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中恒集团培养人才创新发展纪实2020-12-1615:02中国网2020年下旬以
中恒集团培养人才创新发展纪实2020-12-16 15:02中国网2020年下旬以来,中恒集团在国内产学研协作圈中频频刷出“存在感”――8月12日,中恒集团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3年合作期内每年投入研发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
而就在几天前,中恒集团才刚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和共建中药标准化研究联合实验室协议。
中恒集团一周内牵手两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并在研发体系建设上“大手笔”投入,向市场释放着集团从生产型企业向研发型企业转型的强烈信号。
近年来,中恒集团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围绕建设“壮美广西”“健康广西”,打造“千亿元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集团在产学研合作的投入上保持着每年40%左右的增长幅度。
在医药制造板块营收占营收比重持续下降,健康食品与快消品、中药材产业与医疗器械板块快速拓展,各产业板块“齐头并进”的发展新势头中,从管理人员到专业技术人员都拥有了更加广阔的成才土壤和空间。
服务建设壮美广西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核心是发展,关键靠创新,根本在人才。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的重要载体,中恒集团聚集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显着成效,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经过内部持续整合优化,中恒集团已构建起高质量发展基础结构,业务主要涵盖医药制造、健康食品与快消品、中药材产业、医疗器械,辅以医药流通、科研创新等板块。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着眼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中恒集团求贤若渴,对一流人才、一流团队的渴望与日俱增。
瞄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高标准把握用人标尺。
中恒集团引进“组织管控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咨询服务项目,结合中恒集团发展历程与现阶段战略规划,精心修订、编制中恒集团机构编制说明书、岗位职责说明书、薪酬绩效说明书等,为人才的进出、跨栏、晋升等划出一条清晰的起跑线,也让职工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成长路径、晋升通道、激励方向等要素做到心知肚明。
创新激活选人用人机制,大力气挖掘人才富矿。
中恒集团通过创造公平、平等、择优的晋升环境,实施管理岗位内部竞聘、轮换岗位,让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让富有特长的人才各尽其用。
今年共有近300人次参与管理岗位竞聘,600多人次参与专业序列岗位竞聘。
形成了全体员工跃龙门一试的群体效应。
开放包容扩大用人视野,用真诚打造人才高地。
中恒集团坚持五湖四海选人用人,不划“小圈”,不分“远近”,不拘一格,将中恒集团总部改革后的空缺岗位率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通过社会大型人才平台、与高等院校合作和猎头公司合作等方式,吸引一大批高素质、新领域人才,为企业发展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2020年累计招录到岗优秀人才25人。
聚焦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恒集团研发创新捷报频传――梧州制药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智能化生产线完成从全机械化到全自动化的跨越,生产工艺稳居国内顶尖水平;双钱实业解决凉粉草从种植到加工全流程关键技术难题,为健康食品龟苓膏原材料实现全“国产化”缩短进程;中恒创新重新开发独家品种注射用去水卫矛醇不断收获临床研究效果反馈,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治愈疾病的曙光……破“寻才之困”,人才“红利”正在企业内部源源释放。
隆冬时节,尽管窗外飘着冷雨,但丝毫不影响梧州制药副总经理刘洋在办公楼里一边召开各类项目协调会议,一边透过电脑、手机屏幕直观地掌握着公司的全局生产数据,“如今在云端就能精准地向每个车间、仓库下达生产调度指令”。
梧州制药智能工厂项目是刘洋在“十三五”时期参与实施的科创项目之一。
目标攻克实验室、物流、仓储等环节中存在大量纸质记录、信息孤岛、无法溯源、合规性差的问题,通过广泛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企业内部万物互联的无穷魅力,同时平台严格遵循法规要求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可溯源,为医药研发注入新的技术驱动力。
刘洋将所学所用转化为生产力,职务也从质量部副部长一路晋升为生产技术部部长、生产管理中心副总监、副总经理。
中恒集团厚植土壤,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让人才能够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建功立业。
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提拔任用一线骨干。
近两年来,中恒集团多次在全集团范围内通过公开竞聘、民主推荐等方式开展人才选拔工作。
不仅在集团总部11个部门和9家所属企业中推荐考核后备人才人选253名,建立后备人才库,而且注重在攻坚克难中识别考察干部,在一线提拔任用能干事敢担当的业务骨干,激发了员工“愿作为”的自觉,增强了员工“善作为”的底气,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优化队伍年龄学历结构,注重培养年轻干部。
中恒集团和所属企业提拔任用“85后”中层管理人员42名。
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学历结构不断提升,中层管理岗位人才队伍结构实现了质的飞跃,“老中青”搭配合力、接续有力的雁阵就此形成,有效弥补了人才年龄结构断层的短板,做到人力资源有质有量。
“产学研”协作中恒集团核心产品注射用血栓通在国内三七类注射剂产品中市场占有率保持在行业前列。
今年,中恒集团以“三七”为纽带,贯通医药制造、中药材产业、健康食品与快消品等板块,在“产融投”协同布局中积极参与广西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重整项目,激活“田七”牙膏品牌。
11月25日,就在重整项目进入关键阶段,市场各方对“田七”未来充满期待之际。
奥奇丽总监胡茵收到了一份由中恒集团二级研发平台公司中恒创新递交来的《中恒口腔护理品及化妆品开发方案》。
方案中利用三七提取物三七皂苷、三七素、黄酮、挥发油、氨基酸、糖类等多种有效成分进行二次开发、升级的28款日化洗护用品目录,让深耕日化行业多年的胡茵眼前一亮。
三七也称作田七。
长期以来,中恒集团在研发生产注射用血栓通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提取三七有效成分的核心技术。
“生产药品只需用到三七总皂苷一种成分,而像三七素这样有着天然止血功效的成分可以通过‘产学研’协作轻松地应用到日化产品开发中。
”中恒创新副总经理赖树生表示,仅“田七”一项就从化药研究、中药研究、药政事务、质量分析管理等部门中整合10多名研发人员组成团队,为集团新拓业务板块提供整合内部智力优势和联动外部智库的有力支撑。
“内培外引,汇智兴业”。
在中恒集团,人才培养作为企业的创新战略,有着宽泛的外延。
中恒集团现已与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1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展30多项课题研究。
在校企共建研发平台中,中恒集团与暨南大学建立了“暨南大学―广投中恒健康产业研究院”,紧抓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战略机遇,在医养开发项目、医院管理、医师培养、经济类项目上发力;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三七研究中心”,对“龙头产品”血栓通注射剂进行二次开发升级,研发三七药材的新药及保健品。
企以才治,业以才兴。
在着力打造广西“千亿元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历史时期,中恒集团正致力于培育“品质、创新、包容、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塑造“执行、分享、创造、成长”的企业团队精神,打造全球医药健康价值链的服务运营商,成为医药健康产业综合性的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