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发帖:
作者:曾星智(20141116 )
乔治.索罗斯的这本《金融炼金术》初版于1987年,当时他并不为人所知,所以这本书也卖得很不好,只卖出去了500本。直到他在1992年做空英镑,一战成名,才为人们所知。这本书包括了两部分内容,前面一部分是完全从抽象上叙述他的投资哲学,后面很大一部分的篇幅是记叙他具体的操作。相比较而言,我对抽象思想的部分学习得更多些,因为它们的思想对我们认识金融市场有非常大的启发,对于后面部分的实际操作却大可一略而过。
索罗斯主要有三大投资思想:
第一、“反身性”指的是投资者不仅会影响虚拟市场,甚至会因为他们的参与进而影响基本面,所以,我们应该不要只局限于基本面的研究,更应该重新认识虚拟市场的力量;
第二、“盛衰周期”,就是指一种趋势从诞生、强化到毁灭或修复的过程,但要注意它只是一个完美的理论模型,现实中很少出现这种完整的过程,所以不可以盲目套用。
第三、更为重要思想是“证伪”,索罗斯在本书中并没有做重点的叙述,他的重点还是在前面两个问题上,“证伪”是后来发展起来的重要思想,也是从波普尔的哲学思想中延伸而来的。
在本书中,索罗斯谈的最多的是“反射”的思想,它指的是投资者的心理会对市场的运行查那时反射,另一方面,市场的运行也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心理的变化。因此,在投资者和市场之间,或者说是虚拟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双重反射过程,这个过程不断的影响者市场的运行和投资者心理的变化,使市场有时候出现持续的上涨,有时候出现持续的下跌,而有的时候则出现反复的震荡。通过对投资者与市场之间反馈机制的跟踪,我们可以找到盛衰过程演变的阶段,从而发现投资的最佳机会。
从各个投资流派的思想来看,索罗斯在80年代末的环境下,是第一个提出虚拟市场拥有自身的运行方式,超越了以往单纯对基本面研究,也超越了基于图形进行技术分析的表面思考者。在索罗斯这里,虚拟市场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和节奏,我们从而能够通过对它的研究,找到投资获利的机会。我非常尊敬索罗斯,我的投资思想在基本逻辑上也是与他一致的,也就是通过对虚拟市场的跟踪研究,放弃大部分不利的市场时期,只寻找到各种力量一致或者如他所说盛衰过程形成的状态来进行投资操作。
网友回复
琴棋书画股:
1、自反性:参与者不仅影响价格,而且会影响基本面.
本书的内容经常被概括地描述为:参与者的价值判断总是有偏向的,而目前的偏向会影响市场价格。如果这是我想要说的一切,则不值得用一本书的篇幅来讨论,我的观点是,在某些情形下,偏向不仅影响市场价格,而且影响所谓的基本面。这才是反身性变得重要的时刻,它并非无时无刻存在着,可是一旦出现,市场价格变化趋势会遵循不同的模式。它们也扮演不同的角色,它们不仅反应所谓的基本面,它们本身也会成为基本面之一而塑造价格的演化,这种递归关系使得价格的演化变得不确定,从而与所谓的均衡价格毫不相干。
没有人会否认个人参与者会依据偏向的观点行事,但是时下的见解却主张参与者的偏向可以忽略,而将其视为是暂时的脱轨,或所谓的随机漫步,这是我所不能同意的。……我现在认为,如果区分接近均衡的条件与远离均衡的条件,则能够更有效地表达我的观点。这并不是说一般理论有什么错误,只是反身性的概念如果限定于双重反馈机制实际运作的情境,则此概念更具有意义。
……但是过度延伸反身性的概念也可能具有危险性,我也曾为此付出代价。金融市场的走势可能会出现长期的休眠状态,行情似乎不呈现反身性的韵律,……在这种情形下,……最好什么也不做。(P前言4-6)
我则从相反的观点出发,我确信,就市场价格表达未来偏向的含义而言,市场总是错的,但是失真在两个方向上都起作用,不仅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存在着偏向,同时他们的偏向也影响着交易活动的进程,这有可能造成市场精确地预期未来发展的假象,可事实上不是目前的预期与将来的事件相符合,而是未来的事件由目前的预期所塑造。参与者的认知的缺陷是与生俱来的,有缺陷的认知与事件的实际过程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联系,这导致两者之间缺乏对应,我将这种双向联系称为“反身性”。(P4)
(曾星智思索:不是未来的发展实现了最初的预期,而是最初的预期塑造了未来的发展。虚拟市场的整体运行和价格涨跌,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参与市场的投资者买卖双方预期的变化,不同的预期带来认可的不同的市盈率,从而使证券的合理价格不断变化。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最佳的投资时机就出现在投资者预期刚刚发生逆转,即将形成朝相反方向的预期强化的时候。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各种力量会发生有趣的变化,少部分人从之前看跌的预期中率先转化为了看涨,他们预期的改变阻止了市场的进一步下跌,从而又带动了更多了预期由看跌变为看涨,慢慢的逐渐强化到大部分人都形成了看涨的预期,进而市场按照这种预期确实在上涨了,预期表面上得到验证,接下来则带来预期更大的强化推动市场进一步上涨,直到少部分预期的开始转变,新一轮的调整开始。)
琴棋书画股:
最佳的投资时机就出现在投资者预期刚刚发生逆转,即将形成朝相反方向的预期强化的时候.
琴棋书画股:
2、自反性是投资探索过程中的方法
更糟的是,本书甚至不是一件成品,……当我试图将理论应用于各种情况时,我发现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严整的理论。参与者的偏见在历史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因果作用,这一思想既有用又有趣,但它过于概括了,不适于用作解释和预言事件发展的进程:我所建立的繁荣和萧条模式适用于某些发展过程,但对另一些就不适用了,将每一个起初自我增强而最终自我削减的发展过程一律嵌入这个模式的做法可能导致严重的歪曲,我觉得自己像是那些用圆或半圆来描述行星的椭圆运动轨道的早期天文学家,唯一的区别是反身性事件的轨道从一开始就是不规则的。
……我所拥有的只是一种方法,它有助于解释目前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状态。它对于事件过程的解释不同于我们历来所熟悉且钟爱的自然科学,原因很简单,反身性过程无法以这种方式来解释和预言。有必要发展另外的方法,本书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所以最好将其视为发现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最终的成品。(P11)
我认为,历史的进程是开放的。历史的主要驱动力是参与者的偏向,的确,它不是起作用的唯一力量,但它是历史进程中所独有的力量,并因此而使历史进程同自然科学研究的自然过程区分开来。生物进化归因于基因的变异,我坚信,历史的进程则是由参与者的错觉塑造的。我甚至走得更远,塑造了历史面貌的思想无非是一些内涵丰富的谬论。一套富于衍生性的谬论往往最初被人们视为真知灼见,只有在它被解译为现实之后,它的缺陷才开始暴露出来,然后将会出现另一套同样内涵丰富的但与之正相反的新谬论,并且这一过程仍将不断地进行下去。每一套谬论都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如果人们能够从经验中多少学到一点东西,则这种更替就被称为进步。(P19)
琴棋书画股:


琴棋书画股:
当趋势得到加强时,它就会加速,当偏向得到加强时,预期和未来股票价格的实际变化之间的差异就会扩大;反之,当它自我修正时,差异就缩小。
琴棋书画股:
4、如何利用强化的趋势:利用它同时注意及时撤出
我的观点刚好相反。我不相信股票价格是潜在价值的被动反映,更不相信这种反映倾向于符合潜在的价值。我坚决主张市场的估价是失真的,不仅如此——这是对均衡理论的决定性背离——这种失真具有左右潜在价值的力量。股票价格不是单纯的被动的反映,它在一个同时决定股票价格和公司经营状况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换言之,我将股票价格的变化看成是一个历史过程的一部分,并且我着重于考察参与者的期望和事件过程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作为因果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P25)
……商业银行在保护伞之下运营,他们所追求的,是在现行规章制度的框架之中求取利润的最大值,他们不可能拿出过多的精力来分析自己的行为对整个系统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一个放弃有利可图交易的银行几乎可以肯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另一方面,即令这个银行拒绝了,其他银行也还是会趋之若骛以图取而代之,占领市场。这样一来,就算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在国际贷款勃兴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他们也还是别无选择:要么随波逐流,要么退出竞争。
这是一个极为有益的教训:当一种趋势发展起来的时候,参与者们的处境往往不允许他们采取抵制的行动,即令他们知道这样下去将会酿成灾难。这是所有繁荣/萧条序列过程的共同点。(P78-79)
(曾星智思索:当市场的上涨在自我强化下进入到更加强化和牢固的时候,整体形成了非常强烈的上涨预期或者说是市场趋势,即使我们明明知道这种状态不可持续,但也很难确定它最后会在何时结束。因此,依据虚拟市场进行投资来说,当遇到市场进入到逐渐强化到狂热的阶段时,跟随市场进行获利即可,不可主观的违背市场做反方向的操作,直到这个状态确认结束为止。在市场进入牛市后期的时候,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它是风险最高的时候,同时也是利润最大的时候。)
琴棋书画股:
5、尝试性的预言,不断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修正
即令是在金融市场中,我的预测记录也毫无过人之处,唯一可堪夸口的就是我的理论框架,它帮助我在一个事件刚刚开始时就能够领会其重要性——尽管记录并非极好。人们也许期望一个成功的方法能够给出有力的预言,可是我的所有预言都完全是尝试性的,必须根据市场的发展时时进行修正。偶尔,我也会建立某种程度的信息,每当这种时候,报偿总是极其丰厚,但即令在这种情况下,也还是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事件的进程可能并不吻合我的预期。关于“百年不遇的牛市”的观念即是一例,在第一阶段中为我带来了极高的报偿,可是到了第二阶段,它就开始帮倒忙了。因此,这种方法不能给出有效的预言,但它有助于我修正错误的预测。
至于真实世界中事件的预测,其表现令人极其沮丧。最为尴尬的就是我不断地做出从未实现过的预言。……投资上的成功与预测中的失败,这两者怎么可能协调起来呢?
……在最终意识到市场处处占领先机,灾难性预言无法实现之后,我得出结论:现在是预言自我扼杀的时代。
试回忆一下,在繁荣/萧条模型中,各种事件的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倾向于加强普遍的预期,只有到了转折点时才会站到对立的立场上去,而转折点的难以把握是众所周知的。鉴于反潮流已经开始成为普遍的倾向,那我就要做一个顽固的反潮流者。(P287-288、293、294)
(曾星智思索:投资不是预测而是决策,所以说,投资的成功与否与对市场预测的正确与否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始终根据当前的市场状态做出最佳的决策。这个决策包括:根据当前的状况,市场出现何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基于这种可能性我们做出什么样的操作是最正确的?当市场发生新的变化时我们如何调整和修正对市场的判断以及操作策略。因此,投资需要对市场的运行进行判断和推测,但更为重要的是持续关注市场变化以始终保持投资决策的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