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曾是2016年的舆论热点话题,某高校大学生因陷入校园贷,欠款达数十万元,因无力偿还跳楼自杀。后来,校园贷走出野蛮生长期,引起监管层的注意。然而,直到今年6月,还是有学生因为深陷校园贷高额欠款,无力承担选择自尽。
这只是被网络公布出来的个例,在生活中,不知还有多少因校园贷影响生活的学生及家庭。闻者都会略感痛心,这到底是学生的金融风险意识薄弱?还是提前消费成习惯?为什么这样的现象在监管之后仍然会出现?
前段时间,一名女教师“卧底”校园贷成为热点讨论话题。汉江师范学院辅导员毛某因工作原因开始接触校园贷,她匿名加入一些不良校园贷QQ群中,并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做成视频放给同学们看。
关于校园贷的两个疑惑
这次事件中,该女教师主要为了搞清楚两个疑惑:学生的贷款是怎样在短期内由几千元滚到几万元;催收非法利息的组织抓住了学生的什么痛点?
对此,该女教师在深入体会后发现:不良校园贷的合同,利率看似合法,低于法律规定上限。
但实际上有很多看不懂的条款和算不清的利率,各种手续费等加起来导致这些校园贷的利率竟能达到50%甚至200%。
而那些催收非法利息的组织,在催款时分别有:异地上门催收、短信轰炸、各式骚扰、咒骂、威胁等,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影响生活。
从这两个点上已经能看出,校园贷虽然不用提供太多的信息就能贷到款,但是高额的利息以及还不上款恐怖的催收。这整个过程下来,除了贷款的时候轻松了,后面的哪一个过程不是折磨人的?
网贷平台借款13万元 高利贷本息22万元
据网络报道消息了解到,事件的起因,是朱某的同学想为女友买手机,所以借用朱某的个人信息办了校园贷。原本同学承诺所有借款均由自己偿还,借款4800元,分12个月,本息总计7000元。
随后,朱某的同学表示还需借款1万元,于是朱某从其他网贷平台借了1万给同学。然而该同学只在头一个月还了买手机借的钱,随后拿到1万后,就此将朱某拉黑。
如此一来,在网贷平台上借的钱只能由朱某来偿还。
朱某目前还是一名大三学生,偿还的能力达不到,再想尽办法偿还完1万元之后,还剩7000元实在没有办法,于是就想着办法从其他地方借钱还贷款,拆了东墙补西墙。据了解,朱某一共在网贷平台借款13万元,个人高利贷借款22万。
高校及各部门加强校园贷监管
2016年4月,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
在《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今年6月,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全面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
现在校园贷已经不仅仅是银监会、教育部的事情,还应有多个部门出面。并且校园贷发生在校园里,还需要各学校加强监管,将不良贷款平台直接拦在门外。
家长也需加强孩子的防骗意识,大学生身处“象牙塔”,还未意识到“险恶”,他们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偿还能力。
总结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这是家长应提早教给小孩的一个金钱观念,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合理分配自己的金钱,避免他们没概念的花钱,导致钱花完了不敢向家里开口,从而走进“校园贷”的陷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