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神州细胞:值得珍藏一生的非卖品基因股中的特斯拉神州细胞:值得珍藏一生的非卖品基因
神州细胞 :值得珍藏一生的 非卖品 基因股中的特斯拉神州细胞 :值得珍藏一生的 非卖品 基因股中的特斯拉神州细胞 买入逻辑备忘估值的逻辑是参照信达生物-B(711亿港币)。
考虑A股的科创板议价,我毛估估神州的应该在值1000亿以上。
,目前神州细胞还没有任何销售,这个让我看到这笔投资估值的弹性。
通过对比,1:神州的管线资源要优于信达:2 神州创始人的技术资历要强于信达,3 团队实力弱于信达(上市后,会大大的提高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在进行横向对比之前,=先说一说神州细胞的“亏损” 。
亏损是因为神州至今没有产品销售。
没有销售,哪里来的利润?那么应该如何对这种没有利润的企业进行估值呢?我选择的逻辑就是“存在即合理”按照可比原则,检查了一下现在港股上市企业的市值康宁生物:港股 166亿市值 ,复宏汉霖,港股 282亿 百奥泰,科创 235 ,泽璟制药,科创,184亿市值,神州细胞,科创 318亿市值(所以结合他们的管线资源对比来看,我个人的判断是,如果要在这一波无利润上市(港股+科创)的生物医药企业里做风投,神州细胞是最值得买入的。
在我看来,真正能和神州细胞对标的应该是信达生物,以下是和信达生物的一个简单对比,哪里考虑不周,请各位业内资深大咖多多指点,不胜感谢!信达生物-B: 有包括20个品种在内的研发管线,3款生物类似药神州细胞: 21个创新药物,2个生物类似药,7个品种已经获得北京市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信达生物的团队:公司创始人俞德超先生曾在美国和中国多家生物制药企业担任高管职务,参与发明或领导多个新药上市。
核心管理团队来自礼来、罗氏、安进、辉瑞、百时美施贵宝、迈瑞等大型医药企业。
神州细胞的团队:199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博士期间共发表SCI论文十篇,首创以化学计量模型控制的动物细胞高密度流加培养工艺技术,1995年将单克隆抗体产量提高到2400毫克/升,比当时文献报道最高水平提高10倍以上,该技术通过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技术中心的产学研联盟(consortium)向联盟付费会员提供无偿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在生物技术产品的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于1996年加入美国默克公司(Merck & Co., Inc),从事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负责开发了三个全球上市疫苗产品(Varivax;,Proquad, Zostavax;)的生产工艺,拥有发明专利3项。
领导建立了全球领先的腺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生产工艺,该工艺目前仍是人用活病毒疫苗全球规模最大的细胞培养和病毒生产工艺,并在2000L规模下实现cGMP生产,工艺验证能够放大到15000升。
(注意陈薇院士的新冠疫苗就是腺病毒载体)依托核心技术,神州细胞独立或牵头承担了29项与公司创新药研发技术或业务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
其中,包括全人源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的临床前研究、制备抗体和融合蛋白药物的动物细胞大规模高密度流加培养关键技术等项目神州细胞:深度挖掘 研发管线丰富 多产品即将商业化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神州细胞(688520)于6月22日登陆科创板。
神州细胞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生物药的创新型生物制药研发企业,专注于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和疫苗等生物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创新,建立具有领先技术水平和成本优势的生物药研发和生产技术平台,同时专注于通过研发在临床上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同类最佳(Best-in-Class)或“Me-better”创新生物药产品,公司多个创新生物药产品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多方面优于国外同类上市品种的潜力。
公司目前已建立包含21个创新药和2个生物类似药品种的产品管线,涵盖4个疾病领域、4种生物药类型。
公司Ⅲ期临床或递交上市申请的产品数量达到5个,其中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的重组凝血八因子产品(SCT800)的首轮上市申请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药物SCT400上市申请也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此次科创板上市,公司适用科创板第(五)项规定的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II期临床试验”。
持续研发投入打造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研发与创新是创新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公司是一家专注生物药研发及产业化的科技创新企业,产品包括蛋白药、抗体药和基因工程疫苗等,涵盖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遗传病等多个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
公司多年来持续和专注于大分子生物技术和工艺的研发,成立以来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连年增长,2017年、2018年、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达到1.89亿元、4.35亿元、5.16亿元,研发费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5.23%,即使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后,公司2018年度及2019年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70亿元及4.93亿元,其中2018年度较2017年度的增长率为42.57%、2019年度较2018年度的增长率为82.69%。
与此同时,公司研发人员数量逐年增加,由2017年的252名,增长到2019年的657名,2019年公司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75.43%,其中,37人拥有博士学位。
公司创始人谢良志博士是国际知名的生物药研发和产业化专家和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
公司副总经理YANGWANG(王阳)博士拥有20多年的疫苗和抗体药物研发和项目管理经验,曾主导癌疫苗的质量分析和质量标准建立工作,是国际知名的生物药质控专家。
公司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发表了大量核心学术期刊论文,同时获得了多项与公司核心技术、创新药研发业务、技术研发人才团队相关的认证、荣誉或奖项等。
目前公司及其子公司自主建立了创新中和抗体候选药物发现技术体系、生物药高效生产工艺技术体系、生物药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生物药成药性评价技术体系、规模化生产及管理技术体系5大核心技术体系,打造出了从靶点蛋白筛选到候选药物的全套创新生物药发现上游技术平台体系。
专注生物制药黄金赛道“10年10亿美金”经常被行业用来评价创新药领域的研发难度,创新药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再到漫长的三期临床,到药物上市,期间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和时间成本。
但一旦一款创新药研发成功上市,专利期内享受的商业回报也无比丰厚。
相比化药领域,生物制药领域虽然发展较晚,但却是创新药领域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分支,全球生物药细分领域年收入10亿美元以上“爆款产品”云集,是创新药领域的富矿。
2018年全球最畅销的10种药物中,有9个药物是生物药。
根据Frost&Sullivan的预测,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到2023年将达到4,02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近9.0%。
而国内生物药市场增速则更快,预计2018年-2023年市场规模将从2,622亿元增至6,412亿元,年复合增长将达19.6%。
此外,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相比,创新生物药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