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友提问:
燕京啤酒(000729)燕京漓泉全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56亿元,利税总额10.24亿元
燕京漓泉全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56亿元,利税总额10.24亿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给毕贵索董事长颁奖. 燕京漓泉公司实施高质量转型发展初见成效。2018年,公司全年产销啤酒98.5万吨,同比增长4.46%;实现工业总产值50.5亿元,同比增长17.9%;利税总额10.24亿元,同比增长10.4%。在中国啤酒行业整体仍在下滑的情况下,率先实现了止跌回升、逆势上涨,并连续十七年成为桂林市工业企业纳税首户,为桂林市乃至广西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股友回复
股友察员:
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7月18日揭牌成立,是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规模最大、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外埠企业,其前身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筹建,1987年正式投产。公司现桂林本部年产能达100万吨,加上控股的燕京玉林公司、燕京昆明公司、燕京贵州公司,合并后公司整体年产能已达到180万吨。
自加盟燕京以来,在区、市两级党委政府和燕京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员工,秉承“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的经营理念,以“六个创新、四个做强”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成为中国最佳啤酒公司”的伟大愿景,持续推进“大西南”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产品、市场、品牌”为核心的三大结构调整,努力拓宽经营思路,积极寻求管理创新。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循环改进,形成了独具“燕京漓泉”特色的百纳管理模式、深度分销模式、精益生产模式、质量管理体系、绩效飞轮管理、任职资格体系、TnPM项目管理、全生态供应链、循环经济、信息化建设等一整套先进的管理模式及体系,燕京漓泉公司也因此成为燕京啤酒集团下属外埠公司中的标杆企业。
同时,公司坚持采用“燕京+漓泉”的双品牌运作模式,依赖桂林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汲取优质的漓江水资源,用最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先进工艺及全生态的优质原料,酿造出“持久新鲜、极致醇净、香气优雅、绝不上头”的全生态啤酒给广大消费者。目前,公司已形成以高档类帝道、君尊、酋长、小支产品以及中档类纯生、漓泉1998等系列产品为塔顶,大众类10度鲜啤、7度纯生等普通啤酒为塔身,专供农村市场消费的清爽产品为塔底的金字塔型产品结构,产品在广西市场占有率高达85%,成为国内继燕京之后,第二个在省级市场占有率如此之高的啤酒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8年第十五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上,“漓泉”以148.18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五百强。
多年来,公司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连续十六年成为桂林市工业企业纳税首户,纳税总额近80亿元,跻身全国啤酒行业纳税六强,荣获中国啤酒行业杰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安康杯”优胜单位等荣誉,成为桂林市首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广西十佳企业、广西首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首届自治区主席质量奖、桂林市首届主席质量奖;连续多年总资产贡献、流动资金及存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刷新行业新纪录,多项技术能耗指标创国内同行业新低,为广西区、桂林市的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初,为适应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燕京漓泉公司提出了“提升质量,从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迈进”的转型发展目标,并顺应全啤酒精酿化风潮,启动了“100万吨产能填平补齐项目”,计划在桂林新增易拉罐啤酒和小支装啤酒各一条柔性生产线,将桂林公司年产能由80万吨扩建到100万吨。目前,该项目的一期工程柔性生产线已正式竣工投产,这标志着燕京漓泉公司在国内啤酒业率先开启了啤酒定制化生产模式,并逐渐形成个性化、多样化、私人定制的全生态产品体系。项目二期工程的易拉罐生产线也在今年2月试产成功,至此,燕京漓泉桂林本部的年产能已经达到100万吨,成为国内啤酒行业屈指可数的单厂产能超百万吨企业,产能和生产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释放。
2018年,为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迈进”的转型发展目标,燕京漓泉公司在广西区、桂林两级党委政府及燕京总部的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提质增效”总方针,聚焦基地市场建设,大力实施“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最佳实践、质量体系及管理体系三大战略,实时展开物流、人力资源、维护三大模块的导入,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做好啤酒产业链聚集布局,促进企业实现优质高效发展。公司全年产销啤酒98.5万吨,同比增长4.46%;实现工业总产值50.5亿元,同比增长17.9%;利税总额10.24亿元,同比增长10.4%。在中国啤酒行业整体仍在下滑的情况下,公司率先实现了止跌回升、逆势上涨,为实现燕京“大西南”战略和“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7月18日揭牌成立,是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规模最大、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外埠企业,其前身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筹建,1987年正式投产。公司现桂林本部年产能达100万吨,加上控股的燕京玉林公司、燕京昆明公司、燕京贵州公司,合并后公司整体年产能已达到180万吨。
自加盟燕京以来,在区、市两级党委政府和燕京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员工,秉承“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的经营理念,以“六个创新、四个做强”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成为中国最佳啤酒公司”的伟大愿景,持续推进“大西南”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产品、市场、品牌”...
股友ls:
为避免公司股东和投资者们产生疑惑,上市公司及时的披露信息和辟谣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在燕京惠泉啤酒这里就这么难?
2012年03月04日,北京日报记者佟志革,发表了一篇《燕京“做大”漓泉 跨越发展双赢》的报道,其中提到“燕京漓泉公司10年来实现华丽转身“一变五”:投资建设了玉林工厂、昆明工厂正在建设贵阳工厂,还托管了燕京集团的惠泉工厂和广东工厂。”;
到现在北京日报,燕京啤酒和燕京惠泉啤酒都还没有出来更正和辟谣。大家在网络媒体呼吁公司出来澄清事实,这么多年过去了到
现在还没有结果,希望燕京啤酒和燕京惠泉啤酒,这两家上市公司,能够早日给投资者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股友ls:
请燕京、惠泉关于改变股改承诺,给投资者们一点理由。
燕京惠泉的控股股东在股改“承诺事项暨进展的公告”中,将“东南区域”变成了
“福建省和江西省抚州市、萍乡市、赣州市、鹰潭市”;这种改变承诺的做法,
最起码也应该给投资者们一点合理的理由吧?
股友ls:
燕京以及燕京惠泉这两个自称是所谓的《民族品牌》,上市的公众公司——
连最起码的信息披露和辟谣都做不到——这正常吗?
股友ls:
难道你们不觉得愧疚吗?
这个A股市场的奇葩,自称是所谓的民族品牌的上市公众公司——《燕京啤酒》;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上市公众公司呢?难道是跟其他的
上市公众公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控股一家同行业上市公众公司——600573《惠泉啤酒》15年多,即不解决同业竞争,
也不兑现自己的承诺,也不利用这个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即不融资也不做任何的投资,
而是拿着几个亿的闲置资金买理财产品玩——难道就没有想过给投资者们带来投资回报吗?
向全球聘请总经理,面试已经过去这么长时间了——难道还没有结果吗?
请这个自称是所谓民族品牌的上市公众公司《燕京啤酒》——
能够尊重投资者们,能够尊重这个市场,能够尊重你们自己。
股友ls:
燕京“做大”漓泉 跨越发展双赢
2012-03-04 03:17:25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本报记者 佟志革
“燕京”与“漓泉”,原本是啤酒行业一南一北两个互不相干的品牌,“井水不犯河水”。
一个是北京市场的“老大”,一个称霸桂林当地。
十年前燕京收购了漓泉,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漓泉自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燕京漓泉公司10年来实现华丽转身“一变五”:投资建设了玉林工厂、昆明工厂,正在建设
贵阳工厂,还托管了燕京集团的《《惠泉工厂》》和广东工厂。连续10年成为桂林市纳税第一大户,
纳税总额近35亿元,跻身广西纳税十强,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改变了西南和华南啤酒市场的
格局,对中国的啤酒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如燕京漓泉公司董事长毕贵索所言:“100万吨的跨越对于漓泉来说是一个里程碑,
更是一个新的开始!”
作为燕京惠泉长期投资的中小投资者,我就不明白了?这个所谓的民族品牌是赢了,
而却让投资燕京惠泉的中小投资者们,投资这个所谓的民族品牌十几年颗粒无收
——有必要做的这么《缺德》吗?????????????????????????????
股友ls:
燕京惠泉上市16年多,也被我们的民族品牌《燕京啤酒》控股了16年多,
除了上市首发募集之外,即不融资也不做任何的投资,到现在股本都没有扩张,
还是首发时的2.5亿股,首发价都是7.44元;股价从2017年3月20日开始,
一直被对倒打到5元多,公司不管不顾不说,却拿着几个亿的闲置资金
买理财产品玩,一个所谓的民族品牌难道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难道就没有想过中小投资者们的利益吗?
难道就没有想过给投资者们带来投资回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