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发帖:
周五两市全天弱势震荡下跌,早盘中小创指数还微幅高开并有短暂冲高,但很快遇阻回落和50指数基本保持同步震荡下行节奏,随后全天呈现震荡下跌格局,尾盘50指数略有回稳,但仍处于盘中低位区域,收盘时各大指数全线下跌,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数跌幅超过1%,沪指跌幅也接近1%,成交量基本持平。
周五的走势符合预期,周四晚我指出大盘仍然明显受到10天线的压制,反弹力度微弱,虽然周三50指数的反弹力度较强,但这也是建立在之前7连阴杀跌的基础上形成的超跌反弹,而之前在50指数7连阴期间明显表现抗跌的创业板指数却在50指数反弹时非但不能加强反弹力度,反而再次出现了背离,只是平台整理被动等待均线下移的弱势形态,最终在无力突破短期均线压制后再度下探,虽然周五最终没有跌破近期低点,但短期抵抗平台破位的风险仍未消除。
创业板的问题仍然和前期50指数上涨阶段类似,就是首先大市值品种整体走势低迷,像周五东方财富创出年内新低,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宋城演艺、捷成股份等大市值股也纷纷跌至年内低点附近,这就相当于主板50指数跌跌不休的影响,创业板指数的低迷也就在所难免了;其次是偶有走牛个股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很难带动创业板整体的做多情绪,回顾过去3年创业板的走势即使在表现相对平淡的2014年也有不少牛股涌现出来,这是给市场树立榜样,然后才有更多的资金跟风做多,但目前随着大市值品种的持续走低,创业板中尽管也有类似元力股份、金利华电这样单边走牛的个股,但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也无法带动市场人气,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前期50指数走强市场整体情绪还比较平稳,创业板虽然没有跟随上涨但至少还保持了横盘格局,但随着50指数的回调市场情绪更加谨慎,创业板的走势也就更低迷了,这是市场整体性的风险偏好变化,当然从根本原因上说仍然是在给过去几年特别是去年上半年的杠杆牛市还债,过度炒作造成的整体高估值水分在新股持续扩容、股东减持、再融资、港股通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都相当于给市场增加了供给)不断被挤出,这个过程会很漫长而痛苦,但没有这个挤泡沫的过程就没有新的牛市,这就像创业板在2012年11月的历史大底之前也经历了两年的漫长熊市一样。
从技术上看创业板在横盘近10个交易日后依然无力突破10天线的阻力再度下挫并接近了调整低点,仍有下探创新低的可能,但从量能以及从分时到周线级别的指标来看下行空间不大,而且目前点位距离年内低点仅有120点左右,并且接近了去年下半年低点和今年低点的连线支撑,如果出现新低很可能是短线的挖坑过程,但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创业板依然没有明确类似沪指2638那样稳固的低点支撑,所以当务之急仍然是企稳而不是尽快发起大的反攻。
预计周一大盘探底回升,但反弹力度依然有限,仍需观察50指数能否企稳,这是市场整体稳定的必要条件,其次观察创业板是否会创出新低,如果出现新低是否有加速下跌,量能也是重点注意的指标,创业板周四的成交额已经不足500亿元,如果持续萎缩至这样的量能水平就表明短期市场已经很难有更大的杀跌动力了,但需要注意市场抛压减轻并不等于有足够的反弹信心和能量,目前的首要目标仍然是有效企稳,不要对短线反弹的力度有过高期望值。策略上大盘如果继续下探止跌可适量低吸参与反弹,但不宜追涨也不要过于激进,目前市场整体弱势短期难以改变,只能按照反抽的思路进行操作。我自己周五小幅加仓,目前仓位88%(13%融资买入)。
网友回复
江南第一燕:
江南第一燕:
江南第一燕:
江南第一燕:
财友l1800d0g:
跌跌不休的大盘,是因为年底资金紧张?还是新股发行加快带来供给增加?我个人感觉都不是,这是机构的合谋杀跌,压低股价,只为之后牛市更大的上升幅度。翻看过往的年底行情,并不是都下跌的,而年底的资金紧张是制度性、习俗性原因,是每年都存在,显然二者并不存在必然性因果关系。新股发行加快?难道加快是最近1个月才开始的吗?为何最近股市才开始单边下跌?从时间上看,前者也不是后者的影响因素。那么是因为新股发行增快存在滞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