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联手中青旅成立消金公司 旅游+金融能玩出新花样吗?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8月10日晚间,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已于近日收到《北京银保监局关于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京银保监复466号),北京银保监局已批准其控股子公司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消费)开业。
阳光消费金融成为第27家持牌消金公司。
也是继平安消金、小米消金后,2020年获准开业的第三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在相对饱和的消费金融赛道中,二八分化格局早已显现,阿里和腾讯系的信用支付、现金贷类消费金融产品,在用户数量和信贷规模上都占据着绝对优势,反观银行系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近年来却表现平平,阳光消费的出现,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变化吗?
旅游龙头带动消金正规军
根据北京银保监局批复,阳光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按照光大银行此前披露的方案,阳光消费的股东包括:光大银行出资6亿元,股权比例为60%;中青旅出资2亿元,股权比例为20%;王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股权比例为20%。
其中,中青旅作为第二大股东的出现,是阳光消费与其他银行系消金公司的不同之处。
天风证券的研报认为,中青旅积极布局产业融合,已经形成文旅综合体开发建设平台乌镇、古北水镇、濮院等项目,酒店运营与管理平台、山水酒店,会议展览与整合营销平台,旅行社与旅游互联网平台中青旅旅行社、遨游网;并积极拓展“旅游+”模式,与教育、体育、健康等行业实现了互通。
此次成立消费金融公司,有助于打造“旅游+金融”模式。
而中青旅综合文旅体的产业融合布局,更是为消费贷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确实,银行系消费金融不缺资金,缺的正是与C端用户密切相关的消费场景,中青旅无疑将为阳光消费补上这一短板。
打造“旅游+金融”的新模式,光大银行与中青旅早有默契。
2018年1月,财政部批复同意共青团中央直属企业中国青旅集团公司、中国青年实业发展总公司100%国有产权划转至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
中青旅是1997年以共青团中央直属企业中国青旅集团公司为主发起人,通过募集方式设立。
同年12月3日,其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旅行社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经过30年发展,中青旅在旅游业中与中国国旅、港中旅三足鼎立。
2019年,中青旅实现营业收入140.54亿元,同比增长14.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8亿元,同比下降4.9%。
自从并入光大集团,中青旅与光大系的金融机构在银行、保险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
据网站介绍,中青旅推出的“阳光遨游”,依托于光大集团金控业务背景,可为用户提供旅游服务,还提供存款证明、外币兑
换、旅游保险等多项旅游金融业务。
是“深化金融业与旅游业的联动,提升双方在旅游消费场景中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旅游+金融平台。
”
中青旅官方公众号消息,今年5月,中国光大银行行长刘金带队调研走访中青旅,与中青旅董事长康国明等座谈。
刘金的发言中包括继续加强客户共享及交叉销售的力度,推动更多“旅游+金融”协同名品打造等内容。
近期光大银行与中青旅联名发行的信用卡,也绑定了多项中青旅旅游产品的用卡权益。
“机票、酒店是银行信用卡非常喜欢的一种消费类型,一来这类消费人群一般是商务人士或收入稳定的个人,信用情况较好,二来旅行品类下的单笔订单金额会较大,有利于分期等营销。
高度线上化的购买流程,也便利线上消费金融产品的接入。
”一位消费金融人士对记者表示。
天风证券研报也认为,银行参与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资金规模大且成本低,风控经验丰富;产业的参与带来丰富的线下场景,获客成本低;两者优势互补,协同效应明显。
疫情深度影响依然是未知数
面对疫情带来的消费挤压,今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启动线上消费场景的转型,如曾经专注线下的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也在今年年初启动了转型,构建“线上+线下”多场景深度融合的创新型全渠道服务体系。
玖
富、小米、趣店等金融科技公司,上半年也相继推出线上电商平台,自建消费场景。
与费时费力的自建相比,阳光消费拥有中青旅的场景,几乎可说赢在了起跑线上,但它能否顺利起跑,显然还有赖于旅游市场的回暖进度。
疫情爆发后,国内31省陆续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文化和旅游部要求旅行社企业自1月24日起暂停国内组团业务、自1月27日起暂停出境组团业务,各地政府根据疫情防控部署要求部分旅游经营场所暂停营业,对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的经营情况影响极大。
7月14日,国家文旅部发布通知恢复跨省旅游,截至7月30日,国内已经有30个省市宣布有序开放跨省游。
据携程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随着国内跨省旅游恢复,曾经一度陷入危机的旅行社线下门店,开启复苏模式。
但从微观层面来说,旅游品类的消费信贷需求应该如何挖掘,行业仍在探索期。
旅游行业的另外两大头部公司,携程、同程近年也在积极布局金融业务,以携程为例,携程金融上线了很多产品,包括借去花、拿去花、信用卡、产业金融、理财等。
其中,借去花、拿去花是信用消费服务产品,类似于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
按照携程披露,其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亿,而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拿去花”在贷余额为13.44亿元,用户总量仅342万,在贷用户数74万,借贷笔数为252万笔,每日新增资产约为1900万元。
“旅游需求大的用户群体可能不缺钱,信贷需求不大,而且他们很可能已经是银行信用卡的优质客户,信用卡已经完全能满足他们的信用支付需求。
而疫情对中低端收入人群的影响更大,旅游类的消费支出与其他刚性消费相比,可能会最先被‘砍掉’。
”上述消费金融行业人士表示。
旅游+消金,是一项短期的流量变现生意,还是一个值得深度挖掘的新市场,依然有待验证。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