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认为“自我强化”必然导致“大起大落”。
在他看来,市场中的认识和现实之间的偏差是始终存在的。有时候这种偏差很小,并且会相互接近,他称之为“近均衡”现象,索罗斯对此没有兴趣。有时候这种偏差很大,并且不会相互接近,他称之为“远均衡”现象。索罗斯感兴趣的正是“远均衡”现象。但是,“远均衡”现象又有两种:一种是尽管认识和现实相差很远,但是状态是稳定的,即“静态不均衡”,这种状况仍然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另一种是状态不稳定,市场变化迅速,认识和现实的偏差越来越大,直至两者之间的差距大到非发生一场灾难不可,即“动态不均衡”,而这恰恰是索罗斯最感兴趣的。“动态不均衡”是“自我强化”的结果,“自我强化”的发展必然使投资者进入一种盲目狂乱或者“类兽性”的失控状态,从而导致市场价格的暴涨暴跌。“市场越不稳定,越多的人们被这种趋势影响;这种随趋势投机的影响越大,市场形势就越不稳定”。最后,当达到一个临界点之后,局势失控、市场崩溃,相反方向的“自我强化”过程又会重新开始。市场参与者的任务不是要设法去纠正市场,而是要“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超前掌握趋势,“在混乱中取胜”;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应当设法主动去推动趋势的发展。这就是索罗斯的“大起大落”理论。
索罗斯的理论,反映了国际大金融投机家的思路。索罗斯几次投机操纵市场的得逞,使得他有时甚至会有自己是“上帝”的感觉。正是这种自我膨胀的“自我强化”,使得他在1998年8月香港市场投机失败,招致大约100亿港元的损失。了解索罗斯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在当代世界“金融战争”中知己知彼,在金融开放过程中防范风险,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和主权独立。
现在的问题是,作为普通的投资者该不该学习索罗斯呢?
索罗斯的理论确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是他的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第一,这是一种适用于“大起大落”市场的理论,这与我国当前以“稳定”为基调的市场是不和谐的。第二,这是一种利用混乱、制造混乱的理论。不要说一般的投资者,即使是大机构和庄家也极少能够有这个能量,普通投资者想学也是学不到的。既然如此,看来只能对他的理论欣赏一番,要想“心动不如行动”是不可能的。
让索罗斯赢得国际声誉的,是狙击英镑。
1992年英镑受到攻击,缘于当时欧洲汇率机制陷入困境。从1979年开始启动的欧洲汇率机制,是计划中建立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第一阶段,这种机制不是让参与的欧洲各国货币汇率固定在黄金上,也不是稳定在美元上,而是相互之间在一个规定范围内浮动。由于德国在欧洲经济中的火车头地位,核心的汇率以德国马克为基准。一旦汇率浮动超出这一范围,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有义务进行干预。1992年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就建立欧元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将在2000年前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和单一的货币。然而,事与愿违,德国由于承担两德统一的巨大成本而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得不维持高利率,致使马克走强。相形之下,英镑、里拉等则处于弱势。
“山雨欲来风满楼”,1992年7月就有6位英国货币专家联名写信给伦敦《泰晤士报》,要求英国政府降低利率以克服经济的不景气,甚至考虑从欧洲汇率机制中退出。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可以降低利率,但前提是德国也降低利率,否则将意味着英镑与马克的固定汇率的破裂。
索罗斯看准了这个机会,他为此还和德国央行行长会谈过,他把赌注押在德国一边。事实证实了索罗斯的判断“德国联邦银行拒绝了来自英国政府方面的多次请求,坚决反对降低自己的利率。索罗斯相信货币汇率机制的分崩离析是一步步发展的:先是货币汇率,然后是利率,接着是股市的下跌。他抛售了70亿美元的英镑并购进了60亿美元的马克和少量法国法郎;购入价值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假定一个国家的股票会随着其货币贬值而升值);投资于长期的德国和法国债券市场,同时卖空德国和法国的股票(德国的马克升值将损害其股票,但对债券有益,因为利率将降低)。索罗斯在这场赌博中运用杠杆手法投入了100亿美元。结果不仅迫使英镑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还使他赚了10亿美元,赢得了”英格兰银行征服者“的称号。
当然,这里也有英国政府的功劳,为了政治的原因,他们居然决定不惜代价要留在欧洲汇率体系之内,在9月16日英国政府最终宣布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黑色星期三“,他们甚至在一天内两次提高英镑利率(从10%提高到12%、15%)。当然,最让索罗斯们高兴的是,英国政府决定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几百亿外汇储备对上万亿投机资金,这是包赔不赚的买卖,英国纳税人的血汗钱转眼成了索罗斯们的利润。更使索罗斯得意的,是他因此得到了媒体的集中报道,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一大明星。
此后整个90年代可以说国际汇率体系动荡频仍,给索罗斯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在墨西哥、在俄国、在东南亚,从卢布到泰铢、港币,到处可见索罗斯活跃的身影,不管他最后落得盆满钵满还是折戟沉沙的结果,都不负他”金融大鳄“的大名。其实,在媒体集中炒作下,索罗斯常常成为一些政府机构与社会势力的替罪羊,体制的缺陷与错误的决策遁形于”国际阴谋“的舆论烟幕中。客观地说,正像大型食肉类动物在自然生物链中有不可取代的功能一样,”金融大鳄“通常能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金融市场的缺陷,加强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当然,这一切都遵循”森林法则“,表现为血淋淋的教训。
1984年,一度把基金管理外发给外部经理的索罗斯为了”让自己在心智上重新与投资结合“,开始了”即时实验“。用索罗斯的话来说,”我的构想是在决策过程逐步开展时,把过程记录下来,因为我认为投资是一种历史过程。“说白了,”即时实验“就是记投资日记,把认识市场机会、形成决策、操作实施与战果检验的原始过程忠实地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