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质文明进一步发展,信用卡的广泛使用成为时代的潮流,不可阻挡。
现代社会,如果手中没有一张信用卡,那简直类似原始人行走在未来世界。信用卡的产生为每个人带来无需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的便利,也为经济社会刺激消费、增加消费信贷、解决现金流问题提供支持。大众化的消费信贷被认为是美国战后长期保持相对于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与增长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信用卡,甚至被称为经济社会仅次于货币的一大重要发明。
“懒人”推动世界
信用卡的诞生与很多发明一样,是由“懒人”推动的。行为严谨的人应该不会在请客吃饭的时候忘记带钱包,如果发生了也一定是三省其身避免下次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但是,认为“懒惰有理”、“糊涂有理”的人却朝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生活怎么可能一直那么严谨呢?为什么一定要用钱包呢?
1949年,纽约曼哈顿的一个小额信贷公司的老板弗兰克·麦克纳玛拉就是这样一个推动世界的“懒人”。在一次请客就餐后发现自己居然没带钱包,只能打电话让妻子前来结账。尴尬之余他发现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事情,作为一个“懒人”,他并没有认为忘带钱包是一件与其身份不符的非常糟糕的事情,而是开始思考,能不能想个办法让结账可以不用钱包、乃至发明一种现金的替代物呢?
拥有执念的人往往会取得让人意料不到的成功。麦克纳玛拉第二年拉上好友施奈德创立了“大来吃货俱乐部”(Diners Club),大来吃货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到指定27间餐厅就可以记账消费,不必付现金,实现了“懒人”不必带钱包的愿望。这就是最早的信用卡。
这是一种仅在有限的商业机构之间通用的商业信用卡,无须通过银行办理,也没有借贷的功能。因为“赊账”的功能基于对个人的信用和支付能力的担保,因此被称为信用卡。
吃货的赚钱之道
麦克纳玛拉是个商人,商人开公司是为了赚钱,那么,吃货俱乐部的卡片是如何实现盈利的呢?
麦克纳玛拉和施奈德商量着,不应该从持卡人那里收钱,而是要从餐厅收钱。餐厅因为持卡人带来的消费而给公司一个折扣作为报酬。那么,商家是否愿意呢?他们为此调研了十家餐馆,九家拒绝了,只有一家餐厅表示愿意给出7%的折扣费。
这家餐厅的老板绝对没有想到,他基于“利人利己”的慷慨成就了伟大的信用卡的诞生。在这家餐厅老板的鼓励下,吃货俱乐部有了底气,正式为自己的会员开始发行大来吃货卡(Diners Card) 。世界上第一张普适信用卡的商业模式就这样诞生了。今天,所有商户接受信用卡时都要为信用卡系统提供的服务付出折扣费,这一切都是从大来吃货卡开始的。
大来吃货俱乐部的运气不错,它最早获得了一批5000人的销售经理的持卡用户。销售经理非常喜欢吃货卡的概念,因为这可以使他们方便地了解手下推销员应酬花销的支出,控制销售成本。与此同时,吃货俱乐部除了发展餐厅作为商家对象,还发展了航空公司来为会员提供折扣。当然,航空公司的折扣比例低,不可能提供7%的折扣费,一是因为机票价格更高,二是航空公司实力更强,更有谈判的实力。可见折扣费的高低完全根据市场的接受程度来定,从第一家餐厅老板自己提出可接受比例开始就是如此。
商家的折扣费是吃货俱乐部初创时期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直到几年后公司积累了足够的商家和用户之后,才开始收取年费。虽然不高,一年只有3美元,但是公司直到此时才真正扭亏为盈,实现了盈利。
大来吃货卡在发卡一周年时持卡人达到了4.2万,五年后俱乐部的年交易额超过了2.9亿美元,特约商户已达到9000家,而且覆盖了几乎所有的旅行和娱乐类商户。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史无前例的商业创意,大来卡既是签名即可赊账的签账卡(charge card),又是可以在所有的签约商户使用的普适卡(General Purpose card,简称GP card),兼顾了签约商户和持卡人双方的利益,使得商户折扣和年费两项收入都能随着发卡数的增多而稳定增长。
普适卡是一个革命性的商业创意。1989年美国《生活》杂志将大来吃货卡的发明人麦克纳马拉列入“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位美国人”之中。
1959年,大来卡的持卡人达到百万,同年,大来俱乐部在纽约证交所上市。
银行进军信用卡
大来卡的流行很快让银行看到了商机,不差钱的银行绝不会放过如此有前景的生意,于是纷纷加入发行信用卡的队伍。
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成为第一家发行信用卡的银行。1958年,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弗雷斯诺市推出了美国银行卡(Bank Americard)。美国银行卡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循环信贷功能:在得到银行认可的前提下,持卡人可以不一次付清账单中列出的全部应还款额,余额滚入下一个月,发卡银行则开始对该余额收取贷款利息,直到持卡人还清该余额。
循环利息,也就是真正的信贷功能,是美国银行卡对信用卡的重要发明。这个收费功能一直到现在都是各家银行运营信用卡的最核心的收入来源。
美国银行卡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VISA卡。初期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就是没有足够多的商家愿意跟他签约。美国银行采用了当时能想到的最有效的办法:批量邮寄。6万张美国银行卡邮寄出去,造成了信用卡发展史上著名的“1958年弗雷斯诺市大投递事件”。事件虽然造成了不少混乱,但最终增加了持卡用户,进而增加了签约商家,美国银行卡总算度过了最初的危机,活了下来,并在三年后实现了盈利。
搭上科技的快车
1970年美国银行卡又做了一件大事。当时的CEO豪克(Dee Hock)发现了科技的强大力量,甚至他直接想到了用电子货币来取代现钞。豪克大力倡导信用卡联盟的技术革新,他上任后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投资300万美元建立一套电话通话授权的电子拨号系统。然后,公司建立了成员银行之间的电子交换网,完全取消了结算与清账交换系统中的纸张交换过程,成为美国银行业实现无纸张结账的先行者。
花旗银行在信用卡历史上也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1967年接任花旗银行总裁的瑞司顿(Walter B. Wriston)雄心勃勃,决心把花旗发展成美国第一大银行。他的扩张战略中关键的一环就是重点发展消费银行。他认识到当时花旗内部工作方式还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根本不能应付迅速增长的商业银行业务。与商业信贷相比,消费信贷批量大,但每一笔交易的金额少。因此必须依赖于机器运算,实行大规模经营和自动化的信贷流程,才有可能薄利多销实现盈利。
瑞司顿把学工程出身的29岁的瑞德(John Reed)派去全面整顿银行后台运行。瑞德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技术设备,六年时间之后,花旗的后台运行彻底改观,有人形容说像是自动装配线一样规范与高效。
远程数据交换、IBM的计算机等先进科技率先进入银行卡系统,为未来信用卡遍布全球的“刷卡”业务的便捷性打下了基础。
信用卡时代又一推动者:运通卡
1958年,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推出了运通卡(American Express Card),掀起了又一波持有信用卡浪潮。
运通公司是百年老店,从快递业务起家,凭借全球旅行支票业务,已经走进世界知名公司的行列。当听说大来吃货俱乐部计划建立国际旅行服务网络的时候,原本还很犹豫的运通老板坐不住了。大来俱乐部开拓出全新的信用卡业务,不仅局限于餐饮业务,还要在旅行这个运通的核心业务上与自己竞争,那还了得!
运通公司很快推出了第一张运通签账卡(American Express Card)。良好的市场反应完全超出了公司的预期,运通公司本就是全球知名公司,它的旅行支票被公认为与美元一样可靠,运通发行信用卡的消息得到了广泛响应,商户积极要求加入运通的网络,生怕搭不上这一班扩展业务的快车。刚一开业,签约入网的商户超过17000家。卡户的增加也毫不费劲,经常旅行的生意人积极办卡,当时红极一时的猫王成为第一批持卡人之一。
运通卡是第一家凭借自身的信誉顺利发行的信用卡。公司计划在5年内达到20万卡户,结果在开业前两个月就突破了这个指标。1966年运通发行了第一张金卡,1984年,运通在全球率先发行第一张白金卡,该卡只为获邀特选的会员而设,不接受外部申请。除积分计划和无忧消费主义以外,持卡人可享受周全的旅游服务优惠和休闲生活优惠,专人24小时的白金卡服务为会员妥善安排各项生活大小事宜。运通卡将自身的“精英”形象和“为精英服务”的概念推向极致。
1986年,运通公司年利润首次超过了10亿美元。
随着运通卡的流行,信用卡彻底被社会主流商界接纳,信用卡时代终于到来。
信用卡让人破产?
信用卡从美国诞生之日起就颇受争议,特别是在其大规模流行后,很多人盲目消费、严重透支,产生大量坏账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混乱,被美国最初的社会主流文化——清教徒精神所批评。
19世纪中叶之前,美国一直被崇尚节俭、反对奢华的清教徒精神所主宰,“节俭”是经济生活的最高准则。美国清教主义代表人物Cotton Mather要求清教徒们“以乌龟爬行的速度进入负债状态,以雄鹰疾飞的速度摆脱债务”。
清教徒的道德家们宣扬着一个个因为信用卡的引诱而开始无节制消费然后导致破产的故事,最知名一个故事是罗伯特·曼宁(Robert Manning)讲述的。凯瑟琳从大学毕业时并未负债,在念研究生时遭遇到学费上涨,为了降低助学贷款的利率,她使用了一项信用卡低利率的服务。毕业后她找到了工作,但遇到了通胀。凯瑟琳采用了“花钱”的方式来对抗通胀,此后她又遭遇到了离婚和被解雇。
因为有信用卡不断提供消费贷款,一向入不敷出的凯瑟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经济危机,她又重返学校学习,申请了助学贷款。当她发现自己一时间找不到工作竟然还要还钱时,已经负债累累。信用卡公司找上门来,她无力还款,只能十分不情愿地申请破产。
在这样的故事中,消费者被描述为无辜的对象,信用卡的发行者被称为引诱者,用唾手可得的信贷引诱人们过度消费。这种倾向性极强的故事完全忽视了主人公应该有的认识自己财务状况和自控的能力。
1927年,美国经济学家埃德温·塞里格曼出版的专著《分期付款销售经济学》中,论证了“尊生产、贬消费”的意识形态源于传统社会资源稀缺、产品匮乏的现实,是工业化早期阶段资本积累需求在上层建筑上的反映。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生产和消费的看法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该书的结论是:消费信贷对现代经济有显著的价值和贡献,应当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支持。
《分期付款销售经济学》不仅为消费信贷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视野,而且彻底破除了消费信贷使用者的负罪感。美国随之发生了消费文化转型,以消费信贷和家庭负债为主要特征的美国生活方式得以确立。
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质文明进一步发展,信用卡的广泛使用成为时代的潮流,不可阻挡。尽管信用卡使用有致人盲目消费、过度消费或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征收高额利息等缺陷,甚至一不小心还会影响到个人的信用记录,但是信用卡依然完全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我们只能一再提醒持卡人,在享受信用卡便捷的同时,千万要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才能避免无知导致的破产。
(部分资料来源:《信用卡嘉年华》; 《美国信用卡发展历史回顾》;《教皇与银行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