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赣锋锂业(002460)
赣锋第一代固态电池的基本情况:NCM523正极 + 液态电解质注入固体粉末 + 隔膜电镀 + 石墨负极。由此可见,赣锋第一代固态电池实际上是NCM523三元锂电池的改良版本。只在电解液和隔膜上做了一些手脚,正负极没有任何变化。市场上NCM523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180-200WH/KG,许博士通过这个改良,将能量密度提升到240WH水平,提升了约25%,达到NCM622的水平,值得肯定。由此可以预见,赣锋第二代的固态电池,应该是NCM811 + 赣锋方案电解液和隔膜 + 石墨负极。目前市场上NCM811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大约为 250-280WH/KG,赣锋的811三元锂电池(即所谓的二代固态电池)预计可以将能量密度提升到300-320WH的水平。关键是,赣锋的电解液方案,是否能真正解决电池热稳定性问题?特别是采用低钴或无钴正极方案后,电池热稳定性不受影响?如果是这样,将是电池技术的显著进步,也将有力地促进无钴电池的研发和NCM811正极的普及。不知这种电解液方案是否有专利保护,这太容易模仿了,没有任何门槛。如果方案证明可行,300-350WH/KG的半固态低钴正极三元锂电池,可能将大行其道。对宁德时代来说,做类似这样的改良,太容易了。
网友回复
价值与坚持:
由此可以说明,真正的固态电池技术,还非常遥远。
曲乐88:
那么,结合你的分析,如何解读赣锋所宣称的全球领先人这些字眼?尤其在港股招股书上所宣称的先进性?
曲乐88:
发表于 2018-09-0315:40:42关于赣锋的固态电池
这是一个老帖了,现在赣锋发港股特别强调固态电池,觉得有价值再发出来一次。
个人认为,赣峰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战略本身没问题,过去没有成功,错在项目选择上,所上的都没有前瞻性。现在上固态电池,完全正确:
第一、目前赣峰是资源型企业,一旦产品供过于求,行业就会处于周期的底部,必亏无疑。而不幸的是人类经济史一再告诉我们,任何规模较大的新兴行业都很快就会供过于求,有的甚至从诞生起就伴随着供过于求,例如铁路、民航。其他领域也是很快就供过于求,汽车、互联网等等都是如此。而锂资源并不缺乏并且可以回收循环,所以目前这种高利润更无法持续。如果升级成技术型企业,就可能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而长期...
曲乐88:
发表于 2018-09-0315:42:07关于赣锋的固态电池
这是一个老帖了,现在赣锋发港股特别强调固态电池,觉得有价值再发出来一次。
个人认为,赣峰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战略本身没问题,过去没有成功,错在项目选择上,所上的都没有前瞻性。现在上固态电池,完全正确:
第一、目前赣峰是资源型企业,一旦产品供过于求,行业就会处于周期的底部,必亏无疑。而不幸的是人类经济史一再告诉我们,任何规模较大的新兴行业都很快就会供过于求,有的甚至从诞生起就伴随着供过于求,例如铁路、民航。其他领域也是很快就供过于求,汽车、互联网等等都是如此。而锂资源并不缺乏并且可以回收循环,所以目前这种高利润更无法持续。如果升级成技术型企业,就可能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而长期...
价值与坚持:
不过,如果能将三元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做到350WH/KG,并解决热稳定性这个重大的安全问题,也是相当不错的技术进步。350WH电池,300KG,按70%成组效率,组成73KW电池包,按6KM/KW的综合续航率(开空调),可续航438公里。若搭载400公斤这样的电池,约98KW,可续航588公里。基本可以跨越里程焦虑的临界点(500公里)。
曲乐88:
发表于 2018-09-0315:44:43240起步会不会还没做,技术就落伍了?连三元都不如,卖给谁呢?
一点都没落伍:
第一、240起步是中试,中试的核心目的不是试产品,是验证测试生产工艺、开发生产设备,因为固态电池的核心生产设备是全新的,传统电池的都用不上。用240的密度试完全合理。
第二、这种固态电池的工作温度高,不需要冷却系统(特斯拉用液体冷却); 比起重量能量密度,它的体积能量密度提高的更多(欧洲车厂更重视体积能量密度),会大大减轻电池组的重量。个人推测这款电池成组后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60wh/kg以上,作为对比,特斯拉 M3的成组密度是167wh/kg,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水平。所以240的能量密度相当于三元的280-290...
价值与坚持:
现在看来,一代固态电池,不是之前传言的POE电解质。
曲乐88:
这是重力波网友的观点,他对这块很有研究,我引用其观点,价值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价值与坚持:
这种半固态电池的体积也不会比正常的三元锂电小,成组效率也不见得会提升。
价值与坚持:
李总自己的话说:“一代固态电池只是在隔膜上作了一层电镀”,都没有提到电解质注入固体粉末。可见电解质最终可能还是偏液体形态,和市面上的三元电池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孟麸子:
你介绍的这种电池构造,还是会自燃的。
价值与坚持:
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良彬认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将会分为几个阶段,不会一蹴而就。“我们今年计划在宁波建一个0.2-0.3GWh的中试生产线,产品与现在锂离子电池仍有很多相似之处,区别在于在隔膜上涂了一层固态电解质,我们称之为第一代产品。”李良彬进一步补充道:“未来我们还会有第二代、第三代固态电池产品,到第三代应该就是真正的固态锂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负极用金属锂,正极可能用811。”
链接来源:http://www.juda.cn/news/19616.html
暖果茶:
等真正到来那天,股价已经10元了
笑傲沪深股市:
金属锂负极固态电池,正极无钴或811,这样的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400,电池组能量密度320WH/kg,成本预计600元/KWH。这样的固态电池取代燃油车成为可能。特斯拉三元电池成本700元/kg,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
目前第一代固态电池正极钴酸锂是过度产品,其他方面尚可,成本预计1200元/KWH,有些太高了。
孟麸子:
如果负极用锂,正极就不可能用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