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2017年度股东大会。在董事长潘丽春的主持下,以董事会秘书何昊为代表的公司高管团队,与参会的投资者代表就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进行了热烈交流。
据公司年报显示,2017年,众合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0.86亿元,同比增长了73.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1万元,同比增长了155.34%;基本每股收益0.17元,同比增长了150.00%。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智慧交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众合科技如何在2017年实现营收和净利均大幅度增长?对此,董事长潘丽春在股东大会上解析了公司的优势发展之路,并讲述了公司顺利实现扭亏为盈“背后的故事”。
十年自研路步入收获期
2017年,众合科技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业务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公司轨交信号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96亿元,同比增长了42.58%;此外,全年新增信号系统订单金额达26.23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自研信号系统新增合同额占比近40%。
记者了解到,2017年,众合科技新中标了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6号线一、二期和11号线一期,以及杭州地铁5号线、6号线及杭富线、杭绍线城际铁路工程信号系统项目。截至目前,公司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已经覆盖了全国12个城市的25条线路,承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累积超过800多公里,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三。
对于在轨交信号系统业务上取得的成绩,潘丽春认为,这与公司自主研发的BiTRACON型CBTC信号系统产品密不可分。公司自2007年开始信号系统自研历程以来,十年磨一剑,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终于在2017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司的国产化信号系统已获得了市场和地铁业主的越来越多的认可。
谈到这段自研历程,潘丽春仍是充满感触。她向记者介绍到:“起初,公司使用的是外国专利的信号系统,但业主对执行效率不满意,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利润和规模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整体发展受到限制。公司的经营团队对于是否投入自研也有很多讨论甚至争论,但在明确自主研发战略后,从投入自研、产品开发、试验再到自研产品投入市场这样一步步坚定不移地走下来,虽然充满挑战,但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每次的阶段性成果对公司的发展和经营业绩都是一个反转。十年后,我们依靠自身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终于得到了业主们的认可。”
智慧交通产业布局初具规模
除了传统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业务以外,众合科技利用多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和自动售检票系统领域积累的业务规模、技术和实施交付能力等综合优势,还在积极探索“智慧交通”出行及“轨道交通+互联网”的创新服务商业模式,开拓了轨道交通智能化业务和移动支付互联网增值业务。
2017年,众合科技AFC业务取得了新突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并新增自动售检票及线网清分系统订单约4.43亿元。目前,公司自动售检票及线网清分系统已签约了13个城市,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在业绩稳健增长之外,公司的自动售检票系统全面进入“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时代。
同时,众合科技还先后与腾讯、支付宝、银联等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共同实施多模式的移动支付创新技术,开启了“智慧交通”新篇章。此外,在轨道交通智能化业务方面,众合科技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人脸识别技术、障碍物检测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在下一代智能列车、智能无人驾驶等方向进行研发和产品设计,并且率先在高铁领域获得突破。
聚焦节能环保主业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具备了以拥有自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为基石的节能环保综合服务能力,形成了覆盖水处理、半导体节能材料生产、智慧节能照明的多条业务线。
截至目前,众合科技在工业污水处理业务范围覆盖了印染、重金属、石油炼化、化工等领域,已成为工业污水处理细分行业龙头,在重金属、石油炼化等领域更是位居全国首位。此外,公司正在逐步向资源化利用、污泥和固废危废处理、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等业务领域延伸。
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潘丽春以“稳健”、“扎实”两个词语简要概括了她的理念。其向《证券日报》记者强调,所谓“稳健”,就是公司的经营业绩要实现阶梯式稳步增长,规模和质量并重;所谓“扎实”,就是要继续打造的高科技技术与产品等为达标的核心竞争力和引领行业标杆的企业底蕴。
潘丽春表示,下一步,众合科技将继续立足绿色智慧城市的需求,践行“智慧交通+节能环保”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为区域发展、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力求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