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柳买的眼科股票,它或将是爱尔眼科第二!
2009年上市的创业板第一批28家公司中,代码为SZ300015的眼科涨幅遥遥领先,创下了股价十年50倍的辉煌。
并以2192亿市值位列创业板第四位。
牛逼的业绩背后离不开好的赛道和好的团队。
这十年是中国眼科医疗飞速发展的十年,单就2014-2018 年看,民营眼科医院市场规模迅速从157.7亿元增长至341.6 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13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1.3%。
20%的复合增长很吓人的,这意味着3年多点时间规模就能翻一番。
在团队的管理能力上,我想引用高瓴资本张磊在其新书《价值》中对爱尔眼科陈邦的评价:
如何在中国的医疗市场中,找到独立、可持续的民营专科医院发展路径 ? 陈邦(爱尔眼科创始人)通过实践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其一是探索分级连锁模式,而这也顺应了“医改”推行的分级诊疗大趋势,通过把内部的资源打通,将最好的科研成果、 最好的医疗服务主动贴近患者,让诊疗服务的重心下沉,创造本地就 医的便捷性;
其二是超前的、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合伙人计划”,激励和充实人才队伍,让医生的成长领先于企业的发展。
这些 战略构想的出发点是不断地酝酿和准备,一旦企业有了内生的动力, 就能够不断拓展规模,寻求新的市场、新的格局,始终围绕下一场 “比赛”来储备力量。
作为成长股的价值挖掘机,高瓴资本在2018年1月份参与了爱尔眼科的定增,今年中报披露持股6337.32万股,成本约16.5元/股。
目前股价53.19元/股,持股市值近34亿。
高瓴资本妥妥的赚了三倍多。
如此优质的赛道自然会引起市场的闯入者。
来自新疆,做钢结构、燃气油品生意起家的光正集团通过收购莆田系的新视界眼科进入了眼科医疗这个赛道。
收购新视界眼科分两笔,2018年耗资6亿收购51%股权,2020年7.4亿收购余下49%股权。
2019年并表,光正集团眼科医疗服务营收超过65%,总营收达8.38亿元,净利润1.29亿。
(图表来源:阿基米德Biotech)
表格中间的竞争对手华夏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目前正在提交IPO申请。
融资、复制、扩张,不停地扩大医院数量,各家都在走爱尔眼科的路径。
对于通过收购入局的光正集团来说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收购当时,新视界眼科承诺,被收购后自身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5亿元、1.32亿元和1.52亿元。
结果,2018年完成了1.16亿,2019年仅为1.31亿。
因为疫情影响,上半年营收还萎缩一半,净利润转亏。
要达到预期,下半年得铆足劲才有希望赶回。
国庆假期前夕,光正集团发布公告做了两件事:
1、更名。
将光正集团改为光正眼科。
表明公司在眼科赛道上孤注一掷。
2、回购。
花费自有资金不超过3000万元回购股份对骨干员工实施股权激励。
按中报显示,冯柳在光正集团持股1300万股,位列第三大股东。
全部都是二级市场买进,成本约在8元/股上下,到目前有50%的浮盈。
同样进入眼科赛道,张磊选择爱尔眼科是买入“疯狂创造价值”具有“动态护城河” 的公司,然后 “做时间的朋友”躺着不动。
按冯柳的逆向投资风格,应该会有以下几点投资逻辑:
1)价格便宜,买入点恰好在去年回调以来的低位区间;
2)眼科医院是好的赛道、好的生意模式,满足“可预期、可展望、可想象”的要求;
3)估值逻辑方面的考虑。
爱尔眼科是大哥,是估值之锚,如今接近2200亿市值。
光正集团作为第二家眼科医疗的A股上市公司,估值才50亿上下,“看起来”就是便宜的。
4)假如同行公司华夏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能顺利上市,从行为金融角度,光正集团/光正眼科非常具有炒作话题和空间。
~~~
光正集团/光正眼科的案例就分析到这里,没聊到的欢迎给我留言。
祝朋友们周末愉快~~~
P.S.
《招财部落》公众号的创作主要有两大方向:
1、挖掘驱动事件,研究行为金融,以方便作趋势投资。
像之前写过的高瓴资本驱动效应(详见:高瓴,引领羊群效应)、广告回暖驱动分众传媒反弹(详见:广告回暖驱动,分众传媒反弹)、股市情绪驱动暴涨(详见:东财大波浪,股市情绪的科代表)、疫情驱动游戏股等等均属于这类。
2、紧跟顶尖机构的调仓逻辑,借大机构的“眼睛”,搭投资“顺风车”。
百亿规模以上的基金都是很好的学习对象,毕竟机构花那么多研究费用,看的肯定比散户详细。
每次调仓背后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人会说谎但钱不会。
“抄作业”是一条散户成长路径,段永平抄巴菲特作业结果他自己比巴菲特收益都好;李想抄埃隆马斯克作业不仅通过买特斯拉股票赚得丰厚收益,还将赚到的钱投入到理想汽车当中,模仿借鉴特斯拉的打法,五年时间“抄”出一家130亿美元的美股上市公司。
(来源:龙虎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