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丹邦科技(002618)
1、当时002168也宣称世界第一哈,http://guba.eastmoney.com/news,002168,100392622.html(2014年1月10日,江西先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技术已经完成实验室阶段的研发,此举意味着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在南昌高新区迈向产业化,这项科研投产项目也填补了世界空白。据了解,南昌高新区企业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在世界上率先研发出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这是世界首创的动力电池隔膜产品,也是中国锂电行业第一个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产的高科技产品。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以其耐高低温性、化学稳定性、经久耐用性及高孔隙率等优异特性将解决目前汽车动力电池或电池组存在的安全性差、充电速度低、使用温度范围小、使用寿命短等系列问题,将使电动汽车的能源系统实现“质”的飞跃。);而仅仅一年多时间后:http://guba.eastmoney.com/news,002168,156876923.html(公司决定放弃受托行使吕晓义先生、何平女士各自持有的江西先材26.4%(合计52.8%)股权股东权利及未来五年内对该股权的回购权。主要原因如下:江西先材投资的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品(一期)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厂房建筑物的施工建设。由于产品性能指标和生产工艺尚未最终定型,江西先材的生产设备采购工作尚未开
网友回复
珍珠与水珍:
这人有病,丹邦科技是试产成功,准备量产
喜欢就好822:
http://flymote.com/stocknews-15957.html;在当时也是完成了各种测试,表征了其高水平的产品性能。但实验室或小试、中试的产品,最后能实现同样的高性能、低成本、大规模量产的概率不超过5%,失败率很高的哦
喜欢就好822:
当年的002168也说自己试产成功,第二年就可以量产了啊
喜欢就好822:
而且,当时2168的各种专利可比现在2618还要厉害哦
珍珠与水珍:
你这是旧新闻了,丹邦早已实现PI膜生产
丹心唯邦:
不看好还这么费心,也是太苦了你了。
喜欢就好822:
另外,去年4月PI就已投产,结果过来一年其销售业绩远不如预期,2017年报也说量产都过了一年多了“其产能释放进度处于缓慢爬坡阶段”,也就是说从PI就比计划推迟了几年量产,目前所谓PI量产了,工艺的稳定性和良品率都还比较差,说明在PI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还是属于相对落后者,但现在马上就搞出了个世界唯一,深表怀疑哈
喜欢就好822:
我属于成长+价值投资了,对各种可能的投资机会尽可能地进行探索研究,这仅仅是我对2618的一些研究心得,就像对其他股票一样
大盘资金个股:
我觉得楼主去调研一下比较好,也给大家提提信心。反正公告说生产线都有了,也做不了假。
雨中等你4:
人家专利都有了,这能乱发?
喜欢就好822:
当年002168也是生产线和专利都有了,比现在的002618还全哦。另外,专利这种事,只要是搞科研的都明白其真正的技术含量,偶现在拥有还好些专利啊
喜欢就好822:
我主要是怀疑:002618也就是个搞加工的,结果短短时间居然超过了国外搞了几十年PI材料的巨头,还是个世界唯一。。。而且,2618公司也没见什么业内有名的技术专家,这些技术的含金量到底如何??
股友k8MDMN:
花了这么大心事攻击也不像是个闲的无聊人既然怀疑说明你不看好应该去你看好买了的股票群讨论才符合常理常言说无利不起早啊小散都买股票就是要个预期吗等结果出来这价到哪儿找去?送你两个字;省省;。
无极龙卷风:
不会是唱空想买进吧
喜欢就好822:
呵呵,我本来是想通过调研,若该技术具有较为确定的可信度的话,将考虑作为重仓长线持有,但遗憾的是,越是调研,越是觉得可信度偏低。我就是搞材料方面研发的,深知材料科研领域,很重要的就是技术积累和研究基础,各种工艺、实验数据积累的越多,才越有可能推出领先的技术工艺。国内PI的圈子不大,也没听说002618有哪些知名的技术专家或海归千人,难道如此没有材料技术积累的加工企业,短短时间就超过几十年的国外巨头,太神奇了吧??我现在仅仅是把自己的一些调研分析发到这里,很希望能跟更为深入了解该企业的内行进行交流探讨哈,最好能反驳说服偶,也希望中国多些真正的原创高技术。老实说,我目前还从未发现过A股公司里出现重大突破的原创性世界第一,现在但凡宣称世界第一,偶都先是一个问号,像以前的600095(太阳能)、300228富瑞特装(氢燃料电池)等等都曾号称世界第一哈,太多了,我都曾经质疑过,结果无一例外哈。。。但愿002618是个例外哈
填地境界:
刘萍2016年都在搞TPI,还获得了专利,两年多积累,现在试生产成功了,检测报告,专利难道还有假?
填地境界:
中试生产是中间性试验的简称,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成果产业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中试的成败。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
喜欢就好822:
在材料领域,两年多的积累,估计连入门都不够哦。至于测试报告等(我正在联系川大测试中心的老师),再跟你说说一个碳纤维的例子,这几年时不时就有国内碳纤维打破国际垄断的宣传,有些指标的测试性能指标确实很有进步,如抗拉伸强度等,但他们不测试的抗水性都很差,即质量保障不了多久,其抗拉伸性就大幅下降。目前,国内高端应用(军工、航天等)仍然需高价买入日本东丽的,只要东丽像美国那样断货,就会惨了
填地境界:
老刘大学,研究生都是学材料的,工学博士,十几年前就在做柔性材料了,才两年积累?
喜欢就好822:
你完全不懂中试、大试,业界公认的水平是中试成功,到最后的量产成功,概率不会高于5%
喜欢就好822:
你因为只要是学材料的,都是相通的,大的分类就有无机和有机,就相差万里,更细的分类就更多了。看看2618在PI和TPI上有几年的积累吧,而且,更多是买设备进来进行工艺调试,还可以看看设备是多久买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