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LINE号称是日本版的“微信”,风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区。据说注册用户已超过5.6亿。而LINE经营的实体店LINE friends,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同样火爆。在中国大陆没有市场的LINE,实体店LINE friends却火爆非常,这家实体店是靠什么在中国“圈粉”的?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家“萌死人,不偿命”的实体店。
这家店有多火呢?可以说店开到那里,那里就排队。
在上海开业期间,人们甚至得排2个小时队才能进入。
这家“萌死人,不偿命”的店就是——LINE friends。
说起LINE,很多人都知道是日本版的“微信”。风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区,据说注册用户已超过5.6亿。而LINE经营的实体店LINE friends,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同样火爆。
而LINE在中国内地几乎没有市场,可是它经营的实体店LINE friends却独树一帜,火爆全国。分别在上海、成都、北京、广州、南京等地开设分店,而且是开一家火一家,人们争相排队。
为什么LINE经营的实体店LINE friends,会有如此的轰动效应?
“呆萌”的卡通形象,形成独特的吸引力
日本是一个IP营销强国,“hello kitty”,“熊本熊”等IP的成功,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而且带动了众多周边商品。LINE也不例外。
LINE也有一些代表自己品牌形象的卡通人物。分别是:可妮兔、布朗熊、馒头人、詹姆士等等。以“布朗熊、可妮兔”最受欢迎。
这些“呆萌”的卡通形象,不仅为LINE在社交软件上带来大量的用户,而且也让线下实体店LINE friends吸引到众多年轻人的目光。
比如:
▼这只巨大的布朗熊在任何一家LINE friends都可以看到,由于“呆萌”的设计和巨大的造型,极易受到年轻女孩的关注。
我想,谁看到都会忍不住拍个照吧!
不仅如此,这些卡通形象还会被用在门面上,用来吸引顾客。
▼成都店面的门口,这只巨大的布朗熊,是不是很容易吸引到人群的目光?
▼南京店面的一处,粉红色的门面,上面坐着一只代表女性形象的小熊,小女孩看到,会不会想进去坐一坐?
▼南京店面的大门口,门头的卡通形象也非常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
店铺门头是作为一个店铺或品牌的重要外部标志,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品牌的性质与特征。设计精巧的门头往往极具吸引力,非常容易吸引顾客前往。
”呆萌“的内部环境,都是拍照“圣地”
LINE是做社交软件出身。因此我觉得,LINE friends对社交媒体的宣传手段,应该是玩的贼溜。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会发现,LINE friends的整个场景的设计,似乎总是有许多地方,是专门为了方便人们拍照发朋友圈而设计的。
▼比如前面放的这张巨大的布朗熊,肯定会有很多人想拍照吧。
▼你想想,为什么一张椅子上坐着一只卡通小鸭子,旁边还留着一个空位呢?
其实就是给你拍照用的啊~
▼有的店,还专门设计一款画框,给你拍照用
▼看到这样萌死人的室内场景,女孩们有没有心动的感觉?我想很多人会拍照发朋友圈吧!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如何让自媒体主动帮你做宣传,顾客主动帮你发朋友圈宣传,是许多商家需要去思考的。这里的传播点不一定是场景的设计,但一定得要有一个传播点,哪怕是你服务,服务到一个极致也可以。口碑营销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场景与产品融为一体,成为销售的助推器
独特的场景设计,不仅可以自带传播力,而且也可以推动产品的销售。
LINE friends的产品与场景可以说是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体验环境,成为产品销售的助推器。
举例:
▼这款印有布朗熊的鞋子,是放在普通鞋店里好卖?还是放在LINE friends店里好卖?我想肯定是放在LINE friends店里好卖。为什么这么说?
LINE friends整个店里的主题明确,所有的产品与体验环境均围绕LINE的卡通形象展开,无不体现了“萌”这一特点,形成一个整体的体验环境,不仅增加了传播点,也增加了顾客的购买欲。
▼光前面放的场景图片不说,LINE friends连顶部都吊着这些卡通形象
▼厕所里也都是这些卡通形象
▼LINE friends里的咖啡馆,也都有这些卡通形象
▼连LINE friends咖啡馆的甜点上也都是这些卡通形象
▼你想想,在这样的体验场景中,这些卡通形象的小商品,能卖的不好吗?
▼况且这些小商品和甜点,还自带传播力
好的场景设计,往往会促进产品更好的销售,再加上产品本身优秀的话,营销将事半功倍。
总结:
LINE friends的成功,是典型的IP营销的成功。虽然LINE并没有在中国内地获得市场,但人们却因为LINE friends,反而反过来更加了解了LINE。
这似乎是一种“曲线救国”似的思路,不仅让LINE通过实体店赚到了钱,而且让LINE避开线上与“微信”硬碰硬的局面。而是通过线下建立品牌,逐步试图打开LINE在中国内地社交软件市场的思路。我觉得这种方法,倒挺值得“某付鸨”学习的。
文 | 陈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