激计划能够像此前所说的那样得到兑现,明年下半年,我们会看到通胀水平达到3%左右。按照这种情况,明年加息三到四次是有可能的。
「 加息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
就中国实体经济而言,有相关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加息影响应当较小。“我国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经济还是以内需为主。另外,我国较为充足的外储以及有效的资本账户管理也可较好抵御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冲击。但是,外债比较高的部门,比如房地产和航空,利润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同时,资本流出造成国内利率上行,也不利于负债率高的部门,比如房地产和公共事业部门。但应该说,我国企业部门发展,主要还是看内需已经改革的进程。”
A股:不会有太大波澜
影响A股市场运行的因素很多,美联储加息只是其一,先来看历次美联储加息前后A股的走势:
上表是美联储第五轮加息周期及去年启动新一轮加息前后对应的A股市场表现,可以看出,美联储加息对A股影响并没有很强的关联性,A股依然按照自身规律运行。
但由于美联储第五轮加息时间点距今间隔较长,参考意义并不太大,我们再把时间拉近一点,看看今年以来美联储历次议息会议前后,A股市场的表现: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以来,美联储7次议息会议前夕,A股有6次是下跌的,下跌概率逾八成,利空冲击比较明显,议息会议结束后,美联储并没有启动加息,A股又重回原有轨道,大多数时间上涨,表现出明显的强势。
人民币:进一步承压贬值
美元走强,人民币将进一步承压贬值,在2017年或将“破7”。2017年新年伊始,每人每年5万美金的换汇额度又将刷新,投资者可以考虑换汇和购买美元理财产品。
此外,在上一次加息时,有机构借入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套取美元加息与升值的收益。有条件的投资人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在人民币兑美元长期贬值的前提下,使负债人民币化,资产美元化。但“人民币兑美元长期贬值”的前提是否成立,还有待研究。此前,国内监管层相关人士近期多次强调人民币的坚挺。而市场交易员和分析人士目前仍多认为人民币还有一定的贬值空间。
楼市:不会崩盘,但是利空美联储加息,全球热钱就回流美国,中国也不例外,首当其中受到冲击的是中国楼市,加息属于货币收紧,利空房价,楼市泡沫可能会被刺破。那些在中国市场上兴风作浪多年的热钱,将会抛弃中国楼市,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流回美国。国际热钱跑了,资金成本将大幅上升,一些缺乏竞争力的房企将面临资金链紧绷,甚至断裂的危险。一旦房企的资金成本飙升,只能降价买楼,如果没人接手,恐将迎来中小房企的倒闭潮。那个时候,便宜的房子比比皆是,还有谁会去炒作房子呢?或许一线城市的房子不会大跌,毕竟人口不断涌入一线城市,买房的刚需一直存在。再来看看美联储加息,对美国房价的影响。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国累计加息17次,基准利率由1%升至5.25%。这期间美国房价仍然顽强上涨。但是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楼市也逃不过这个魔咒。终于,两年之后,美国房价开始下跌了。虽然加息不一定会让楼市崩盘,但是也算一个利空。对于借钱投资的炒房人来说,风险面前要提早防范才好。
大宗商品:不跌反涨
通常逻辑认为,美联储加息利好美元,大宗商品价格应该是承压下滑,但历史数据显示,从最近三次美联储加息周期看,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一旦进入加息周期,大宗商品价格往往不跌反涨。
有市场人士从前三次的美元加息周期中,观察铜,黄金,原油三个品种的走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加息周期前:美元的加息预期导致资金外流,减缓市场流动性,在加息前的一段时间会让大宗商品承压,价格不断走低。
加息周期中:美联储加息意味着美国通胀水平上升,经济逐步进入繁荣周期,并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全球资源的需求会逐渐增加,从而在中长期内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
加息周期后:美元加息周期结束后,意味着美国和世界的经济都经过一段繁荣后,不同的国家开始出现经济放缓的迹象,导致大宗商品需求的减少,从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
债市:影响有限
业内普遍认为,对于国内的债券市场而言,美联储的影响并没有这么直观。
银泰证券徐春晖认为,国内债市相对开放性小,至少从目前来看,境外资金对国债市场的持有量仅仅占比3.8%,很难左右市场,更多的市场压力还是停留在预期层面。但由于今年的期限利差缩窄,对国内债市来说,预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面向下的刚性局面。
一张图看懂市场影响
「 美联储加息,和我们小老百姓有几毛钱关系? 」
今年以来,人民币中间价跌幅已达5%。如果你需要出国留学、旅游或海淘,那意味着相比两年前:
——你的1000元少了50元,相当于少看一场电影;
——如果你有10万元,就少了5000元,相当于少去1次国内游;
——如果你有1000万元,就失去了50万,相当于失去了一部宝马5系;
——如果你有家人在美国留学,按照人均每年25万人民币计算的话,意味着你在兑换美元时,可能要多花12500元人民币。
「 如何保护我们的“钱袋子”? 」
要用外汇的不妨提前兑
对于国内大部分的老百姓来说,人民币波动的影响可能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你有计划进行一些海外支出,例如海外的消费或者孩子将来出国留学等,那可能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比如,可以考虑提前兑换一些美元;有海外消费需求的网友,可以考虑在消费时,多使用刷卡消费,回国后再还人民币。
适当增加海外资产配置
对于有投资需求的投资者,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资产配置可以考虑增加美元、英镑计价的投资品比例。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海外置业、海外保险,或选择QDII类产品以及海外股市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