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银行资管应回归本源 以科技融合驱动革新
8月9日,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0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浦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潘卫东发表了致辞。
他表示,一直以来,浦发银行高度重视资管业务,并在制度框架下积极实践资管业务。
今年,是浦发银行与“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资管年会的第七个年头,每次年会都备受关注,我们也希望今年的年会同样能有诸多收获和成果。
自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出台以来,银行资管的业务结构和发展模式已发生了重大改变。
因此,阶段性地对行业进行回溯、总结和展望有着重要意义。
尤其是7月31日,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决定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面对这一政策安排,作为金融机构,应该如何把握资管业务的整体发展方向,如何寻找银行资管业务的切入点,持续提升新产品接续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金融普惠,是当前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银行资管应该坚持金融普惠、科技引领和差异化竞争的发展之路。
一是银行资管应不忘初心,回归资管本源。
伴随着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相关政策密集推出,“资管业务回归本源”的监管初衷已在银行系资管业务的转型过程中得到体现,国内资管行业进入了“破旧立新”的时代。
银行资管业务应回归“代客理财”,坚持“金融普惠”的社会化定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富保值增值需求,真正为老百姓守好钱袋子。
二是银行资管要加快“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步伐,探索行业革新之路。
一方面,银行资管要以更开放的心态与科技公司以及非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更多维度、更深层次的合作;另一方面,银行资管需要不断提升对新型技术的认知和理解,充分发掘资管业务中的应用场景,以科技引领驱动资管业务的内生发展。
三是银行资管需确立差异化的竞争方向,通过国际化战略拓展业务边界。
银行资管自身需要确立区别于银行传统理财业务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寻求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竞争方向。
要通过与国际先进资管机构的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业务经验。
以合作带动业务物理边界的打破,在拓展客户资源、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有效满足客户的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有效分散投资风险。
其次,银行资管在发展转型过程中,应处理好母行与理财子公司协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子公司间差异化合作的关系,处理好存量业务与增量业务的关系。
一是梳理母行与理财子公司的协同关系,统筹长短期发展目标。
鉴于理财子公司与传统银行理财业务在资产投放和产品销售模式上已产生了本质变化,从考核机制到分润机制均有明显差别,而考核分润又会反向影响已有的母子协同关系。
各银行资管需要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特点,进行机制的重新梳理和安排。
短期来看,母行资源是理财子公司生存的支撑和保障;但长期看,理财子公司必须打造市场化竞争能力,这才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子公司间差异化发展,集团内部形成合力。
除理财子公司外,许多银行集团旗下还包括了公募基金、信托公司等存在一定业务交集的子公司。
在业务上,如何实现集团内部子公司的差异化定位,并形成集团层面上的业务合理,是银行资管未来较长时间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是要处理好存量转型和增量拓展的关系。
一个健康的、轻装上阵的理财子公司是银行与监管的共识。
但存量业务的转型工作,多家银行目前采取的是交由理财子公司代为处理的方式进行。
因此,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理财子公司需要找到实现存量转型和拓展增量业务的有效平衡点。
潘卫东表示,借此机会我想提两点想法:
一是深入践行“资管数字化”。
1、市场期待更深层次的“金融与科技的融合”。
传统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认知,大多停留在业务效率的提升方面,如业务流程的线上化等等。
但是科技巨头对金融科技的布局则主要围绕科技赋能,如向金融机构提供算力、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等。
因两种商业模式的差距而引发的流量和效率提升瓶颈已初步显现。
我们需要的不止是这种表层的“结合”,而是更深层次的“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大数据思维逻辑的完善、人类计算能力的提升,都为金融科技革命提供了必要条件,
2、“金融数据化”将成为金融科技革命的开端。
“金融数据化”并不是简单地以“金融为主,科技为辅”或以“科技为主,金融为辅”,而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需要我们用大数据思维去认识和理解金融的本质和过程。
“金融数据化”将为人类生活带来一场范式革命,为金融领域带来形态的重构,数据也终将会以一种新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身份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
3、“金融数据化”大背景下,银行资管要加快实现自身的“资管数据化”。
“数据”是未来最宝贵的资源之一,银行资管应该有条件和能力建立起贯通不同资产类别、各行业产业链和主要标的企业的资产数据平台。
“资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一定不是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这种深度融合的过程应该是从大数据的角度对某个业务点产生新认识、新构想,通过新型技术和强大的算力来达到验证构想、实现业务落地的目标。
这里,我没有提及人工智能等具体的技术,这不代表具体技术不重要,反而是“资管数据化”要求资管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把这些技术作为常态化、一般化的工具。
只有做到常态化、一般化的高频使用,才能完成“大数据思维模式”的切换,才能实现“资管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才能做到名副其实的“资管数据化”。
二是进一步实现“客户需求驱动的资管革新”。
银行资管拥有较为完整的资金端。
对客户的服务、对母行理财产品线的全面支持,将是银行资管有别于多数市场买方金融机构的特殊使命。
相比于单纯提高工作业务流效率,从而服务于金融机构自身,金融科技显然更应该集中在对用户服务领域上。
因此,银行资管需要对金融科技在资金端的应用进行精确定位,坚守“代客理财、普惠金融”的资管本质,以“客户需求”为轮,驱动资管业务的内生性革新。
更具体地讲,银行资管要从“大数据”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客户、读懂客户、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推动银行资管的资金端从储蓄逻辑、粗放生长逻辑向科学化、精细化的客户经营管理逻辑转型。
中国的银行资管行业正在变革中快速迭代演进,我们要继续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态度和胸襟,携手开创大资管行业的未来。
浦发银行资管也将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回归资管本源,促进理财业务的转型和规范发展,为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普惠金融和产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