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暴跌,美股熔断,全球资产市场哀鸿遍野,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的言论又开始蔓延,全球正处于通缩的边缘。油价暴跌的原因,这是造成股市重挫的直接导火索。
俄罗斯与欧佩克减产协议谈崩直接导致油价暴跌,沙特随即发动原油价格战,宣布要降低原油出口价格,4月份卖到亚洲的原油定价下调4-6美元/桶,卖到美国的原油定价下调7美元/每桶。
同时,卖给西北欧炼油商的旗舰级阿拉伯轻质原油折扣扩大到8美元/桶,售价低至10.25美元/桶。
油价暴跌之后,水比油贵的奇特景观又出现了。
现在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区,就三个,以沙特为首的OPEC,俄罗斯还有美国。在原油的世界里,谁的产出占比大,谁就掌握着话语权。
过去三十多年,OPEC一直牢牢掌握着全球原油的定价权。
为了稳定油价,提振投资者信心,2016年OPEC和非OPEC石油出口国成立减产联盟,此后沙特产量明显下降,俄罗斯产量缓慢上升,美国产量快速增长,美国生产商成为减产的最大受益者。
可以看到,以沙特为首的OPEC对原油市场的控制力越来越弱,以美国为代表的页岩油行业话语权提升。
沙特主要是靠石油为生,其政策目标是在于增加石油产量和销售收入。
俄罗斯近来再遭美国制裁,地缘博弈加深使得其使用石油武器的动机更加强烈,石油其原油出口金额占全部货物出口金额的比重为28%左右。
所以沙特和俄罗斯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加上美国就着减产协议趁火打劫,减产联盟其实非常脆弱。
而沙特手中唯一的利器是原油成本极低,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开采成本在10美元以下,俄罗斯在30-40美元,而美国页岩油成本在50美元左右。
所以既然谈不拢,老大地位又受到威胁,索性直接杀价到最低,打价格战,通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让高成本的企业纷纷破产退出,重新获得市场地位,典型的寡头垄断的打法。
那么石油暴跌对中国有何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排名第二的石油消费国。中国每天国内生产的石油规模是500万桶,但是每天消耗的石油数量达到1300万桶。2018年,中国进口的原油总值为2392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46%。
有45个国家向中国出口原油,排名前五的国家(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和阿曼)占中国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55.2%)。
油价下跌对中国(原油进口国)影响是利大于弊,将较大程度的缓解通胀压力,留出政策可腾挪的空间。
同时油价下跌导致成本端下降,主要受益行业包括 航空运输、航运、物流、下游化工产业链中如涂料、塑料、轮胎以及消费端的汽车等,另外火电也将受益替代能源煤炭价格的下调。
那么受益油价下跌的行业会有投资机会吗?
以航空业为例,航空公司业绩是供需、油价、汇率三重周期叠加的结果。
今年年初以来,油价大幅下跌(布伦特原油每桶下降13美元),可在2020年为航空公司节省280亿美元的成本。
但是油价的利好,但却不能显着缓解新冠肺炎疫情的破坏性影响。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最新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对全球航空运输业的财务影响预测,2020年全球客运业务的收入损失将介于630亿美元到1130亿美元之间。
此外,进行燃油套期保值操作的航空公司,油价下降对公司的影响将会滞后。
没有需求的推动,即使油价下跌,航空公司未必受益。
石油作为“商品之王”,原油价格本质上是全球工业需求周期的映射。原油需求端驱动的油价上涨和下跌 ,往往伴随着经济需求的高景度气度和低迷。
油价的暴跌是沙特、俄罗斯、美国之间价格战造成的,这种非理性的措施,肯定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油价的疲软正是由于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造成的,而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一记重拳。
油价暴跌最重要的是对于经济衰退的悲观预期造成的,需求下滑才是主因。
美股熔断,原油暴跌,这些扰动都不是关键所在。
在全球经济面临通缩、需求下滑的背景下,国内最高会议就提出加大新基建,来提振经济,对冲疫情的影响。稳住需求是关键,寻找行业需求的增量,这个才是选股的大方向。
既然主线出来了,抓紧时间在暴跌中去留意那些抗跌的个股,研究需求和产业逻辑。
全球疫情蔓延,石油大战,欧美各国自顾不暇。这是贸易战之后,中国赢得重要战略缓冲时机,产业升级的机遇期。
出色的疫情防护,成为目前全球最安全的地方。中国核心资产,在全球会受到投资者的认可。
当下面对全球黑天鹅的冲击,降低仓位,静待时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