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黄河旋风(600172)
正如买房购车付款时既可以选择一次付清也可以选择分期按揭,一家上市公司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时,同样可能出现“一次性趸收”或者分批次收款这两种情况。这看上去只是会计准则上的差异,似乎并不影响己方实际的收入。那么,是不是采用哪一种方式都无所谓呢? 事实却不完全是这样。一个看似两可的收入确认方式,却在一家上市公司掀起轩然大波,最终甚至因此而无法完成年报审计,导致出现对全资子公司“失控”的情况。这一幕“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的戏剧化局面就发生在黄河旋风(600172,SH)身上。 自从黄河旋风对全资子公司上海明匠“失控”一事爆发以来,至今已近2个月,事态已出现逐步偃旗息鼓的迹象。6月13日,黄河旋风再发公告,透露近日已对上海明匠进行了董事会设立及经营管理层改组。 6月25日,在上海明匠管理层改组后,《每日经济新闻》再次独家采访到上海明匠董事长、创始人陈俊。他表示,关于收入确认方法的争议,目前审计师还没有完全给出判断,这个事情目前由审计方在控制。此前陈俊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上海明匠是按照完工百分比来确认收入、利润,而母公司黄河旋风则是按照验收法来确认收入。 那么,两种会计方法会对明匠业绩造成何种影响?进而是否会对上市公司业绩造成影响?此事久拖未决为何令不少黄河旋风的投资者坐立不安?明匠要求2017年使用完工百分比方法的原因何在? 围绕着一系列问题,《每
网友回复
ralph123:
和上市家数其实也
股海Pirate:
散民不好骗了,现在把黑色伸向自己的员工了
股友SlJdjg:
坚决支持完工百分比确认法!
scatter:
这个算利空吧?到现在审计方法还没确认?!
股友UAVuis:
乔制造出来的话题,进入剔陈进乔时代,用黄河資源养明匠名声这条路换为明匠资源养黄河名声,至于明匠好不好,旋风最知道,如果股价一点一点起来那最赚的是乔,而不是小散。所以忘了这股票吧!
向上趋势123:
智能制造不是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是成熟的技术,一般不会建造不出来,一般都会很好的完成工程。而智能制造的工程则不一定,可能忙活几年无法完工,达不到验收标准,达不到效果。那么你完工百分比再多,人家可能最后不给你钱。
所以,按验收法还是很合理的,如按百分比法,也应该保守地去估计完成量。而不是冒进地多计算工程量,很容易形成大量不良的应收账款。
向上趋势123:
一个软件加硬件的系统,如果是不成熟的,很容易弄成烂尾工程。达不到人家降成本,提效益的目标预期。
关键还得看明匠的技术成熟度。如果都是标准化的东西,就很容易实施并达到效果,如果都是个性化要求,就很难成功。
向上趋势123:
关键还是看明匠这些年做出来多少实质性的优质项目。是否真让人家感受到智能生产了。
冷山22468:
非常明确的利好 股价也非常合适 既然有此类报道出来 就说明事情已经解决 果然是大浪淘沙的一出好戏
名匠智能:
如果2017年明匠智能接到的大单比较多(反正现在有订单都不公告了!),那么按照验收确认收入,2017年名匠的利润可能会很差,股权激励方案的要求可能就不能实现,请告诉我,这是谁最想看到的?
名匠智能: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讲解2018版》,陈俊要求名匠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的收入是恰当的,合理合法的,并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的法律大于一切,任何个人和公司的规章制度都必须服从国家的法律!难道你老乔和会计事务所可以例外吗?
散户为国功不可没:
支持上海名匠!支持陈俊!倡议,联合散户,联合上海名匠,反收购黄河旋风!将公司改名叫“明匠智能”!
名匠智能:
不好意思,明匠智能已被我注册了,要改只能改中国名匠了。
名匠智能:
中国名匠,名号太大,不敢抢注,怕有人请我去喝茶。。。
名匠智能:
从顶楼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名匠的大订单估计不会少!
名匠智能:
如果都是小订单,按照验收法也无所谓,影响不大,要不然陈俊也不用和大股东撕破脸,弄的股价大跌,损人不利己!倒是老乔到底是何用意?不顾广大股东的利益,只是要掌控明匠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