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炒股学习网 >> 理财问答 >> 股票问答 >> (东华软件)医疗信息化行业深度报告:云乘大势,共轭发展财是发布时间:08-2420:01如需

(东华软件)医疗信息化行业深度报告:云乘大势,共轭发展财是发布时间:08-2420:01如需

2020年8月25日  10:27:10   来源:网友   编辑:168炒股学习网    阅读:96人次
股友倍股
发表于 东华软件(002065)
医疗信息化行业深度报告:云乘大势,共轭发展财是发布时间:08-2420:01如需
医疗信息化行业深度报告:云乘大势,共轭发展财是发布时间:08-2420:01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1、共轭发展新时代下的医疗云1.1 共轭经济;新基建、数字经济与云计算共轭,事物按一定的规律相配,通俗点说就是孪生。
新基建是构建数字经济生态圈的重要举措与老基建共轭,数字经济在虚拟层面构建了一套体系与传统的经济共轭,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在一定阶段的重要特征与传统经济的本地计算共轭。
1.1.1 新基建开启数字化转型浪潮基础设施建设演进到 4.0 时代。
之前,基建经历了 1.0 “书同文,车同轨”的标准制定时代,2.0 车轮上的连接时代,3.0“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网上国家时代。
4.0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时代围绕一个事情把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组合起来,将标准、连接、网络、数字、智能合在一起支持广泛的基础设施。
新基建在微观企业层面体现为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以企业的价值和战略目标为中心,向数字化提出成本和效率诉求,从而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数字化转型是每条生产线、每个工艺过程、甚至于每个管理、决策、服务过程的优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通过设备得到数据,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构成优化的流程,从而成为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与设备、事务、产线融合解决问题,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数字化转型植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诉求。
企业为保持持久的竞争力,需要构建生产效率、品牌、产品质量等生产经营上的壁垒。
数字化转型在技术层面要求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5G、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在模式层面要求智能制造、新零售等的实行,从而为构建高壁垒奠定了模式和技术基础。
1.1.2 数字化经济 2.0 时代——云化转型整个社会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目前为止可以划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技术和交付模式的转型,是对数字化转型的一种试点,第二个阶段是平台化和生态化的转型,第三个阶段会走向智能化。
第一阶段 IT 技术大规模应用,孕育了很多新型的 IT 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这一阶段 IT 运用的形式上更加移动化,IT 运用的领域上社交成为重地。
目前处于第二个阶段,部分数字化技术在一些领域和行业已经开始应用,创新化的IT 技术逐渐形成规模,基于创新技术的平台与生态化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云化(云计算)是社会数字化转型一个重要阶段性特征。
在平台化和生态化转型大的背景下,最重要的是两项技术——云计算和微服务技术。
云计算是指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企业将自己的计算、存储基础设施、管理以及业务部署到云端,按需按量获取云服务商提供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云服务的行为。
微服务是指行业企业通过自身业务、数据、技术中台架构,利用模块化的方式组合出面向实际需求的大型应用程序。
IDC在 2019 年 10 月预测,到 2022 年 90%的新 APP 会是微服务的架构,35%的生产类 APP 会是云原生,到2023 年 30%的生产类 APP 是基于公有云构建的。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应用规模快速增长,医疗领域也有很大程度涉及,但相比其他领域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2015 年至今,云计算始终保持 30%左右的同比增速,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云计算的主要用户集中在互联网、交通物流、金融领域,这三个领域规模占比分别达到 60.3%,7.8%和 6.2%,其他行业稍显落后,如医疗规模占比仅为 3.1%。
1.2 医疗云发展情况1.2.1 云计算进化史资源到架构的全面弹性促使物理机虚拟化。
单纯的物理机缺乏时间上的灵活性,采购到使用需要很长时间,数据仓库中保存数据细化程度也难以很好把握,即粒度不灵活此外还有复用和运维方面的问题。
虚拟化用软件定义硬件的方式在物理设备上虚拟出计算存储网络三位一体的功能单元,解决了灵活性的问题。
半自动的虚拟化向全自动云计算共轭延展。
虚拟化存在着人工调度以及规模有限的缺点,即随着虚拟规模集群扩大,人工调度的过程将越来越复杂,而且虚拟机所管理的集群规模十分有限。
调度中心算法的出现搭配超大规模硬件集群使靠人工调度的半自动虚拟化走向了靠算法调度的超大规模全自动云计算。
1.2.2 中国医疗云发展史2015 年云服务商和医疗信息化公司优势互补,开启医疗云业务探索。
云计算和医疗行业都存在着高壁垒,传统医疗信息化公司缺少云基础设施,云服务商缺乏直接与医院系统对接的能力,巨大的潜在的医疗云市场促使两者展开合作。
2016~2018 年,技术与政策驱动医疗云市场拓展。
一方面,“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倒逼医疗转型,另一方面,国务院 2017,2018 年相继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分级诊疗发展,为医疗云落地找到突破口。
医疗云在这一阶段,服务体系、安全性能不断完善,AI、区块链等应用也在云上部署。
2019 年、2020 年,医疗云建设需求不断得到释放。
经过三年的孕育,医疗云逐渐被行业所认可,政府与医院建设需求预计将逐步释放。
2020 年在疫情刺激之下,互联网医疗得到极大发展,二级及以上医院都有部署互联网医疗平台的需求,这为医疗云落地提供了另一大落地场景。
1.2.3 医疗云分类(公有私有;IaaS;软件硬件)从技术层面来看,医疗云可以被划分为 IaaS,PaaS 和 SaaS:(1)SaaS,将硬件设等基础资源封装成服务提供用户使用;(2)PaaS,对资源进一步抽象,提供用户应用程度运行环境;(3)IaaS,将某些特定的应用功能封装成服务。
每个层次下面都有相应应用。
IaaS 下面包含医云存储、医疗云计算、医疗云网络、数据安全,PaaS 下面包含远程医疗平台、健康管理平台、区域医疗平台、数据交换平台,SaaS 下面包含临床应用系统、精准医疗系统、辅助诊疗系统、远程会诊影像。
从客户层面来看,医疗云可应用于医疗机构、医药企业、政府机构和科研机构。
医疗机构的医疗云应用包含数字医院云、医疗影像云、远程医疗;医药企业的医疗云应用包含健康管理云、智能硬件、医疗流通;政府机构的医疗云应用包含医联体、区域医疗云、分级诊疗;科研机构的医疗云应用包含基因大数据、科研管理和课题管理。
1.2.4 医疗云实现形式云端技术的架构与终端用户类型有紧密联系,终端用户的类型决定了云平台的架构。
完整的医疗云包括云端、网络、终端和安全四个部分。
云端技术是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存储和计算的能力,是云计算架构的核心。
根据终端用户的不同,云端技术将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并且其实现形式对于用户云化的效率至关重要。
此外,某些行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要求较高,云安全技术也是云架构需要着重关注的部分。
以医院为例,构筑于最新的 IT 技术与理念之上,国内医院医疗云转型采用中台思维架构。
医院不同的临床学科治疗过程存在差异,随着新兴医疗业务模式越来越多,新的系统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云化转型还需要追求技术和业务的融合,云化平台要能够适应诊疗业务复杂度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和变化频率提升。
中台思维构建的医疗云平台由此而生,其包含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和技术中台,沉淀出可复用的数据、知识、流程等,在仍然支持传统系统的同时,支持新系统、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国内医疗云平台的建设路径将分为渐进式和突变式两种。
渐进式建设路径之下,先构建医疗云平台(即数字化转型平台),然后分模块升级核心系统,但同时保证原核心系统的不间断运行,突变式之下,直接构建医疗云平台,进而替换原有的核心系统。
根据 IDC 的调查,98%的医院将在 3 年内规划医疗云平台的部署。
1.2.5 医疗云技术扩展(大数据+AI)医疗大数据推动了医疗云的发展,医疗云为处理医疗大数据提供可能。
医疗领域的数据不断扩展需要大规模的计算、存储以及网络单元,这对于绝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是难以负担的成本,这就推动了医疗云的出现。
医疗云不仅提供了满足计算、存储、通信的硬件还配备有相应的大数据处理算法,而且获取方便,可以提供按需扩展的计算存储资源,充分发掘医疗数据价值。
人工智能将作为 SaaS 应用与医疗云整合起来。
人工智能的进化需要大量的数据,而医疗云面向医疗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恰好满足了医疗 AI 学习进化的需求。
医疗 AI 安装在医疗云上面之后,对外贡献一个服务接口,如果想用来鉴别某张医疗影像是否对应某类病症特征,直接使用这一服务接口就可以满足要求,这种形式的应用在云计算里成为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
2. 医疗云乘大势之风前景广阔2.1 未来几年云计算将保持高增速2019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达到 1883 亿美元,未来几年仍将维持高速增长。
2019 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达到 20.86%,市场规模达到 1883 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云计算仍将保持 18%左右的增速,于 2023 年达到3500 亿美元。
全球云计算市场中 SaaS 规模最大,增速相对较低,IaaS 规模居中,增速最高,PaaS 规模最小,增速居中。
IaaS 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保持 23%左右增速,于 2023 年达到 971 亿美元。
PaaS 市场 22%左右增速,于2023 年达到 749 亿美元,SaaS15%左右增速,于 2023 年达到 1877 亿美元。
2019 年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达到 1334 亿元,公有云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
2019 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 689.3 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 645.2 亿元,两者合计达到 1334 亿元,这也是公有云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
我国云计算市场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公有云的增速将超过私有云。
预计 2023 年,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 3754.2 亿元,2019~2023 年 CAGR 将为 29.52%。
分市场来看,预计 2023 年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 2307.4 亿元,4 年 CAGR 将为 35.26%。
预计 2023 年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 1446.8 亿元,4 年 CAGR将为 22.37%。
2.2 混合云将成为医疗云建设主要形式医疗数据的安全性保障问题将使得混合云成为医疗云建设主要形式。
医疗数据一方面涉及到医院财产所有权问题,另一方面涉及患者隐私权,而云上数据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这将妨害某些带有敏感数据的应用在公有云部署,而公有云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未来医疗云的实现形式将主要是混合云,待安全性进一步优化之后往公有云形式转变。
行业云除外,云计算主要有三种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这三种类型的云在使用人群和使用方式上面不一样:公有云对公众开放使用,私有云由单一组织独占使用,混合云混合了两种模式。
一般来说,公有云成本更低,可灵活调节规模,私有云安全性更强,混合云则综合了两者特点。
根据 Global market insights,2018 年全球医疗云达到了 200 亿美元规模。
未来 5~6 年,还将保持 15.7%复合增长率,到 2025 年将达到 550 亿美元。
其中,2018 年美国规模是 85 亿美元,全球占比 42.5%。
我国医疗云市场规模占比较小,但增速较高且未来几年将保持上升趋势。
中国云计算 2018 年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医疗作为垂直行业在云计算市场中占比较低,2018 年规模 36 亿元,仅为 3.1%。
增速方面,医疗云2018 年同比增速为 34%,未来几年将保持上升趋势。
此外,随着行业壁垒逐步打破,在政策等利好下,预计未来我国医疗云也将达到百亿甚至千亿的一个规模。
2.3 医疗云市场拓展前景广阔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机构 IT 投入自会不断提升,这将成为医疗云规模提升的一个蓄水池。
我国 GDP 总量不断增长,卫生费用占 GDP 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从而卫生费用总量在不断上升,预计未来卫生费用也将随着 GDP 的增长不断保持上升的趋势。
与此同时,IT 费用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占卫生费用的比重上来说都持续上升,预计未来随着卫生费用的提升,IT 费用也将持续保持增长。
我国 IT 费用占卫生费用比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医疗机构 IT 费用提升的预期,云计算将从中受益。
综合前瞻产业研究院和卫计委等多方数据,2016 年我国 IT 花费占卫生费用的比例为 0.82%,国内东部沿海在 1.5%~2%之间,到 2018 年 IT 花费占卫生费用的比例也仅为 0.85%。
和发达国家如美国 3%-5%的比例相比差距很大。
微观来看,国内医院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也相对较低,空间较大。
美国 2004 年医院 IT花费占比大于 2%的比例为 70%以上,而我国医院 2018 年 IT 花费占比 2%以上的仅为 9~24%,差距较大。
3. 医疗机构上云的三级驱动3.1 一级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从产业布局、顶层设计、用户培育等方面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2015 年,工信部发布《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为云计算建设提出标准化体系框架;2017 年,国务院、工信部提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在政务领域以及云计算整体发展方向提出了支持性政策;2018 年,工信部提出《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为云计算在企业领域的推广提供了指导。
产业数字化大背景下,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在不断推进。
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为例,该医院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联体)医院,2019 年年门诊量 73.67 万人次,年手术量 16411 次。
从 2000 年开始,医院以 HIS系统起步,到 2006 年进入临床信息化时代,2011 年系统集成平台建设促进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2016 年开始数据的利用和互联网诊疗开始了新的信息化发展时代。
医疗云时代的到来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数字经济在医疗行业最新的拓展。
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带来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是数字经济重要的实现形式。
融合了云计算与医疗行业的医疗云开拓了医疗行业数字经济的新时代。
医疗云化转型创新业务流程,构建机构之间,以及机构与患者之间的协作模式。
一方面,二三级医院、社区医院、保险公司、医保社保等与医疗云对接从而实现业务信息的交换和协作。
另一方面,医院等机构通过 web 服务改善服务流程,将医疗转变为日常消费品和保健品。
这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应有之义。
3.2 二级驱动:医疗云内在价值医疗云平台能够充分解决医院面临着 IT 架构弹性不足、数据利用不充分、操作体验差及技术升级受限等瓶颈。
如核心系统就面临支持创新业务开发不足,应对医疗改革的经常性变更要求存在问题和不足,以及医疗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和不足。
集成平台面临技术开放性不足,支持新系统开发困难,系统运行速度慢,集成工作复杂,开发工作繁多等问题。
云平台支撑起新的技术应用,也能支撑创新医疗业务的开发。
云平台标准数据结构和动态数据处理能力支撑医疗健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试用到实用。
基于云平台开发和运行的各类系统能够快速而完整地开发落地运行,此外因为有标准结构数据的支撑,应用基于云平台的临床信息系统开处方、开医嘱等更便捷、更标准化。
云平台能够提升互联互通的能力和电子病历应用水平。
云平台标准化的数据结构和动态化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使得医院的数据在与外部机构互联互通方面无需做过多处理。
云平台的开放式架构使得互联互通对接更为迅捷。
云平台对业务模式和流程的积淀促使诊疗实现闭环,在标准化结构数据支撑下提高电子病历水平。
云平台有利于整合升级智慧医疗生态系统,打造医院在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医疗云平台能够支持医改及业务创新,从而支持整个智慧医疗系统升级。
智慧医疗系统包含众多的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而医院在其中处于枢纽地位。
要保持这一地位,医院需要拥有集成各种新兴医疗业务模式的能力,需要拥有患者医疗大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能力,需要拥有整合各种医疗业务模式的能力。
回归本质来看,采用云服务的目的并不是仅仅是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预防和早期干预来挽救生命,改善数亿人的健康。
3.3 三级驱动:医疗云杀手级应用3.3.1 互联网医疗2020 年互联网医疗提升了云化转型的共识。
疫情以来,政策指引限制门诊量,但医院需要保证一定的业务量,患者也要解决看病的需求,这就需要互联网诊疗来解决这一问题。
基于云架构的互联网医疗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应用需求,这提升了以云平台开启转型的共识。
根据 IDC 的调研,全国有 28%的三级医院计划在未来一年完成部署云平台,另外 24%的医院已经做出了尽快部署的决策。
支持互联网医疗的医疗云对应 PaaS 层和 SaaS 层。
对医院服务器、存储和终端进行改造建立 IaaS 层,PaaS和 SaaS 应用程度不同,PaaS 是平台级的应用服务,例如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就是 PaaS 级的应用;SaaS 是软件级的应用服务,区域平台上预约挂号应用就是 SaaS 级的应用。
支持互联网医疗的医疗云如果是单一的应用则对应 SaaS 层,如果有平台属性则对应 PaaS 层。
从实施效果来看,互联网医院极大地改变了医疗服务的形式。
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为例,6 月 12 号基于云平台的互联网诊疗上线,图中 6 月 12 日到 7 月 15 日的数据一直向上攀升,高峰时期 1/3 的医生在线上提供诊疗。
过程中还实现了医保对接,实现支付闭环。
此外,某院区启用之后医保及线上诊疗量又有上升。
从实施意义上看,医院取消乳腺中心便捷门诊后,一方面节省了院内空间和人力成本,另一方面 7 月 15 日之前的两周线上诊疗总人次日均 73 人次,占乳腺中心总门诊量的 52.7%,切实起到了导流的作用。
3.3.2 医联体2017 年国内各地医联体体制框架搭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8 年,医联体建设进入加速推进期,2019 年随着分级诊疗的持续推进,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医联体模式。
我国医联体建设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城市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医共体(即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的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概况如下表。
医疗云平台能够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
医联体建设是我国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手段,云端部署,快速交付的医疗云平台通过技术与资源的互联互通能够让患者不用跑到大城市或大医院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对于推进分级诊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从云平台功能架构来看,以卫宁健康 WiNEX 为例,三中台的设计使得医联体信息化能力瓶颈得以突破:数据中台的标准化数据结构和动态化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使得医院的数据在与外部医疗机构和区域医疗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中无需做过多处理;技术中台的开放式架构使得互联互通的对接工作便捷快速;业务中台的诊疗规范化设计促使更多诊疗实现闭环,同时有数据中台的标准化结构数据支撑,使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获得切实提高。
17 年~20 年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提升医联体建设中的信息化程度,预计医疗云平台建设将从中获益。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资源共享等,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
2018 年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探索建立统一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
2019 年 5 月,国家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提出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医联体建设和乡村一体化管理、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集约配置、加强信息化建设。
2020 年 8 月 1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结合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以委属(管)医院、高校附属医院、省直属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为主要牵头单位,重点发展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完善省—地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4. 我国医疗云 IaaS 层集中度高,SaaS 发展初期生态日渐繁荣4.1 多重因素导致我国医疗云落地较难第一,我国云计算全球占比持续提升,但 2019 年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扔远低于美国,投资额度相对不足。
2019 年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支出为 105 亿美元,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根据 IDC 数据,2019 年美国云计算基础设施达到 1246 亿美元,为中国 10 倍以上。
由于中美经济体量相当,如此大缺口表明投资相对不足。
第二,从云计算支出比例来看,中国远低于发达甚至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投资相对不足。
根据 2019 年美国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的报告可知,中国 IT 支出仅占 GDP 的 1.4%,低于英国的 5.2%,美国的 4.7%,甚至印度的 1.6%,而 IT 支出仅有 2.7%用于公有云支出,低于英国的 11.4%,美国的 11.4%,甚至印度的 6%。
第三,云计算公司提供 IaaS 层建设,根据介入领域构建 PaaS 层平台,细分领域 IT 公司提供 SaaS 级应用,但需要云计算公司与该领域 IT 公司能力都很强才能稳定对接。
医疗云领域,美国信息化产业较发达,传统医疗信息化巨头能够与云计算提供商无缝对接。
过往中国传统医疗信息化巨头 IT 基础能力较弱,不具备直接对接云计算产品能力,以往有云计算厂商直接推出医疗云产品,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善。
第四,医疗数据保密性和敏感性特别强,因此对系统实时控制、隐私保护、数据安全要求较高,一方面造成医院不太愿意将核心模块放入公有云平台,另一方面对云计算企业背景也有较高要求。
医疗数据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前期将更多选择混合云的形式运用云计算,且上云的过程也将是渐进式的,先将办公、体检等模块上云,然后 EMR、HIS 以及 LIS 等系统再根据具体情形讨论。
医院信息管理部门对 AWS、微软等外企云计算产品持保守态度,国内具有较强实力的阿里云、金山云等少数几家企业相对更受欢迎。
第五,医院信息化地区与层级之间不平衡。
国内医疗信息化的建设相对更加聚焦在二级及以上医院,一些规模较小,较偏远地区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因此导致云计算部署存在基础性障碍。
预计医疗云的普遍推行需要与医联体等建设相辅相成。
4.2 IaaS 头部效应明显,SaaS 应用集中度不高云计算行业硬件固定成本投资巨大,存在明显的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立需要进行巨额固定资产投资以此来降低单位成本,而且平台规模越大意味着构建在此之上的产品和服务生态越丰富,对垂直行业企业的吸引力就越强,收入端就能有保障。
因此,规模越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企业能够凭借更低的成本、更丰富的生态来占领市场。
以公有云为代表,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国内前 4 大云计算集团厂商 IaaS 市场份额占比高达 59.90%。
国内厂商阿里云、天翼云和腾讯云占据公有云 IaaS 市场份额前三,华为云、光环新网处于第二集团,其中阿里云占比高达 36.7%,相当于腾讯云、天翼云、百度云、华为云市场份额总和。
与传统医疗信息化关联,医疗云 SaaS 目前集中度不高,但由于 SaaS 互联网特性,集中度将逐渐提升。
传统医疗信息化企业围绕医院等机构实施项目,项目之间相对独立,规模效应并不突出,导致传统医疗信息化市场集中度不高。
然而由于对行业熟悉程度更高,医疗云 SaaS 主要由这些传统的医疗信息化企业推出,这意味着初始医疗云 SaaS 集中度较低,而互联网化导致企业对资金、技术、人员、市场能力要求提升,集中度预计将有所提升。
从云 PACS 厂商随着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建立,集中度预计将迅速提升中可见一斑。
4.3 中国市场医疗云生态圈逐渐繁荣医疗云厂商总共可以分为如下类别:互联网公司、软件厂商、硬件厂商、运营商。
不同类型的厂商有其自身的特点:互联网公司在技术能力、运营管理、服务创新方面具有优势;硬件厂商普遍规模较大,平台化实力强,集成能力强;软件厂商有客户资源,理解客户需求,产品与客户结合较为紧密;运营商在医疗领域有一定的建设,具有移动网络和较多数据中心的优势。
由于对接医院底层系统难度较大,因此行业生态系统中各组分公司与集成商联手成为竞争主要形式。
对接医院的底层系统需要和以往的系统有连贯性,且客户资源的积累也十分重要,因此生态圈各类企业都通过与集成商合作作为切入点进行渗透,从而企业之间合作参与竞争成为竞争的重要形式。
由于医疗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医疗云 IaaS 层预计将主要采用混合云提供支持,领先的混合云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AWS、Azure:阿里云创立于 2009 年,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为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发者和政府机构提供服务。
腾讯云,腾讯集团倾力打造的云计算品牌,面向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企业组织和个人开发者,提供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与服务。
华为云用在线的方式将华为 30 多年在 ICT 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解决方案开放给客户,致力于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创新的云服务。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是全球最全面、应用最广泛的云平台,从全球数据中心提供超过 175 项功能齐全的服务。
数百万客户(包括增长最快速的初创公司、最大型企业和主要的政府机构)都在使用AWS 来降低成本、提高敏捷性并加速创新。
借 Azure 随意在任何位置构建、管理和部署应用程序,从而摆脱当前计算平台的限制。
使用客户首选的语言、框架和基础结构,甚至可使用客户自己的数据中心和其他云。
专注于医疗云 SaaS 的企业主要为软件企业(医疗行业 SI/ISV)与“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
软件厂商包含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开发的卫宁健康、万达信息等(也有系统集成业务),也包含从事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的东软集团、中国电信子或分公司等。
“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大多为创业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从某一细分领域做起,致力于解决医疗行业痛点。
5. 传统医疗信息化公司上云之路5.1 国内医疗信息化公司上云之路5.1.1 公司产品以及服务模式1)东华软件(东华医为)公司与腾讯在 2017 年之后开展合作,腾讯云提供 IaaS 层基础能力支持,并借助微信、腾讯睿知、腾讯觅影等平台在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造、商务渠道拓展、项目实施交付、运维等方面提供帮助。
公司自身拥有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集成以及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和资源,与腾讯合作打造“一链三云”战略以及六大解决方案。
评论专区
   本站有缓存,一般1小时内能看到您的评论
官网微信公众号
168炒股学习网微信
郑重声明:168炒股学习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股票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股票学习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含有广告标志的信息皆是广告,本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68炒股学习网,专注为中小股民提供炒股入门知识,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学习教程,技术指标,炒股技巧等股票知识服务,专注做专业的股票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168炒股学习网, www.168chaogu.com   粤ICP备14098693号   广告合作QQ:765565686,邮箱:7655656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