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天金融(000540)https://wx.shop.cbnweek.com/articles/227
https://wx.shop.cbnweek.com/articles/22756?dtfr=true这个大家看看
网友回复
昆冈A:
己阅
实事求是000540:
看了,1,60亿过账资金费用4500万,是传闻无法证实。2,浙商产融和碧桂园参与到这场收购中的理由作者也说不清,很神秘。3,作者对华夏人寿的市场估值在1200亿到1500亿。都是猜测的事,没有依据!
yupingdezuzhong:
不用看了,中天出现了财务危机,中天退市在即。
中天15个月:
时间这么长,越来越说不清楚了。
S踏雪而歌:
朱宝,毕业于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曾在《21世纪经济报道》香港与广州工作,现为《第一财经周刊》主笔,在大金融领域积累了超10年的调查、报道与特写经验。
加入南方报业时,时逢深圳金融监管部门推出“限制取现”举措,以应对地下钱庄等综合缘由引起的银行柜员机“非正常”大规模取现而导致的柜员机“现金荒”。她对此做出独家调查,引起舆论关注,其后全国各地媒体跟进报道,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公开场合做出回应。
在《21世纪经济报道》香港工作时,她最早独家拿到法国兴业银行“魔鬼交易员”丑闻的操作调查始末资料。这家银行曾因其高达500亿欧元的隐秘天量持仓仓位深陷巨额亏损漩涡,并因未及时披露的斩仓对公众和投资者造成潜在可能的损失而面临巨大的舆论危机。
S踏雪而歌:
以第三季报,截止9月30日,中天的货币资金为179亿。加上70亿的定价,离310亿还差61亿。
当初卖城投的钱不是都支付了吗,这几个月怎么缺口了60亿?
S踏雪而歌:
这篇报道一出来,中天无法解释或者辟谣,监管部门会无视吗?对重组进程有非常大的影响。
YOUR宇哥:
哈哈,中天请的两个世界级的咨询机构都不如一个人写的文章,智囊团都是白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股友V9LzSX:
他们是老板请的,就是罗请的,为罗服务,服务得很不错
进无止境2018:
踏雪,你怎么看待这篇报道?从你对作者的披露,他好像不是什么无良记者,调查有深度,结果的真实性都被证实。这么看,中天凶多吉少呀!
进无止境2018:
踏雪,你怎么看待这篇报道?从你对作者的披露,他好像不是什么无良记者,调查有深度,结果的真实性都被证实。这么看,中天凶多吉少呀!
S踏雪而歌:
他是以60亿拆借为突破口来写的这篇评论,有依据的都是财务数据。她对中融的收购的质疑有一句话非常有分量。
那篇文章和这里小散的文章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她依据的数据全面,而一些内幕虽自己没证实但杀伤性却很大,中天应该对这部分澄清。
担忧么,她的文章其实有个缺陷,对中天收购华夏的困难,有一个有效破解的方法--国资参与。可惜她文章只字未提。
股友nP30bn:
大部分都是作者猜测,有一点很重要她现在是作者不是记者了!
看好中天金融:
这个问踏雪也无确切答案,去问问石门鹿,他己多次肯定并确认成功了!他知情人之一,七月份己说过重组很顺利!哈哈哈哈哈!
S踏雪而歌:
其实一切又回到问题的根源了--国资!!!
股友YOasSd:
对。对记者的要求是客观真实性,而作者可以作,也就是可以主观想象。
哈哈一笑520:
没有人吃饱饭去写这个,相关利益方雇写的,目的无非是施压,中天重组由金融办负责办理,中天配合无疑问,疑问的是金融办的能力,及国资出价参与这个也是致命的,国资出价高了,拍板人要担责,出价低不成没责,脚指头想想就知道如何选
S踏雪而歌:
作为资深的财经评论员,从中天60亿短期借贷利息4000多万的信息,作者以敏锐的专业习惯就会察觉这是一个值得深挖的线索。 至于你说的相关利益驱动,至少我不认可。
看好中天金融:
国资介入重组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没有国资明确参与难成功!
你横任你横:
如果到现在还在讨论资金合不合规,或者资金够不够,你也太小看罗玉平以及他的此次重组团队了,也太小看监管层的能力了,也太小看政府在此次重组中的作用了。现在肯定不是因为资金的问题,假如罗玉平资金不够,那就少收购一点股份就行了,原来想25点,改成20点就几十个亿了。现在应该就是华夏、中天、国资三者就股权结构在博弈,没有其他原因,这也就是监管层必须出来拍板才行,怎么平衡各方利益,又能合规,就看各方博弈的妥协能力了。最后可能还是罗玉平妥协多一点。
S踏雪而歌:
这是最好的解释,要证伪也简单。从新规对监管的压力角度,若21日继续停盘,那么直接逻辑就是监管部门认可重组,以上推论的概率就大了。
CS富贵中天:
这个网友不简单,不会推搡三五年吧
逸风若水:
动点脑子想想如果到现在还是资金问题,那TM证监会早就让复牌了,明显是编撰和造谣嘛,前两天央视不是说整治媒体和自媒体造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