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发帖:
近日,360借壳江南嘉捷的消息不仅引爆A股上市公司江南嘉捷的股价,也将一众壳资源概念股重新带入公众视野。
壳资源概念躁动背后 还有新股审核趋严因素
搅动壳资源概念一池春水的,还有新股审核趋严的背景。
自证监会启动大发审委以来,新股首发申请通过率明显降低。11月7日,6家拟上市公司接受第十七届发审委审核,除了春秋电子外,其余5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均被否决,进一步将新股审核趋严的现实摆在世人面前。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此前亦表示,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切实提升发行审核质量,严把上市公司准入关,防止“病从口入”,防范恶性与重大审核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有市场分析认为,新股审核趋严,一方面降低新股发行数量,对次新股构成一定利好,另一方面,可能会使得借壳这一方式成为另一种登陆资本市场的选项,间接对壳资源概念股构成利好。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自去年以来,监管层对于借壳重组的态度也逐渐趋向严厉,企业要想通过借壳登陆A股也并非易事。
在2016年第二期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明确了并购重组监管政策的最新方向,其中包括:优质并购重组申请豁免,直接上并购重组审核会;规定借壳上市与IPO等同审查;引入优先股和定向可转债、支持财务顾问提供并购融资、支持并购基金发展;强化信息披露等政策。
不久之后,证监会也出台措施,严控市场的“类借壳”行为。
今年上半年,监管对借壳和“类借壳”的监管仍旧严厉。今年1月20日,证监会提出对“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的重点遏制。2月,证监会官网上披露了一份对政协提案《关于加强对并购重组商誉有关审核及披露的监管的提案》的回复,再次加码对并购重组的监管。
在监管层持续从紧的监管压力下,壳资源概念的价值在此期间一度大幅贬值。
数据显示,以往ST股常被视为有可能被借壳的标的集中地,不时遭到市场爆炒,但2016年以来多数ST股表现惨淡,2017年以来整体更是跌势显著。
哪些公司有被借壳的潜力?
虽然目前对借壳的监管较严,但近年A股还是出现了不少借壳上市的案例,2015年以来至今,包括申通、圆通、韵达、顺丰等几大快递巨头悉数登陆A股,其方式都是借壳,而巨人网络、360等互联网“大块头”借壳的消息更是频频引来壳资源概念的躁动。
不可否认,优质的壳资源在A股可能仍将有较大市场。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主业经营不佳,越容易有卖壳的动力,而市值越小的公司成本相对较低,这类公司更容易成为借壳方青睐的对象。另外,上市时间不满3年的公司,大股东限售股还未解除限售,而创业板禁止借壳,这样的公司没有可能成为被借壳标的。
小编按照以下几个标准筛选了一份名单,供读者参考。
A、当前总市值低于50亿元;
B、2015年、2016年、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低于10%;
C、剔除这几类公司:创业板公司、最近三年才上市的公司(2014年11月11日及以后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企业或实控人为自然人的民营企业相对于国资,谈判更为灵活,相对更容易受借壳方的青睐。
温馨提示
所有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友回复
flls:
f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