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ST海润(600401)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全国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交易去年7月1日正式启动,现在一年过去了。然而,据绿证认购平台9月6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核发风电和光伏绿证累计超过2315万张,实际成交量却只有29749张,仅占核发量的约0.13%。前期一些企业与个人源于对环保的情怀性支持,纷纷购买绿证,而这之后,绿证的成交开始变得清淡,甚至出现了“停滞”的迹象。从自愿行动的性质来看,这本不足为奇。但是,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持续动力的视角,这种停滞并不是符合全社会的利益。我们需要在维持“自愿”的基本含义基础上,探讨一些行为经济学方面的“助推”(nudge),来扩大这一市场的规模与有效性。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过去的一些政策实践,来探讨如何维持自愿的要义,以及如何实现助推的几种方式,供决策者参考。自愿行为不能被“胁迫”过去,我国政府出台的很多政策,名为自愿,实际上带着“胁迫”性质。典型的就是2015年出台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用不改造的市场份额(发电小时数)去补改造的,谁不参与谁倒霉;以及东北的所谓“调峰辅助服务”,不参与深度调峰就出钱。这种通过“讲个优点,就从大伙锅里(统一市场)额外舀饭吃”,构成了胁迫的一种。如果市场流动性充分,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大家都参与,政策也就成了一刀切的强制性政策。另外一种则是默认消费者买单,属于一种鼓励式胁迫。比如2017年《国家能源局关于公布首批“互联网+”
网友回复
我不知道我想骂谁:
一个个都像吸血鬼一样的吸血的,有什么用,本来就是一张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