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未名医药(002581)
最近两天刚好闲下来,我把所有的报道都认真看了一遍,特别是南方周末和财经的报道。目前的矛盾其实很简单,就是老尹变了,就像之前有人说的,尹卫东就像乔家大院的孙茂才,觉得自己有付出,有贡献,再加之这么多年一直控制着科兴,就觉得自己理应是这个公司的主人。所以才说出老潘是天使投资人之类的话。人心不足蛇吞象,古来多少人,都死在了一个贪上。我估计老尹自己都不好意思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所以就空话套话连篇。用财务数据胁迫老潘,用员工胁迫老潘,搞道德绑架。刚开始未名是用真金白银把你买下的呀,给你股份给你钱,都忘了吗?吃水不忘挖井人呢,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老潘何止对尹卫东是知遇之恩,我觉得简直是再造之恩。没有潘爱华能有你尹卫东的今天?坏人总觉得全天下都对不起他,都亏欠他。私有化按照老潘的设想,安安分分的走下去多好,哪里对不住你,哪里亏欠你?联合赛富基金搞私有化,最终会有好果子吃吗?老潘对你的恩情和信任难道还不如赛富基金?潘爱华在南方周末的报道中说道,尹卫东有任何诉求,写下来然后老潘签字,尹卫东可以拿回去锁在保险柜里。这还不够仁至义尽吗?还要人家怎样?把身家都给你吗?知足吧老尹,上天对你已经很眷顾了,你所获得的已经很多了,贪心不足,到头来只会毁了自己。为了自己的以及私念,把所有的员工绑上战车,抛弃名声,抛弃恩情,一意孤行。真是贪念成愚,欲念成昏,妄念成祸,恶念成灾啊
网友回复
打个盹额:
若不是潘爱华、陈章良的出现,现在的尹卫东,可能是“尹研究员”、“尹教授”,却不一定是在中关村乃至全国享有盛名的北京科兴公司的“尹总”。
“如果不是潘、陈,我怎么会想到来北京,怎么知道中关村;如果不是来了北京,来到中关村,来到北大生物城,哪里来的融资机会,哪谈批量生产和销售啊。”尹卫东这样描述自己事业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那是非典末期的一天,尹卫东去一个发廊理发,当天的青年报刊登了非典疫苗研制成功的新闻。一位理发员高兴地对周围人说,“这下可好了,有疫苗了,不用再害怕了,咱们的生意也该好了”。那一刻,尹卫东深深地为自己的工作感到欣慰——可以安抚民心,可以让百姓放松心情,这就是疫苗工作者的贡献。
回忆起那次战役,尹卫东说,可能是潘、陈身上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感染了自己,也正是因为身在北大生物城,身在中关村,这事儿可以做成,“这就是相互给予信心”。
呼云山庄:
争取双赢吧
耐心喝茶:
写得真好。
我来也啊啊啊啊:
握手言和最好,其实这件事情本身不具备干架的基础。老潘握有重要的否决权和26的股权。搞不懂老尹非要梗着脖子一意孤行的原因是什么
股友kx8NrY:
科兴是他自己的
无了先生是也:
很有道理
股友kx8NrY:
这种人之后,正正经的人是不会与他合作的。因为他会更坑人
股友kx8NrY:
但都是制造的
我来也啊啊啊啊:
科兴是他自己的,这种话也敢说得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