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炒股学习网 >> 理财问答 >> 股票问答 >> 宁德时代近200亿元定增遭疯抢,资本的算盘能否跑赢巨头风险

宁德时代近200亿元定增遭疯抢,资本的算盘能否跑赢巨头风险

2020年7月24日  9:19:48   来源:网友   编辑:168炒股学习网    阅读:67人次
股友11
发表于 财富号评论(cfhpl)
宁德时代近200亿元定增遭疯抢,资本的算盘能否跑赢巨头风险

文 | AI财经社 宋家婷

编辑 | 张硕

“今天,你买宁德时代(300750.SZ)了吗?”这可能是今年中国股民除了特斯拉以外,讨论最多的话题了。
很有可能,趁着牛市争相入市的新手们会将它纳入手中。
但这需要拼手速,而且,还不一定抢得到。

宁德时代在这个月初近200亿元的定增,更是上演出了数十家知名投资机构妥妥的“手慢无”戏码。
7月17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此次争夺战的细节与结果也由此浮出水面。

宁德时代此次定增项目采取竞价发行,锁定期为6个月。
宁德时代定增募资净额197亿元,因161元/股的发行价格相当于发行底价129.67元/股的124.16%,也相当于申购报价日(2020年7月6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163.81元的98.28%,这被视为在当下已经堪称不错的走势,因而引发38家投资者参与申购,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投行和跨国企业。

竞争激烈程度堪称空前,结果也出人意料,不仅38家投资者中只有9家机构胜出,国内知名资本广发基金、大成基金、中欧基金、泰康资管、汇添富基金等皆落选,反而被高瓴资本、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本田)、UBSAG、J.P.Morgan等跨国资本取而代之。

其间还闹了个笑话。
在宁德时代定增名单里出现的“黄晓明”,被很多人第一时间当成了影视圈的“黄教主”。
不过此后宁德时代内部人士确认此“黄晓明”非彼“黄晓明”。
投资人黄晓明的运气就没那么好,因其申报价为140元/股、总价6亿元的申购金额被称“缺乏竞争力”,而在这场资本盛宴中被踢出局。

拿下头名的是高瓴资本。
高瓴资本以100亿元的认购金额,跻身宁德时代前十大股东之列,紧随其后的是本田,认购37亿元拿下宁德时代1%的股份,未能挤进前十大股东之列。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身家不菲的知名机构,在当下尚不确定的全球经济走势中如此疯狂砸钱?宁德时代到底有多“香”?

宁德时代的好运气

事实上,宁德时代在资本市场受到瞩目并非始于今年。
2018年上市时,宁德时代曾以24天的过会速度,刷新了由大佬富士康保持的36天过会最快纪录,成为创业板第一股。

与此同时,在胡润研究院《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大中华区120家独角兽企业中,宁德时代以超过1000亿元估值与今日头条、陆金所并列第五,2018年3月又以20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中国10家“超级独角兽”之一。

2011年12月始才成立的宁德时代,或许自己都没有想到会获此殊荣,并能够接二连三打败“老大哥”松下和比亚迪,登顶全球动力电池供应商第一宝座。

真正的变化始于2016年,这一年宁德时代全球份额仅为7.6%,低于松下的12.4%,LG的11.4%,三星SDI的11.1%,以及比亚迪的8.6%,排名第五。
但起点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宁德时代年产值较2015年翻了3倍多,与比亚迪年产值差距由2015年的68亿元缩减为20亿元。

2017年宁德时代开始迎来高光时刻。
当年宁德时代以11.84GWh的销量,一举超过松下的9.3GWh,以及比亚迪的7.2 GWh,首次夺得全球动力电池销售冠军。
在国内市场,截至当年年底,宁德时代已经占据27%的市场份额,超出第二名比亚迪一倍还多。

图/视觉中国

接下来连着三年,宁德时代都把持着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头把交椅。
同时,宁德时代的朋友圈已经遍及上下游产业链。
包括大众、宝马、丰田、长城、吉利、捷豹路虎、广汽、上海通用、上汽荣威、奇瑞、北京现代、北汽等知名汽车厂商,蔚来、拜腾、威马等造车新势力,乃至博世等零部件巨头都成为其大客户。

仅2018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就签下44家整车厂动力电池订单,以至于业内戏称,汽车主机厂半壁江山都在为宁德时代打工。
不仅如此,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主机厂还积极联合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同时长安汽车、东风汽车、中联重科等公司先后通过各种方式持有宁德时代股份。

长安汽车最新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其持有的宁德时代股份增厚长安汽车净利润约17.75亿元。
2017年6月,长安汽车通过海润基金间接持有宁德时代股份2299万股,成本约为69元/股,以宁德时代7月22日收盘价每股207.89元计算,长安汽车自然获益不菲。

为何宁德时代受到如此追捧?现在来看,宁德时代的成功或许离不开两点要素。

一是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风口。
宁德时代脱胎于1999年成立的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从2008年即成立了动力电池团队,当时除了开发消费类电子锂电池,也已同时在研发车载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2011年ATL发现新能源客车市场潜力,但由于国家法规限制外商独资企业不得生产动力电池,为获得动力电池生产资质,宁德时代始才从ATL子公司的动力电池事业部分拆出来,专攻新能源动力电池。
在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时,宁德时代因布局早、产品相对成熟顺利搭上了这个快车道。

早于宁德时代开发动力电池的比亚迪,为何在竞争中渐渐落于下风?行业人士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比亚迪的“封闭性”。
最初比亚迪动力电池仅用于内部供货,虽然一方面在早期因电池优势形成了竞争壁垒,但后期随着国内外动力电池厂商的崛起,“独狼”比亚迪因此错失争取汽车大客户的有利时机。

此外,宁德时代对于三元电池的重视程度也高于比亚迪。
这也为宁德时代在2017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动力电池主力转向三元电池的过程中,争取到更多份额。

但宁德时代能够斩获圈内众多订单,还少不了汽车界两大“贵企”相助。
一是宝马,二者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1年,据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CEO魏岚德此前透露,华晨宝马是宁德时代第一个汽车客户,宁德时代生产的第一款动力电池就搭载在华晨宝马的新能源车上。
此后数年间,二者一直未间断合作。

华晨宝马的“之诺”纯电动汽车,宁德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生产 图/视觉中国

2019年11月,宝马集团更是将其与宁德时代在2018年签署的价值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1.79亿元)的电池订单增加至7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69.01亿元),合同供货时间覆盖了2020年至2031年的订单。
宝马也由此成为宁德时代在德国电池工厂的首个客户。

如果说宝马是宁德时代打开动力电池市场的“敲门砖”,特斯拉无疑是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最大的贵人。

2019年受整个车市以及补贴退坡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下半年开始迎来数月连跌,至今尚未恢复元气。
同年,在国内比亚迪、国轩高科市场份额下滑时,宁德时代却因成为特斯拉国产车型动力电池供应商而实现翻盘——要知道,此前特斯拉动力电池供应商只有松下和LG化学。

特斯拉的背书效应体现尤为明显。
今年2月3日,春节后开市的第一个交易日,在沪深两市汽车股全线跌停的前提下,宁德时代则受益于跻身特斯拉供应商的利好消息,一度接近涨停,总市值高达2989亿元。
此后二者合作凡有新进展,宁德时代股价就会跟着涨一轮。

今年以来特斯拉市值疯涨,实际上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涨势,宁德时代无疑也是获益最多的企业之一。
有业内人士告诉AI财经社,资本敢大规模入股宁德时代,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特斯拉的背书效应。

资本盛宴背后的算盘

“宁德时代现在已经成为知名品牌,一些有名的、或者是高档点的汽车品牌都会用它,用别的品牌消费者会认为品质差一些。
所以它现在接了很多订单,产能不够,做增发融资是进一步扩大产能。
”汽车行业独立分析师张翔告诉AI财经社,按照宁德时代目前的发展形势,吸引到知名大机构、大公司入股并不意外,“获得它的红利嘛”。

在他看来,即便从当下的宏观经济走势来看,以技术水平、市场份额来对比同行,宁德时代在国内电池厂商里来说风险也是最小的。
因此,机构要投资电池板块,“宁德时代肯定是首选”。

还有部分行业观察人士则倾向于认为,高瓴资本这种大投资机构不惜高价入股宁德时代,绝对不会做赔本的生意。
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表示,除了眼前可见的红利,资本敢于大手笔入局,不排除已经看到接下来动力电池产业将会迎来新的整合趋势。

比如,电动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对于电池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简单理解就是,在电动汽车里,车用电池不仅要为车辆提供行驶驱力,还要有足够的电力来分配给车辆上装载的各种软件系统。
这也意味着,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越来越重要。

图/视觉中国

软件技术的重要性可以特斯拉为例来说明。
作为一家成立不过十余年的电动车科技公司,特斯拉为什么能打败传统车企,且越来越受欢迎?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在软件系统方面做得比传统车企领先太多。

与特斯拉分道扬镳的丰田汽车曾对其做过一个拆解分析,并得出结论:在车辆动力性能、整车制造方面特斯拉是无法与丰田相提并论的,这一点丰田非常自信,但是特斯拉车上装载的芯片、整个电动系统的软件技术开发和控制水平却令丰田“感到泄气”,根本追不上特斯拉的水平。

同样,大众电动车ID.3迟迟无法推出市场,也是出在软件问题上。
根据德国媒体此前报道,去年11月ID.3启动量产后,大众汽车很快发现这些车型存在巨大的软件漏洞,大众不得不紧急封存已经生产的2万辆ID.3,并推迟了新车上市日期。

在墨柯看来,“软件技术怎么跟车、跟电池这样的硬件衔接得更好,这个可能是电动汽车,包括车用动力电池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墨柯告诉AI财经社,从目前来看,现有电池厂商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有所欠缺的,因此需要互联网大公司来助其实现技术上的迭代与升级。
对于高瓴资本来说,入局之前应该已经想好了下一步,“怎么帮助宁德时代提高软件技术水平”。

高瓴资本手里当然有底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大佬都是其重点投资对象。
这是天然的优势。
与此同时,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都曾在汽车领域大肆布局,有进军车业之心。
只是囿于行业视野的局限性,BAT在进入汽车业之初没有跟实业相结合,导致整车布局落败,最终退回到车联网、自动驾驶等互联网公司相对擅长的细分领域,成为车企的“供应商”而非“新车企”。

现在高瓴资本等投资机构的介入,墨柯认为,有望通过资本的力量将互联网巨头与动力电池巨头结合起来,在电动车行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本在中间还是应该能够起到纽带作用的”。

至少目前来看,宁德时代的表现未让重金买入的资本机构失望。

以宁德时代最近的股价来看,7月17日,宁德时代发布定增消息前报收股价为195.70元,这是个周五,到7月20日周一开盘起,宁德时代股价涨幅一度逼近8%。
截至7月23日收盘,宁德时代股价又上涨2.7%,报收213.5元,总市值达到4712.19亿元。
这个价格,是其两年多前登陆创业板时发行价的8倍还多。
就总市值来看,也是两年前的6倍左右。

对比同期的比亚迪,尽管比亚迪在今年7月也登上市值巅峰,打败A股市场老大上汽集团成为整车股“新王”,但截至7月22日收盘,比亚迪(002594.SZ)2378.67亿元的总市值也仅为宁德时代的一半。

巨头的风险

凡此种种,宁德时代已经当之无愧于全球动力电池巨头称号。
但一如与它的合作伙伴特斯拉过山车一样的股价,宁德时代的崛起一直伴随着风险与危机。
宁德时代对此也深有体会,并在2019年半年报中进行过反思。

其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与国内的动力电池同行们一样,宁德时代的爆发同样依赖于政策助推和政府补贴。
宁德时代对此也多次在财报中表示,如果补贴政策退坡超过预期或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从主要经营数据来看,2015年至2019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分别为57.03亿元、148.79亿元、199.97亿元、296.1亿元、457.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51亿元、29.18亿元、41.94 亿元、33.87亿元以及45.6亿元。

其中,2015年-2016年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宁德时代都实现了成倍增长。
不过从2017年开始,宁德时代增速开始放缓,这一年其营收同比增幅从160.90%暴跌至34.40%,净利润也从224.71%跌至31.44%。
2018年宁德时代在营收同比增长48.1%的同时,净利润下滑12.6%。
2019年相对来说,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

与此同时,2015年至2019年,宁德时代共计收到政府补贴18.5亿元,且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
对照净利润来看,政府补贴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2019年为例,宁德时代这一年收到政府补贴6.46亿元,是其净利润的14%。
2018年这个占比超过了15%。

图/视觉中国

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以及竞争加剧影响,自2017年起,动力电池价格大幅下滑也是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动力电池商们面临的现实压力。

以2015年至2017年为例,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销售均价逐年下降,2017年其电池系统销售均价为1.41元/Wh,较之2016年售价下滑31.59%。
尽管售价的下降也伴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但成本的降幅却不敌电池售价的下跌速度。

国轩高科今年上半年业绩预报也称,公司电池组产品价格由2017年度的1.69元/Wh降低至今年前四个月的0.95元/Wh,这被认为是其净利润暴跌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风险则来自于国际层面的竞争对手,比如松下、LG化学等。
事实上,宁德时代能够迅速登顶也源于,2016年6月工信部曾颁发的一部名为《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录,该名录将三星与LG在华动力电池公司排除在政府补贴的门外,这也为宁德时代开启了赶超韩国动力电池厂商的窗口期。

以2017年为例,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车型多达500余款,占据工信部公布的12批新能源车型目录16%。
但两年后工信部宣布取消了这一动力电池“白名单”,时年行业人士分析称,这也意味着,日韩动力电池厂商重返中国市场,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将受到直接冲击。
LG化学在2016年被宁德时代超越之后,已经在今年一季度首次实现反超。

韩国市调机构SNE Research报告称,今年一季度LG化学以27.1%的市场份额反超宁德时代称霸全球,宁德时代则以17.4%的市占率次于松下,屈居第三。
尽管分析人士多认为,LG化学实现反超也得益于特斯拉的暴涨。
今年初开始,LG化学已经开始为特斯拉供应电池。
但除了日韩巨头技术方面的优势,LG化学在成本上的优势,很快也将成为宁德时代必须直面的挑战。

但相较于上述风险,行业人士认为技术风险才是宁德时代最潜在的危机。

墨柯告诉AI财经社,宁德时代与LG化学、松下在三元电池领域的竞争,或是与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竞争,都未脱离现有的锂电池技术层面,就此而言谈不上颠覆。
动力电池最具颠覆性的改变,是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完全不同于现有一代锂电池的新型电池技术。

技术的更迭取决于现实需求。
尽管三元电池主导电动车市场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但行业分析师们多倾向于认为,现有的锂电池容量已经达到瓶颈——它们难以突破能量密度350Wh/kg的天花板,而对于能量密度的不懈追求只能依靠新的锂离子电池体系来解决。

图/视觉中国

固态电池即是科学家们的目标之一。
基于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固态电池被视为未来锂电池发展的必经之路。
也因此,多国都将固态电池技术作为重要的下一代技术储备。
在商业化时间表上,目前各国达成的默契均是2025年至2030年。
就单个车企来看,丰田汽车的目标是2020年以后能制造出固态电池,2030年以后实现量产。

此外,业内还流传着一个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即:2020年前实现准固态,2025年前实现全固态。

“固态电池如果实现商业化应用的话,对于宁德时代来讲就很麻烦了,因为固态电池的生产方式和现有这一代离子电池是不一样的,整个生产方式包括生产设备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墨柯认为,宁德时代的问题在于,其整个一套体系都建立在现有锂电池技术基础上,很有可能因为在现有一代锂电池技术上投入过多,导致船大难掉头的局面。

“这应该是它最大的一个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它有可能突然就死掉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传统相机柯达,数码相机是它率先发明的,它为什么不往这个方向转呢?因为它所有的供应链体系都是根据原来那一套基础上建立的,它没办法转。
”墨柯对AI财经社说。

行业同样的担心是,尽管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技术开发方面可能同样领先,但是真正到运用的时候,却很难去“革自己的命”。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实际上,宁德时代内部对于固态电池的态度相对保守。
去年年底,宁德时代一位电池开发负责人曾表示,全固态电池要实现商品化,恐怕要到2030年以后。
今年5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更是表态,“目前车规级的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上还不如我们的锂离子电池。
”行业人士判断,当下宁德时代将宝押在“无钴”电池技术上。

但在行业人士看来,技术的颠覆往往是一瞬间的。
体量庞大的宁德时代,是否能够在新一轮电池竞赛中果敢地革自己的命,决定着其未来的命运。

相较而言,赣锋锂业、蜂巢能源以及孚能科技等体量不那么大的电池厂商,反而更可能主动去革自己的命。
后起之秀的力量不可小觑。
以蜂巢能源为例,即便成立短短两三年,但今年已经开发出两款无钴电池,并称产品将于2021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一旦他们抢先开发出固态电池技术,就会是对宁德时代的颠覆。
”墨柯对AI财经社表示。

(来源:LittleRed11)

相关证券: 基金点评(jjdp),宁德时代(300750),长安汽车(000625),比亚迪(002594) 公司研究
评论专区
   本站有缓存,一般1小时内能看到您的评论
官网微信公众号
168炒股学习网微信
郑重声明:168炒股学习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股票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股票学习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含有广告标志的信息皆是广告,本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68炒股学习网,专注为中小股民提供炒股入门知识,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学习教程,技术指标,炒股技巧等股票知识服务,专注做专业的股票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168炒股学习网, www.168chaogu.com   粤ICP备14098693号   广告合作QQ:765565686,邮箱:7655656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