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平影影 罗晓静)5A级景区平均门票超过百元、花101元就看了几块石头……这个十一黄金周,关于“景区门票贵”的话题引发热议和吐槽。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景点的高门票和频繁调整?近两天,《法制晚报》记者统计A股市场上的7家景点类上市公司发现,近十年来,峨眉山A、黄山旅游、丽江旅游均调价两次,接近国家发改委规定的三年一次的“上限”。财报数据显示,调价后,几家主要的景点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率都有所增长,部分景点类公司的毛利率甚至超过60%,高于房地产等其他暴利行业。
此外,部分上市类景区所在的全省旅游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也在逐年增加。专家分析,这说明当地对旅游业的依赖较大。
桂林旅游(2000年上市)
5年来,漓江价格未变(210元);象鼻山调价2次,上涨200%,2010年象鼻山首次调价后,公司营收激增6成,净利润同比翻番
西藏旅游(1996年上市)
2012年,布达拉宫价格由100元上调到200元,2013年的营收同比增幅为9.73%,而上一年的是-19.6%
九龙山(1999年上市)
2011年门票由5元上涨至30元,因其业务较多,门票涨幅对营收影响不大
2007年度和2008年度的门票收入中,含游山门票、索道、旅游服务、纪念品等收入;2014年上半年的门票收入中,含游山门票和索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