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炒股学习网 >> 理财知识 >> 贷款 >> “被贷款”上银行“黑名单” 银行疏忽受牵连

“被贷款”上银行“黑名单” 银行疏忽受牵连

2018年7月8日  22:01:31   来源:网友   编辑:168炒股学习网    阅读:1970人次

 市民刘先生本想通过银行贷款买房,不料却发现自己名下有一笔32万元的贷款,还存在多次违约记录,上了银行黑名单。为此,刘先生一纸诉状将某银行和某房产公司告上法庭。近日历下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为原告消除不良记录,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
 2007年8月11日,刘先生本想通过银行贷款购买大连一套房屋,在将个人信用档案传输给当地银行时,却被告知有不良信用贷款,而且产生多次违约记录,不予放贷。刘先生对银行回答很不理解,因为自己从未贷过款,自己名下怎么会有32万元贷款,且产生不良信用记录?遂自己查询发现名下确有一笔32万元贷款,贷款期限为20年。
 按个人信用报告的提示,刘先生找到了该笔贷款的贷款行,即本案的第一被告,查询到当时贷款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上看,这些贷款的资料明显都是伪造的。刘先生不明白,普通人一看就知道是伪造的资料,银行在贷款审批时难道看不出来吗?本人不在借款合同上签字银行就放贷吗?当问及贷款的相关问题时,银行却避而不谈。刘先生询问该银行有什么好办法能不耽误自己贷款购房,该银行便向大连当地银行出具证明,证实刘先生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用记录与刘先生无关。但对方银行却认为,即使有出具的证明也不放贷,他们说刘先生逾期次数太多,已经被所有银行列入了“黑名单”,无论哪家银行都不会给有这种信用的借款人再次贷款。
 最终在2009年3月,刘先生向法院起诉。法院查明,房产公司工作人员未经原告知晓,以原告的名义向被告银行申请贷款,涉嫌套取国家资金,由于违约记录给原告的名誉造成恶劣影响;被告银行在审查贷款手续时,未尽谨慎审查义务,导致原告名下的该笔借款不实,并因此影响了原告在银行系统的个人信用。法院最终作出判决,要求两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评论专区
   本站有缓存,一般1小时内能看到您的评论
官网微信公众号
168炒股学习网微信
郑重声明:168炒股学习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股票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股票学习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含有广告标志的信息皆是广告,本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68炒股学习网,专注为中小股民提供炒股入门知识,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学习教程,技术指标,炒股技巧等股票知识服务,专注做专业的股票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168炒股学习网, www.168chaogu.com   粤ICP备14098693号   广告合作QQ:765565686,邮箱:7655656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