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上的雪松信托
目前的焦点应该在雪松信托的信誉上,能不能兑付取决于雪松信托,不是应收账款或文心保理这些看似核心实则旁枝末节的东西上。
昨日,证券时报的一篇调查报道《雪松信托迷雾:42只产品风控全线裸奔,220亿底层资产借道假央企转移百亿巨资》再次将雪松信托推至聚光灯下。
根据报道,证券时报记者历时一个多月,先后奔赴贵州、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江西、海南等省市,对该等应收账款的债务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结果发现,债务人几乎清一色否认该等债务的存在。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雪松信托借道保理通道所受让的220余亿元应收账款,既无三方确权,也无回款封闭,风控全线处于“裸奔”状态。
幕后融资人甚至拿着完成收款、已经灭失的“应收账款”,通过保理通道转让给雪松信托以获得融资。
这消息,让市场为之一震。
估计也让雪松信托高层感到巨大压力。
如果由此引发投资人退出挤兑,结局将异常惨烈。
多年前的德隆系轰然倒下,也是一篇媒体报道所引发。
顺手查了一下雪松信托的情况,到目前为止还算经营正常:截止2020年8月31日,雪松国际信托已有26个产品,142个期次100%完成兑付;累计为1698余位投资者到期兑付本息58.48亿元。
雪松信托历史发行项目均100%兑付。
只是不知道公司能否扛过此劫。
01 雪松信托的前身
雪松信托前身为“明天系”旗下的中江信托。
中江信托成立于1981年,原名江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注册地位于江西省南昌市,2012年更名为中江信托。
在雪松控股收购之时,中江信托已是“爆雷王”。
中江信托2017年业绩断崖式下跌,净利润暴跌9成。
2018年,中江信托开始密集“爆雷”,先后踩雷凯迪生态、亿阳集团、神雾节能等民企或上市公司,随后卷入金马、银象等政信项目。
在中江信托麻烦缠身之时,雪松控股选择进入。
2018年11月,银保监会批复同意雪松控股受让中江信托71.35%股权。
2019年6月,中江信托正式更名为雪松信托,注册资本维持30.05亿元不变。
彼时,市场亦颇有争议和质疑,认为雪松借助中江信托自融等。
02 220亿应收的模式
再来看这次媒体报道里提到的220亿应收账款的玩法。
是典型的借用国有股东信用,民营股东占小股,但是小股操盘的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具有了国资的名头,民营企业还能独自操盘。
在之后的产品推介时,有极好的增信效果。
而在国资端,自身没有真实出钱,风险也能够隔离,还能收取不少费用。
其次,应收账款底层的债务人主要是国企。
多数属于国企占大股、民企占小股的子公司。
那这些国企为什么要配合合作呢?
原因是这些国企及其子公司,为了做大流水,方便去获取流贷,通通开始大规模做贸易。
对于信托来说,拿到了底层资产。
对国企来说,拿到了流水。
在这个过程中,国企有没有风险呢。
其实完全没有。
因为这些应收账款是没有确权的,也没有真实的贸易合同,也没有发票。
这也是为什么,调查记者和民营股东聊天时,民营股东要求脱光身子在澡堂里裸聊的原因。
这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
03能否兑付是关键
大多数投资人在认购雪松信托供应链项目时,都是基于雪松信托解决中江信托遗留问题去买的,赌雪松信托刚刚拿到牌照1-2年内不会出问题。
雪松信托供应链项目的情况、资金用来做什么的,买的时候恐怕关注的不多。
雪松信托现在发行的项目目前看确实都是100%按时兑付,包括被曝光的供应链项目:原本220亿的供应链项目,已经兑付了一半以上,只剩一小半还没到期。
本次曝光预计还会对雪松信托的新项目募集会产生影响。
以目前的情况看,雪松可能会申请政府施以援手,度过短期的难关。
现在,最受影响的是投资人了,微信群都炸锅了。
处于焦虑、恐慌状态的有三类投资人,按恐慌等级排名如下:
一级恐慌:认购了雪松信托非供应链项目的投资人。
他们想法是:雪松信托真的垮了,我的正常项目会不会跟着遭殃?
二级恐慌:认购了雪松信托供应链项目投资人。
他们想法是:我们的还没兑付,媒体就跳出来曝光,项目都暂停发行了,有意义吗?刚刚从中江的坑里跳出来又要进雪松的坑吗?我还在四川信托的坑呢,怎么这么多坑?
三级恐慌:老中江信托三年期到期还没兑付的投资人。
他们想法是:雪松信托自己的供应链项目优先度肯定在我们前面,雪松爆雷了谁来给我们兑付?
所以,目前的焦点应该在雪松信托的信誉上,能不能兑付取决于雪松信托,不是应收账款或文心保理这些看似核心实则旁枝末节的东西上。
(来源:阿尔法工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