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在獐子岛(002069.SZ)因扇贝“大规模自然死亡”深陷舆论风波后,11月16日,大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到獐子岛扇贝受灾海域进行抽测分析(獐子岛提供协助)。
然而,专家组的到来似乎并未能拨开笼罩在獐子岛上空的迷雾。
11月11日晚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底播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贝壳比例约占80%以上。公司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
这是继2014年扇贝集体“跑路”、2017年扇贝“饿死”、2019年一季度再度“跑路”之后,獐子岛扇贝5年内第四度在A股市场上演魔幻戏码。
一片质疑声中,11月14日晚间,獐子岛公布2019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预计核销存货成本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计金额约2.78亿元,对公司今年经营业绩构成重大影响。
事发至今,獐子岛扇贝本次大批量暴毙的具体原因尚未可知。蹊跷的是,据媒体报道,距离獐子岛仅40分钟航程的海洋岛镇,扇贝却收成良好。
昔日的“海底银行”究竟怎么了?是天灾还是人祸?公司管理存在怎样的问题?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频频出现“扇贝”荒唐事件,为何这些年来獐子岛没有被退市?地方政府,尤其是作为獐子岛大股东的长海县獐子岛镇政府,在这当中又扮演着怎样的关键角色?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2014―2019年前3季度,地方政府给予獐子岛的补助约1.8亿元,成为其成功保壳的一大助力。更耐人寻味的是,獐子岛还曾在2015年最后一天“踩点”收到了1900万元的政府补助。
连日来,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致电獐子岛,并将相关问题以邮件形式发至公司董秘邮箱,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在扇贝死亡事件爆出后,獐子岛股价连日下挫,截至11月18日收盘,报收2.45元/股,相比11日3.0元/股的收盘价,跌幅达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