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周期,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冷知识
说起猪周期,很多朋友或许都知道这是生猪产业链里的一个循环交替过程。
那么,对于猪周期的具体情况,可能很多球友还一知半解。
今天豆豆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猪周期、形成猪周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解决猪周期的方法,小伙伴们速速搬好小板凳哦~~
一、什么是猪周期?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由供给需求不平衡导致的猪肉价格周期性变化,是经济学中蛛网模型的经典案例。
一个典型的猪周期包括猪肉供给下降、猪肉价格上升、猪肉供给增加、猪肉价格下降四个阶段,时间跨度约为4年。
“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供大于求——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供不应求——肉价上涨。
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二、猪周期的形成原因
1、标准化规模饲养程度低。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大会期间介绍,目前国内规模养殖的生猪占52.3%,中小户饲养的占47.7%,其中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场数仅占0.0007%。
由于中小散户无法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进而无法预测后期猪价走势,只能随生猪价格的涨跌,或盲目扩张生产,或恐慌性退出生产,价高时一哄而上、价低时一哄而散的养猪模式影响了猪价的波动。
2、疾病加剧产业波动。
如2006年下半年以来,部分生猪主产省爆发猪蓝耳病疫情,除生猪直接死亡损失外,还导致患病母猪流产或死胎。
又如,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一些省区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个别养殖场小猪死亡率高达50%。
特别是近两年的非洲猪瘟,让全国生猪存栏锐减30%以上损失惨重,导致供应减少,大大推动了猪肉价格的上涨。
3、信息监测预警调控滞后。
由于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低,生产分散,普查难以完成。
而仅靠政府部门的抽检只能获得抽检当时的数据,无法获知实时数据及之后的变化,没有建立灵敏的监测预警机制,不能用数据的实时监测来以销定产。
三、解决猪周期的方法
1、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提高养殖端抗风险能力。
我国生猪行业在1990年以前主要以散养模式为主, 从2006年开始, 生猪行业大量散养户每年以1%的速度退出, 生猪规模化的比例不断上升, 但散养户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
散养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造成中国生猪生产、加工与销售的脱节, 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始终是比较弱的, 而且供需失衡还会导致游资的介入, 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
通过各种扶持、鼓励措施, 发展生猪的规模化生产, 增强养猪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这是加快跳出生猪周期性大幅波动的关键。
2、建立完善的猪价预警信息系统,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信息。
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失误, 还要及时发布市场、技术、疫病信息,保障这些信息获取方式的方便快捷。
现在经营者多少都有了一定的“猪周期”意识,但绝大多数散养户并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再加上盲目的追涨惜售与恐跌滥杀, 从而导致养殖户始终处于受损最大的弱势,建立完善的猪价预警信息系统,更利于养殖户应对价格波动。
3、生猪产业要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 才能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通过技术和装备的提升, 带动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深入推进, 从而实现品种良种化、生产设施化、养殖标准化、产品安全化、防疫制度化, 加快传统养猪向现代养猪的新跨越。
目前生产的高端猪肉、土猪肉、有机猪肉等技术含量高、品质好的猪有很强的抗跌性, 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小。
通过刚刚豆豆给大家解读的猪周期,小伙伴们你们都学会了嘛?其实自2003 年以来,以生猪价格波峰波谷作为判断依据,一共已经经历了四轮完整的猪周期咯,目前正处于第五轮“超级猪周期”中。
据长江期货研报指出,这轮猪周期与以往周期的不同之处在于,价格的上涨并未带来供应的快速恢复,养殖行业的恢复很大程度上仍受制于非瘟疫情。
目前非洲猪瘟导致产能仍处于低位,2020年供应偏紧令生猪价格延续高位震荡。
想必今年大家在购买猪肉的时候肯定深有感悟,价格是水涨船高,那么咱豆粕作为二师兄的主要口粮,是不是也会同步利好呢?"/>"/>
相关证券: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联接C(007938)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联接A(007937)豆粕ETF(159985)
(来源:豆粕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