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炒成了股东。”这是被深度套牢的股民自我调侃的顺口溜。这话落在证券公司头上是什么样的体验?近期,两家证券公司因开展的股权质押项目被动升级为上市公司第二、第四大股东,能否收回成本只能“老天说了算”。
盈方微近期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盈方微电子所持有的6900万股及3725.96万股公司股份已分别划转交付东方证券及华融证券。股份登记过户完成之后,东方证券持股占比8.45%,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华融证券持股占比4.56%,为公司第四大股东。
盈方微电子之所以将上述股份转让给两家证券公司,正是因为盈方微电子此前将所持股份进行场内股权质押。在无力归还资金的情况下,盈方微电子所质押的公司股份被司法拍卖,在两度流拍后,上述股份通过“债转股”的形式,将质押股份以每股4.55元分别作价3.14亿元、1.7亿元抵偿债务。
通过“债转股”的形式抵偿债务,在A股市场中并非新鲜事,但以银行为主,其持股均是通过“债转股”方式抵消相关债权银行债务。证券公司此前的股权质押债务纠纷大多通过司法拍卖而安全着陆。
“按流程安排,二拍通常是在一拍7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通常二拍价格的折价率就比较有吸引力了。这单项目之所以流拍,跟限售股股份性质及减持新规不无关系。”业内人士透露。
根据公告,东方证券及华融证券目前尚无法处置股份。控股股东在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时作出了最低减持价格承诺,即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完毕之日起48个月内(截至2018年7月15日),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不低于人民币15元/股。两家券商需继续完成承诺。
即便熬到7月16日,东方证券及华融证券仍无法完全出售股份。由于其持股为限售股,还需上市公司向交易所申请股份解禁,解禁之后再按减持新规分步减持。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有企业债转股的大背景下,券商对民企的债权采用这样的处置方式,虽然过程曲折,结果可能好于预期。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背景下,如果初始质押率低,两家券商有可能收回全部本金及利息,还有可能收获不菲的罚息回报。
不过,做业务一不小心做成了股东,还是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触动。据悉,券商近期都在密集“排雷”,清理一些有瑕疵的项目,并严控场内股权质押项目规模。某小型券商融资融券部负责人表示,现在做股权质押时除了按规定对资金用途、融资人资信等做好尽职调查以外,最重要的是控制质押率。对于限售股,他们公司给出的质押率很低,大概2至3折,有的项目的折扣率甚至低至一成。
某中型券商融资融券部负责人表示,现在公司都在严控这一业务的规模,对于限售股质押项目尤为谨慎。
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沪深两市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规模约1.59万亿,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