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措施不少,但在岁末市场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在贷款时频频遭受的“潜规则”不少。
担保公司用客户钱投高利贷
“本来应该是担保公司为我们贷款企业提供担保,现在反而变成我们替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广州一生产纸质产品的工厂老板肖先生最近因银行催款的事十分心烦。
据肖先生透露,去年,其公司通过2家担保公司的担保,分别向一家股份制银行和一家国有大银行申请了2笔贷款,总计为400万元,最后银行名义上也发放了400万元贷款,但最后自己实际拿到手的只有140万元,其中流失的260万元,除了担保公司从中直接扣了200万元用来放民间高利贷外,自己还替担保公司给银行上缴了15%~20%左右的保证金。但贷款合同上,400万元的贷款全是落在自己的名下,而在利息支付时,自己也需要给银行支付200万元贷款的相应利息。
最近,这两笔贷款分别到期,肖先生按时归还了自己使用的200万元的贷款,但担保公司却因民间借贷市场资金回笼变慢而无法及时还贷,结果给企业造成不良信用记录。“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不接受这样苛刻的条件,就无法贷到款,我们没有办法才接受这样的条件。”
银行收息收费还要开承兑汇票
一小额贷款公司总裁私下透露,虽然名义上银行的利息一般采取上浮30%~40%的幅度,一年期的贷款利率在9%左右,但是银行往往会另外通过咨询费、管理费等形式向贷款企业收取额外的费用,或者通过捆绑销售理财产品锁定贷款,使得贷款企业的实际贷款额度缩水。另外,还有一种通用的做法,就是通过承兑汇票贴现的方式增加贷款人成本,比如企业向银行贷了100万元,企业不能直接调出来使用,只能将贷款存在银行做保证金,然后由银行开张承兑汇票,企业拿着再贴现,贷款企业相当于一笔贷款向银行支付了两次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