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世纪华通(002602)
上月,我撰文分析《重磅解读:世纪华通298亿收购盛大游戏 何以利好资本市场?》,从常识和商业逻辑出发,解读双方携手的意义所在。 当时其实也有人和我探讨这种接近300亿的巨额收购,涉及到的商誉减值风险。因为我的文章分析侧重业务模式和产品,就没有谈商誉话题,毕竟到了这个级别的企业,很大程度上不用太care商誉减值风险,回归企业价值本身来谈估值就可以了。
网友回复
Wunange:
发表于 2018-10-1016:14:54不过由于国内A股的特殊性,还是有媒体把关注点放于此。有媒体报道认为世纪华通收购盛大游戏巧妙通过控股股东分步收购后使得其控制权保持不变,从而“躲开”了借壳上市的认定标准,使得审核难度大大降低;同时,在同一控制下合并使得高溢价形成的181亿元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从而避开巨额商誉。
关于此,在我看来,181亿的商誉认定尚不客观,且和分步骤收购也没有多大关系。今天这篇文章就算是上次的分析补充,这次我们就来谈谈商誉。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本文在概念阐述之外,尽可能的用大白话做一些解读。
无须妖魔化“商誉” 用白话解读商誉的作用
“商誉”这个概念是一个泊来品,早先多见于欧美的企业并购案。...
Wunange:
发表于 2018-10-1016:16:32不难看出,商誉在平时其实作用和意义并不大,真正在涉及到企业并购时,才会“跳出来”,而且根据国内上市企业年报来看,如果商誉处理不当,往往实际盈利的企业,在报表上会出现亏损。
当然在企业合并时,它并非是简单的并购估值与实际资产的差值(要不然轻资产的互联网类型的企业,基本上估值都是商誉带来的,没有多大实际价值了),而是非同一控制下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在世纪华通收购盛大游戏案中,有媒体报道世纪华通分数次收购,是为了躲避巨额的商誉。实际上这种说法不对,因为中国2006年会计准则做过改变,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做法,取消...
Wunange:
发表于 2018-10-1016:26:08回归常识:认知企业价值,核心依然是产品
毋庸置疑,商誉是企业价值的组成部分,我们不回避商誉价值,但更应该理性看待商誉,在商誉之外,真正从根本上对企业进行估值。
那么,认知一家企业,尤其是游戏企业的价值,最本质我们应该看什么,其实也就是两个字:产品! 当然这里的产品背后也包含了优秀的管理运营团队、技术和研发的积累、手头的IP储备等等要素。
我之前就提到过,盛大游戏遭遇了几年前的起伏之后,这两年终于抓住移动游戏的核心,开发了包括《龙之谷手游》、《传奇世界手游》、《神无月》等新产品。这些产品是盛大游戏的核心价值,它们这两年保持了高速增长,给盛大带来大量的营收,2017年营收更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