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大涨,我持有的一只深套已久的股票也终于解套并小有盈利。坐在显示行情的电脑前,我又找回了久违的自信,频频按着F5键,在分时图和K线图之间来回切换,仿佛真能看出点门道来一样。
我是2003年6月入市的,至今将近3年,还算是个新股民吧。但在很多年前大学的证券投资课上,老师就给我们发了各种油印的K线图讲义,教我们作技术分析和心理分析,并告诉我们离学校最近的证券营业部在哪里,但转而又告诫我们说:千万别拿学费去炒啊。尽管当时没有真的去炒,但我也算是“科班出身”了。后来做了财经记者和编辑,和业内人士更是有不少的联系。因而从理论知识上说,我在入市前就应算是“比较懂”的人了。
但市场似乎并不买我的账,我投入的两万多元一年多之后,最少时竟只剩下3000多。这一亏损幅度远甚于同期大盘的跌幅,让原本自以为“艺高人胆大”的我大跌眼镜。由于毕业参加工作未久,积蓄不丰,这样的亏损也让我那是相当郁闷了。
总结教训,我觉得股市有着自身独特的运行规律,一个股民的成长过程,也应是把自己的心理规律和股市运行规律接轨的过程。比如说,“止损”在操作中是很重要的,因为股价一旦开始下跌,其幅度之深、持续之久往往难以预料,尤其当股票基本面存在问题时,趁早认赔离场无疑是明智的。但我当时的心理却是不甘心“止损”,非想等股价涨回来再卖,结果却是越套越深。相信很多人在股价下跌时也会持一样的心态。在股市投资,需要勇于发现和克服自己内心的愚昧和贪婪,顺应市场的规律。
投身股市,也促动了我去学习。有人认为,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业余股民队伍是不正常的现象,因为投资同样是一件很专业的事,为什么我们不业余去当个医生、裁缝或者锁匠,而偏要来当个投资者呢?我想原因之一是钱是个好东西,大家都会比较感兴趣;另一原因则是,在每个人潜意识里,往往都相信自己有着投资家的天赋。这也许是一种盲目自信,但即使真有天赋,还离不开努力学习。自从入市以后,由于“利益攸关”,我开始注意关心各种宏观政策、行业动态,也有动力去学相关的财务知识和技术分析了。在书店里,有关股市的书往往相对较贵,但我转念一想,如果一本书里说的某个道理,果真能帮助我在炒股时作一个正确的决定,那么其收益无疑将远大于书价。知识的价值在这里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所以我买书也痛快多了。通过学习,我渐渐地放弃了以前急功近利的操作思维,认识到股票本身的估值才是关键因素。
在大熊市时,一些股市BBS上常能见到股民的“告别帖”,说自己将彻底离开股市。其间我也有同样的想法,但终究没有离开,其原因说难听一点,可能是“赌瘾难戒”;要说好听一点,可以说“投资是一种人生态度”。股市自身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比较符合经济学理论中所说的“完全竞争市场”,有众多的买方和卖方,一切交易都有对称的信息显示。当然,这里并不排除我国股市有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和违规操纵的情况,但任何人持身份证就可以开户入场,每笔交易都表现为即时公开的价与量,随着股价波动,亏损和盈利都算得明明白白,这对推崇依靠智慧赚钱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有一种吸引力。更何况,金融市场中随时都可能上演神话,持有股票就等于持有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