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自上而下
首先选行业,要自上而下,因为是在中国投资中国的股票。国外又是另外一回事。投资中国的公司与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和中国的比较优势密切相关。
2、个股自下而上
优秀的公司、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白马,包括这些高ROE公司,其实都属于这种。优秀公司是一个自然竞争的结果,不光是一个指标。
3、估值
首先是ROE,然后PB、PE、自由现金流,再加上定性的分析。
他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判断,最好不要单一个指标去判断。有几个元素一起组合,对它的估值和确定性就要强很多。赔率和概率的统一,高确定性、高赔率的股票就重仓,以你期望的收益率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前提条件是要高确定性。
把所了解的目标公司期望值排个序,大致上就能够知道个股该分多少仓了。
4、各类投资偏见所带来的机会
第一是很典型的地产股就是高杠杆股,很多价值投资者比较诟病的。这是一个偏见所带来的机会了。
第二是行业天花板。格力电气就是最典型的,十年前大家就说空调的天花板,但是实际上这个行业一直在发展,所有的公司也都发展的很好。
第三个是永续经营。很多人说我看公司要不能倒的,或者说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倒。实际上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偏见,因为一家公司两年就能收回成本,根本不需要他能不能永续经营。
第四个是企业所有制形式。还有些人说只投民企或投国企,觉得国企效率太低了,民企可能竞争力更强一点,实际上这个也会带来很大的一个偏见。
5、套利类
我中间参与过几次,一个是可转债,2011年的时候,石化转债把所有的转债大幅下杀,中间有部分可以套利的机会。
还有B股转A股。2012年浙能B,我当时也不太懂,直觉告诉我B股转A股应该起码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溢价。结果没想到那波最后涨60%,当时还是熊市的时候,如果是牛市,我估计会长得更多。
新城B转A就不用说了,也是一个经典的案例。还有当时很多蓝筹股的股价比H股要低很多了。最典型的招商银行,2012-2014年这三年搬砖基本收益达30%。因为我当时没并没有开港股的户,所以我也就没参与,但是这个确实是我能理解的。
还有一个套利就是分级A,当时折价厉害,分级B下跌之后带来巨大的利润。当时我记得有以前我买过一个军工A,几天时间就有百分之十九的利润,确实是很大的一个机会。因为它的年化收益率相当高。
6、错误清单
也是我自己的一个过程。我当时买了很多小仓位的公司,最后发现都不行。我看了很多别人的案例,还有一些人的经典案例,错误清单我基本上都抄下来记下,尽量不要去碰这些,是正常人容易犯的错误。
7、是集中与分散
我大部分时间还是挺集中的,从第一个阶段的招行万科开始到后来的格力电器。中间有一个阶段,2015年后我第一次进港股,港股与A股不太一样心里没有底。所以我就分了十来个股票,也有些烟蒂类的,还有些纯香港的及沪港通的。
但是我发现如果这么分散的话,很多公司你都弄不太懂,只是觉得它便宜。稍微涨个百分之五六十之后,你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有些可能就要卖了。这种所谓烟蒂型的公司,基本上涨一些,你就觉得有可能会下跌了心里始终没有底。所以后来我还是集中到融创,我觉得不管怎么样一定要集中到自己又熟悉管理层又优秀各方面都还挺突出的公司。哪怕是集中到一只都可以,绝对不能去为了分散而分散去投资。
8、管理层怎么观察
我自己的体会就是一个就是股东会业绩纪要,看老板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视频或者记录啊采访可以看看世界观、价值观、别人的这种态度等,基本上可以看得出一些所以然来。
9、费曼学习法
跟中国古代白居易作诗很像。他讲看一个东西之后,要用最简单的口述或者最简单的方法告诉别人是个什么东西。也就是说,投资股票要能够很简单的几句话能够讲明白这个公司为什么要买这个股票。
这个方法我觉得很好,当有一些好股票大机会来的时候,其实是很显然机会。基本上躺着就可以把钱挣了。白居易作诗也是这样的道理,每次他做完诗告诉不怎么识字老太太,如果能听得懂的话诗就作得好。就是说投资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果很简单几句话就说明白的话往往是个机会,如果你需要费很大的劲去跟别人解释,各种变量都要分析的话,其实这个可能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
10、机会成本
买入股票后如果有别的更好的选择,还是要选择你能力范围之内的赔率很高的股票。
11、烟蒂和优秀
烟蒂类我觉得不太适合我,我更喜欢优秀的、有一定溢价权的、整个企业文化比较好的公司,我更能拿得住。因为股市大部分的时候,不是那种特别低也不是那种特别高的时候,平常状态肯定比较多一点,持有烟蒂公司心里会没有底,优秀公司就一直可以持有,做时间的朋友会更好一些。
12、散户和管理层
大部分的人最好不要去影响管理层,或者去干涉管理层,如果觉得管理工作做的不好估值上就打个八折,七折,但是要告诉管理层怎么做事,我觉得这个是也不明智也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