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的交流会上,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对热词“人造肉”进行相关解读,表示“人造肉”是未来食品的标志性产品,具有极大的商业化潜力,加大科技投入是行业未来发力的重要方向。此外,他还透露出,“人造植物肉”国标正在制定中,国标制定有利于规范、培育市场,也是影响资本投资的重大因子。
根据科尔尼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到2040年全球“人造肉”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0%,其中35%的肉类将由实验室培育而出,也就是“培育肉”,另外25%将是以植物基替代品为主的植物蛋白肉。
虽然“人造肉”发展非常迅速,但其中不乏质疑的声音,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人造肉的“食安风险”。随着“人造肉”风口到来,难免有不同的企业入局,如果其中混杂有一些存在严重食安风险的品牌或者企业,或者“人造肉”行业出现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则对于正在兴起的“人造肉”行业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
尽管市场热度持续增长,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人造肉”在国内仅是一个素食概念,还没有上升到技术层面,尚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人造肉企业。但即便只是素食概念,也存在一定的造假问题。去年8月,香港消委会测试了35款“人造肉(素肉)”,涉及鸿福大佛公、纬绅行、刘中兴、顺香、新月牌、川之素食等,通过测试发现,有12款产品检出动物基因或动物来源成分,当中4款的包装标示或声称与测试结果不符。
监管层面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一直是制约“人造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短板。“人造肉”若想健康、快速地发展,当下最重要的是能够形成相应的国家标准,制定高门槛、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标准,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帮助消费者更好地接受人造肉。
王守伟表示,科学、严谨的标准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植物蛋白肉的国标制定从2019年启动,2020年将正式立项。目前,“人造植物肉”国标正在制定中,出台时间或许不会让市场等待太久。
“人造植物肉”之外,我国的“细胞培育肉”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非常快,标准和监管办法的研究已经开始。中国工程院将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生物培育肉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研究时长暂定一年。王守伟表示,一年后细胞培育肉的技术、标准、监管等方面会有战略性研究结果,这对我们国家这方面技术、科学发展会起到很有效的推动作用。
“人造肉”显然已升级到了政策制定、行业规范的阶段,对于行业内相关企业将是一大利好。此前,资本市场也已认可“人造肉”的市场潜力,已多次进行概念炒作,但选择标的还需多方位考量,从规模大小、技术研究实力、先期布局等方面衡量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国盛证券表示,国内“人造肉”萌芽初现,人造肉产业链与豆制品相似,豆制品产业链受益。向上游采购豆粕为原料,中游为豆制品深加工,下游应用一方面销售给食品加工企业用作原料,另一方面作为独立品牌的人造肉进行销售。
比如概念股中的金健米业,旗下子公司湖南新中意食品的经营范围中含“豆制品”,但主要为生产“糖果、果冻”;京粮控股旗下有大豆油、菜籽油等产品,其经营范围中包括“植物蛋白及其制品”;维维股份,旗下有品牌“维维豆奶”,涉及大豆制品相关业务,主要从事豆奶粉、植物蛋白饮料;好想你表示公司相关的豆干素食中有部分人造肉产品。
海欣食品表示,公司部分产品有使用大豆蛋白类原材料,属于大豆蛋白肉的范畴。人造肉产品相对于传统自然肉在营养、疾病预防、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公司对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予以关注和跟踪,并将积极研究相关技术和产品的转化应用。
金字火腿在2019年10月回复称,公司的植物肉(人造肉)产品经过长时间准备,产品标准已经完成备案,生产许可已经通过审查,现已开始生产,目前在金字火腿天猫旗舰店预售。该产品由金字与美国杜邦公司技术合作生产。
东宝生物表示,食品科技作为大健康和大消费的一部分,一直是公司的重点研发领域。主打产品为胶原类蛋白质,已经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美妆产品和保健品等,包括应用于高端肉制品加工。公司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分站、首批中国轻工业明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重点实验室等研发资源,并长期和中科院理化所保持紧密合作。
安井食品表示,近年来公司在植物性肉类替代品原料即大豆蛋白的科研和创新方面一直在做投入,也取得了相当进展。
三只松鼠表示,市场上的人造肉分为两种,第一种人造肉又称大豆蛋白肉,采用大豆拉丝蛋白制成食品,公司的素肉干、素牛肉粒等就属于该范畴。
华宝股份表示,旗下广州华宝食品有限公司专注于食品用香精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肉类香精是其主要产品。在呈味肽产品研发制造方面,广州华宝的技术、生产工艺已经比较成熟,通过使用呈味肽,可降低终端产品中肉类原料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