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展银行(DBS,Development Bank of Singapore)、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Y,Ernst&Young);编译/唐诗林、汪修宇、张兢
一、概要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尽管中国在传统金融服务领域还存在差距,但是中国的金融科技市场却已经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在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中国金融投资市场飙升至88亿美元,占据全球投资中最大份额。随着金融投资额的持续增长,中国有望超越发达国家、提前进入数字金融市场。
(一)国内的优势
由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程度提高,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最发达的零售电子商务市场,占全球数字零售销售总额的47%——其原因在于封闭数字经济中,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国内零售市场。如今,愿意共享个人信息的中国消费者已经准备好迎接金融科技的来临,这为金融科技公司和希望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创造了机遇。
金融科技最初面向的客户群体是银行服务程度低或无银行账户的小微企业(SME)和需求未得到满足的个人客户。金融科技公司也在瞄准新兴中产阶级市场趋于成熟的财富管理、保险和私人银行等服务需求。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中国的科技巨头们(通常简称“BAT”,指的是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积极构建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其目的是使其服务以金融和非金融的方式介入客户的生活。这些巨头还大量投资于新兴技术以支持新兴的金融服务,如区块链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等。
国家社会信用体系(SCS)的建立能够让中国金融科技市场的潜力进一步释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预计将于2020年投入运营,届时每位居民、每家企业都将获得一个基于财务和社会活动的信用评分。在SCS正式建立之前,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组织建设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亦将加速推动社会信用评分体系的建成。
中国金融科技市场的发展对于中国的银行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这些公司存在着较慢的增长率和不断增长的不良贷款率等多种问题。客户从现金支付到移动支付,这一巨大的习惯转变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挑战,并减少了传统银行的潜在收入。2015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增长率下降至2.4%,国有银行净增长率下降更加明显。
中国金融服务业“脱媒”和“新常态”环境已基本成型,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FinTech公司利用电子商务、信息、搜索、社交媒体和其他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产生的大数据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FinTech公司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客户及相关数据,以此分析其他的线上收入流,例如贷款,保险,投资和财富管理等。
2、由于互联网业务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先进的公司正在通过数字和金融技术转型做出应对,推出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支付工具,提供在线融资以及财富管理等服务。
3、传统银行也越来越多地寻求与新兴FinTech公司合作,通过利用新技术和商业模式覆盖传统模式下无法服务的潜在客户,这在缺乏用户和商户信息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与此同时,新颁布的法律规定开立账户需要通过现场验证,这表明了纯在线银行需要与传统银行合作以利用其现有的基础设施。
目前,在金融技术市场发展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内商家,包括领先的科技公司和积极寻求发展的银行。几乎所有的金融科技活动都由国内国有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资助,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金融技术市场时,将受到政府对运营、投资以及文化差异等各方面的管制。
然而,中国的市场太大、太有价值,并且有很多国际投资者忽略的未开发的潜力。对于那些仍然热衷于进入但仍在等待政府放宽其对外国参与有阻碍的投资者来说,有两个主要解决策略:
1、“开放”——为越来越多的在海外购物和投资的中国消费者开辟新的市场。
2、“引进”——提升中国公司在风险管理和银行系统自动化等领域的能力。
(二)全球抱负
中国的科技巨头拥有充裕的现金流和IT基础设施,一直野心勃勃,不断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它们正在触及海外的新产品市场,以实现收入流的多元化和减少其国内依赖。除了在硅谷和其他发达市场进行投资外,“BAT”巨头(及其分支机构)正在积极扩展市场,为中国出境游客提供服务,同时在新兴经济体中的非洲和东南亚寻找新客户。他们对新的在线到在线(O2O)收入流的前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然而,当离开国内市场,没有保护性政策之后,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在国际市场表现并不总是很好。理论上,金融科技公司的国际化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提供先进的交易处理能力的技术;开放全球清算网络;打破国际支付障碍;帮助中国有着技术优势的投资者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然而,就像在中国国内一样,海外的商业投资需要迎合国际市场及其消费者的特点与偏好。
中国公司不能仅仅沿用国内的商业模式,而应适应当地的文化、注重投资的安全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公司需要与海外公司合作投资。中国金融技术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一个关键性挑战就是试图在国外模仿其国内的生态系统,这也正是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同样也包括传统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可以合作或竞争的地方。
(三)中国金融科技的未来
因为拥有非常强大的国内市场,中国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主导全球金融科技行业。在国内,推动因素和拉动因素是促进中国建立领先的数字金融部门的催化剂。在推动因素方面,投资资金正在涌入,并且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将进一步强化市场需求。在拉动因素方面,需求是由传统环境下服务不足的小微企业提出、由新兴技术所推动的,传统银行偏爱的客户通常并不青睐于移动支付等新兴技术。
在海外,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在全球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外经营的中国公司,将其学到所得反哺于国内市场,进一步促进了该行业发展,这将保证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继续领先于世界。
二、金融科技简介
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将科技应用于金融服务行业中,涵盖从金融数据分析到金融软件、数字化流程以及众所周知的支付平台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中国正在成长为亚太乃至世界范围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市场。
中国拥有容纳颠覆性创新的业务模式的广阔空间,这一点可以通过中国金融科技投资的指数型增长体现出来。数据显示,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中国金融科技投资增长88亿美元,相当于自2010年以来增长252%。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的微信应用在2016年的六天的农历新年期间,累积发送数字红包的金额约320亿元人民币,这达到了PayPal2015年移动和桌面端的总的交易额49亿的6倍有余。与此同时,蚂蚁金融的余额宝在2016年中期为超过2.95亿客户管理96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线上基金之一。除此之外,中国最大的P2P平台,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在2016年6月30日的用户超过2330万,是去年同期数量的两倍多。正是陆金所这样的企业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P2P贷款市场,中国P2P零售贷款占为3%,而在美国,P2P贷款只有0.7%。中国还拥有几个最大的共同基金,如余额宝和腾讯的理财通。
2016年,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亚太地区的金融科技融资额在半年内达到近100亿美元。这是2015年全年的金融科技融资总额的两倍多,超过了北美(46亿美元)和欧洲(18亿美元)。亚太地区的投资的持续增长,主要由中国的投资增长所驱动,其中有10亿美元投资资金是投资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陆金所和京东金融。
2016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的金融服务部门蚂蚁金融进一步筹集45亿美元,这是全球金融科技公司中最大的单笔私募股权融资,估值达600亿美元,仅次于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虽然这样的交易额可能属于特例,但它展示了中国数字银行服务的巨大潜力。
图1:使用FinTech服务的银行/金融服务客户的百分比
因此,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的利润正领先于亚太地区,如支付和保险等部门已经超过了转折点(大众市场广泛接受的转折点),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这两年内占据了市场份额的35%,甚至更高。首批金融科技行业的推动者包括:中国领先的数字保险公司平安(与阿里巴巴和腾讯合作)、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除此之外,目前中国拥有27家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中的8家——“独角兽”企业即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
中国FinTech的七个主要的垂直市场为:
1、移动支付和电子钱包
由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构成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其中支付宝(蚂蚁金服)和财付通(腾讯公司)主导了整个市场。其他值得关注的参与者包括:银联,工商银行电子钱包,京东支付和京东钱包(京东集团)和快钱(大连万达集团)。
2、供应链和消费金融
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利用自身平台用户的商业数据向银行服务水平低或无银行账户的个人和小型中型企业(SME)提供信贷服务。主要的参与者包括蚂蚁金服和网商银行(阿里巴巴),微众银行与微信(腾讯),京东金融(京东集团)和近期开始尝试为个人客户和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的国美电器。
3、互联网(P2P)借贷平台
P2P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向传统信贷部门服务不足的个人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市场。该市场的领导者包括陆金所、宜人贷、招财吧(阿里巴巴)、点融网(Lending Club的联合创始人)。
4、在线理财平台
与在线支付平台相关联的在线理财平台操作便捷,而收益相比过去较低的存款利率更具竞争力。蚂蚁金服的余额宝、理财通(腾讯)和百发(百度)是主要的市场参与者。
5、在线保险
以电商和在线财富管理平台为渠道的电子保险。著名的品牌包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CC)、平安保险、众安保险(平安保险参股)等。
6、个人理财管理
近期出现的基于移动端的理财解决方案,通过股票交易应用提供共同基金销售服务。这些平台采用线下到线上的互动方式,其中在线经纪获得客群数量占新客户的92%以上。主要参与者包括:蚂蚁金融(阿里巴巴),理财通(腾讯),百发(百度),挖财,铜板街,指旺理财(宜信大数据)和京东金融(京东集团)。
7、在线经纪
为中国投资者提供的投资、社交和信息的整合门户,通过网页和移动应用提供主题投资指引服务。雪球财经,仙人掌网和一起牛网等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此类服务。
三、中国FinTech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的金融服务行业脱媒的时机已经成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字连接的飞速增长;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传统渠道无法满足的金融需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巨擘主导的创新。与美国和欧洲不同,金融科技公司不是在中国金融部门监管的边缘地带,而是依靠技术创新重塑了金融前景的新兴主角之一。
(一)未得到满足的金融需求
2015年,中国的GDP已经几乎等于其后10个国家的GDP总和——达到了10.9万亿美元。尽管最近的中国的市场波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超过大多数其他国家。中国经济多年的持续增长扩大了中产阶级群体的范围,中产阶级人数将从约1.5亿增加到10亿,预计到2030年中产阶级将占到中国人口的70%。
中国经济和中产阶层的指数性增长,以及新增的消费能力,为中国金融服务的相应增长铺平了道路。 到目前为止,商业银行已成为最大的受益人。 然而,与其他市场相比,中国的银行业似乎有些不发达。
图2:2014年每10万成年人拥有的银行基础设施
中国当前的个人贷款覆盖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仅为20%。中国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仍然没有银行账户。事实上,许多中国人还未与银行建立联系,国家信用局只能采集到不到20%的人口信息。
国有银行在相当程度上缺乏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群。缺乏合格抵押品和信贷还款记录的中小企业只能得到占总额20-25%的银行贷款。然而,它们贡献了GDP的60%,城市就业的80%,并且贡献了中国50%的财政和税收收入。中小企业也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其财务状况和信用评级评估的透明度有限 即使他们确实获得了银行贷款,根据固有的(或感知的)风险关注,利率也通常是大公司的两倍。
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逐渐成熟,并开始超越基本借款需求到交易银行、现金管理、供应链融资或投资管理的需求,这种不平衡只会加剧。这些充满活力,尚未满足的贷款需求,加上传统银行缺乏客户关注和创新,推动这些中小企业在其他地方寻求更好的经验和更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
图3:使用非银行金融服务而非传统银行的原因
对于个人客户,中国不发达的消费银行系统也没有提供很好的服务。即使银行继续扩大覆盖范围,但并不是所有银行都将是按照传统的银行关系来发展个人客户的。传统银行是将同质的、无竞争力的、无创新的金融产品推给客户,而不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推出产品。
2016年,安永全球消费者银行在中国对2000多人(和全球近5.6万人)进行了采访,以了解传统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变化对消费者认知和持续关注的相关性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调查发现,非银行企业在中国的贷款市场很有优势,尤其是在提供产品、数字功能和经验、质量、创新以及信任水平等方面。
由于上述原因,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地转向非银行,以寻求贷款或其他金融服务。
(二)无处不在的连接
中国或许将超越发达国家,更直接地进入数字金融市场。与美国和欧洲相比,尽管中国的实体银行基础设施可能要少得多,但它的数字基础设施更加成熟,并且能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银行的客户人群已经发展壮大。
2016年6月,中国有7.1亿互联网用户(已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在线覆盖率从2000年的人口的1.8%提高到2005年的8.5%再到2016年中期的51.7%(参见图4)。以这一增长率,中国将在几年内达到北美洲和欧洲的在线覆盖率。北美洲的现有在线覆盖率为89%,欧洲的在线覆盖率为73.9%。
同时,智能手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接入设备。截至2016年6月30日,由于中国“智能城市”和“无线城市”公共无线网络的发展,已经有656万或92.5%的用户通过连接设备上网。
尽管对移动金融活动的安全性担忧还无法消除,但是到2015年年底,移动在线支付用户仍达到3.58亿人,年增长率达64.5%。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在线支付率为57.7%,超过1%的人是通过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或微信的支付服务进行金融交易的。在2016年,移动银行的交易量持续快速增长,今年第二季度进行的移动支付交易达63亿美元,支出人民币29.3万亿元(约合4.4万亿美元)。
图4: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和互联网普及率
图5:2014-2015年中国在线支付/移动支付用户和使用率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
考虑到高水平的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普及率,因此,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发达的零售电子商务市场也许并不奇怪。在2016年,中国的电子商务销售额预计将达到8.99亿美元,这一数字是全球数字零售销售额的47%,如图6所示。
与此同时,中国采购的数字化比率预计将达到全球最高,占全国零售总额的18.4%;而同一数字在美国约为8%、韩国约12%、英国约16%。到2020年,移动交易额将从所有电子商务销售总额的55.5%上升到68%。随着北京鼓励居民使用移动技术购物,移动宽带订阅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90%,并且预计电子商务活动将从城市加速扩展到郊区。
图6:2015-2020年中国与美国的全球零售电子商务销售份额
尽管中国电子商务增长迅速,但由于信用卡普及率低,传统银行无法借助数字支付迅速扩展业务。在许多发达国家,信用卡已经建立了忠诚度计划,并拥有广泛的商业接受度和集成化的IT系统后端;但是在中国,信用卡从未获得如此大力度的支持和推广。事实上,根据人民银行在2015年底的统计,中国信用卡的人均流通量仅为0.29张,低于2014年的0.34张,这一数字与新加坡人均流通量3.3张信用卡形成鲜明对比。银行卡支出同样有所下降,用户在2016年第二季度用银行卡支付同比下降3.3%。
在这样一个长期以来以现金为主的国家,很多迹象显示,消费者——特别是居住在一线城市的消费者——现在都选择通过智能手机将现金转移到数字钱包里。支付宝、微信和银联闪付等移动支付平台在快速普及(如下图7所示),98.3%的受访者在过去三个月中都使用过移动支付平台。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平台。在受访的一线城市居民中,近80%偏爱使用支付宝进行支付,而偏爱信用卡的一线城市受访者约60%,借记卡约30%,现金约79%。支付宝正在迅速蚕食传统银行的市场份额。
图7:过去3个月中最常使用的付款方式
中国国内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也可部分归因于其庞大的国内零售市场和封闭的数字经济,这阻碍了大量的来自全球的互联网竞争,同时也推动了类似企业(通常更先进)的发展,例如百度、微信、微博和优酷。
同时,主导国内网络市场的淘宝(阿里巴巴)、天猫和京东,使用其服务的消费者也在激增。中国发展不足的线下传统零售业经过线上零售业的补充,形成了天然的优势。这些电子商务企业的出现成为了金融科技企业兴起的先导,甚至许多专注于支付和第三方汇款的金融科技机构是其子公司。
四、互联网巨头与金融科技的发展
(一)金融科技领域的互联网巨头
随着数字技术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消费者已经习惯于使用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支付服务提供商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阿里巴巴的支付宝(Alipay)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在线支付通道,占据了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一半(移动端支付份额为68.4%);腾讯的第三方支付财付通(Tenpay)目前占据了10%的市场份额(移动端支付占比20.6%)。
2013年7月,阿里巴巴基于其支付宝平台推出货币市场基金产品“余额宝”,其运营方为阿里巴巴通过蚂蚁金服控股的天弘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使用余额宝,支付宝的企业用户和消费者用户可以方便地存放其多余的现金,并获得银行无法提供的、极具诱惑力的利息收入。支付宝业务的自然延伸进一步推动其业务的指数型增长,继余额宝大获成功后,蚂蚁金服推出新型的在线银行网商银行(MYBank)。
类似的,腾讯旗下的微信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变,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社交媒介平台——现在,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方便地转账,也能够支付如出租车、数字订阅、外卖和餐馆账单等多种服务。2013年,微信开始逐步向支付平台转型,并于2014年1月推出其个人在线投资理财基金。此后一年,腾讯推出了中国国内首个线上银行——微众银行。
此外,移动支付的增长得益于二维码的普及和O2O服务的快速发展。O2O商业模式中,虽然消费者通过线上获取,但是商品和服务依然需要由线下的实体网点提供。在O2O领域,阿里巴巴已宣布计划在3年内拓展全球范围内100万个线下合作商家,这将使200万中国客户在境外也可使用支付宝的支付服务。首批跨境支付合作商家于2015年推出,拥有支付宝账户的中国游客可以在境外70,000个合作商家获得无缝的消费和支付体验。
为进一步扩张O2O业务,2015年阿里巴巴对中国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苏宁集团进行战略投资,而其竞争对手京东则同样对超市连锁企业——永辉超市进行了投资。
(二)互联网巨头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和美国、欧洲不同,欧美国家的金融科技主要由创业企业推动,或者某些情况下由金融服务商提供;而在中国,科技巨头很大程度上是金融科技公司的主要资本来源。作为阿里巴巴支付平台的运营方,蚂蚁金服在阿里巴巴于2014年上市时被剥离,但是依然在阿里巴巴执行主席马云的管理下。类似的,腾讯也持有并经营腾讯支付平台财付通,这使得微信的用户能够通过微信平台实现转账。此外,腾讯也是中国首个在线银行微众银行的主要股东。
另一方面,手机设备制造商也是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和创新的主要来源,例如华为和小米。为数众多的硬件和手机制造商正在介入金融科技领域,华为和小米正在与银联合作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这一趋势的产生得益于监管环境对这一细分行业的支持态度——包括电子商务,游戏、在线聊天和搜索引擎公司都在试图介入金融服务领域。
图8:二维码是线上线下世界互动的关键
一种反向的互动模式——从线下到线上——在中国也同样普及。和目前普遍的在线获客不同,越来越多的中国零售商(包括线下的实体零售商和线上电商企业)开始采用在广告牌、海报和传单上印制二维码的方式提供折扣或者产品信息。通过扫描二维码,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可以使用移动支付选项选择立刻购买产品或服务,这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冲动消费。
在察觉到支付领域的这一趋势后,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宣布了规范二维码支付的计划,并要求中国支付和清算协会起草二维码和移动支付的相关标准。相对有利的监管态度将可能推动虚拟信用卡的发展,并进一步支持聚焦电子支付的金融科技企业。
五、金融科技崛起的社会基础
(一)金融科技——准备就绪的一代
中国消费者早已准备好迎接金融科技的到来,这为已有的和新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创造了机遇。市场将主要集中于未被银行覆盖或被银行覆盖能力较差的人群,而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对于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和资产托管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成熟。
在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中,对电子产品具有深刻理解的新一代消费者群体占据相当大比例——例如占据了消费群体的45%的年轻人和“千禧一代”。这些“数字原住民”对于新的科技持更开放的态度。他们不仅对金融风险拥有更高的容忍度,也具有相比老一辈更强的消费偏好。此外,他们也体现出了更强的个性化偏好,需要实时的、超连接的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这一群体正在推动在线零售市场的发展,并引领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66%的90后“千禧一代”通过移动设备购物,而通过手机移动端使用银行业务则占比54%。
此外,数字原住民们不会轻易被品牌因素、传统习惯或传统银行的悠久历史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受到影响。安永(EY)近期发布的银行业关联度指数(该指数由《全球个人银行调查报告2016》首次提出)表明中国国内的传统银行与消费者的关联正在不断减弱。中国在该指数上的得分值仅为69.5%,在得分最低的国家中排名第三,相比之下世界范围内的平均值为75.1%。
中国的消费者目前对消费体验有了更高的期望。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远离银行,选择在线平台提供的快速、便捷但利率更高的服务更好地满足其财务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中国消费者开始通过金融科技平台——而非传统银行——获得金融服务。
传统银行亦并未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客户的信任是口碑的一个关键要素,因此同样是其未来业务的关键预测因素。目前,客户对银行保持他们的财产安全的关注度已经有所降低,而更多地关注银行对他们收取的费用是否公平,以及能否提供高质量、准确的建议并使得客户的利益和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近年来,一系列公共关系灾难事件,如金融产品和其他行业丑闻,已经破坏了消费者对银行的信任——这种现象存在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
随着对中国传统银行的信任程度的下降,以及实体银行渠道重要性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非银行金融机构视为管理其个人财务的备选方案。2015年初,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54.5%的互联网用户信任在线内容,相比2007年的35.1%有了大幅提升。
讽刺的是,在中国,电子征信的发展同样源于国内社会规范中对数据隐私的担忧降低。《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他们的隐私数据价值的估计远低于美国、英国和德国的消费者。中国受访者为保护数字通信信息而支付的最大金额仅为每人4.48美元,相比之下,德国人愿意花费184.20美元保护他们的健康记录。即使将上述数据进行标准化,保护数据隐私权占人均GDP的比例在中国仅为0.03%(以2015年购买力平价为基准),相比之下德国为0.39%。
因此,中国消费者对在线分享个人信息持开放态度这一现象并不令人惊讶,他们会在智能手机中保存支付信息,并尝试尝试其他形式的非现金支付形式。这构成了电子商务和电子银行大获成功的基础——这些业务伴随着零售业和第三方支付而产生,且在迅速扩张的过程中逐渐涵盖了P2P借贷、财富管理和共同基金份额销售等金融服务。
图9:中国消费者更愿意信任拥有其私人信息的公司
(二)科技人才
持续发展的金融科技行业需要高度熟练、思维灵活的技术工作者。在中国,这样的人才和金融创新中心包括:
北京——为数众多的国外和本土科技跨国企业以北京为其中国总部所在地,例如微软、IBM、思科、京东和百度。
深圳——邻近金融中心香港,是本土科技巨头如华为、中兴和腾讯的总部所在地。
上海——国际性的金融中心,毗邻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杭州。
金融科技企业亦通常聚集于部分世界顶尖的科技和工程学府周围,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些教育基地为科技产业创造了多样化、持续性的人才库。
图10:科技巨头集中于北京、深圳和上海-杭州
这些地区通过持续投资培育金融科技企业成长的有利环境。例如,深圳预计将在2016年投入6.8亿美元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专业人士和学者。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曾在美国顶级高校、并曾就职于类似谷歌(Google)和脸书(Facebook)等科技企业的中国人选择回到中国。人才的回归使得科技领域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流入中国,这对于未来的创新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六、科技金融的核心趋势
(一)从竞争到合作
科技金融企业,如纯粹的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采用改进的信贷流程和创新的评级系统等手段,将金融服务的范围扩充至传统银行服务无法覆盖的庞大人群。这导致零售客户从现金支付转向移动端这一支付方式的演变对传统银行造成了巨大挑战。图表11表明,过去一年中,仅银行卡费收入即面临大约1520亿元(228亿美元)的机会损失;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4020亿元人民币(600亿美元)。
图11:2015年银行面临的数字支付收费损失
更重要的是,现有支付方式的转变令传统银行失去了客户数据来源,而这对于传统银行发展其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包括产品定价和客户定制化服务。支付方式的去中心化也同样切断了传统银行和企业用户、零售客户之间的关联,而这将可能进一步波及传统银行的信贷、存款和投资等支柱业务。
在获取用户数据、通过用户流量和支付接口扩大自身客户基础的争夺中,一部分金融科技公司选择承担客户通常需要支付给银行的交易费用。但是,这一策略被证明具有高昂的代价。腾讯2015年第四季度季报显示,“其他收入”项目费用支出增长153%至人民币15亿元(2.25亿美元),而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微信支付向各银行支付的交易费用。正因为如此,自2016年2月,腾讯开始向用户收取微信支付和银行账户间的转账费用;而竞争对手支付宝,作为占据移动端支付63%市场份额的中国最大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亦宣布于2016年10月开始收取新的费用以覆盖不断增加的支出,其收费政策为向超过20000元人民币(3000美元)的转账收取0.1%的费用。金融科技企业之间为争夺支付领域主导权进行如此激烈的较量,表明其关键是争夺客户资源并最终获取数据,而这些用户数据可被用来支持更大范围的互联网生态中其他业务的收入流(例如借贷、投资和财富管理)。
随着自身的经营和发展面临风险,国内更加先进的银行开始以自身的金融科技转型进行反击。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世界范围内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已经开始通过在支付端发力获取客户数据。目前,工商银行已经成功建立其电子商务平台——工银e购商城,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工商银行依托其强大的实力,支持其电子商务、支付业务和外汇交易业务。虽然与支付宝4.5亿的用户数量相比,工商银行依然差距明显,其快速支付工具——工银e支付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6000万(截至2015年9月)。
中国工商银行亦开发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提供支付、融资和财富管理服务,其最大的本地在线循环贷款向7万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1.73万亿元人民币(2510亿美元)。 工商银行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值得称赞,其推出的支付和在线融资产品表明,传统银行依然需要捍卫其价值链的每一部分。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除了持续耕耘其自身的金融科技创新,商业银行也正在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方式推动其数字化计划。例如,作为在中国拥有40,000网点、覆盖范围最广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在持续深化其与蚂蚁金服和腾讯在互联网金融及移动金融领域的合作。在初始阶段,邮储银行通过与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合作,提升其账户开设的速度和便利程度。通过类似的合作,传统银行能够覆盖过去无法被银行服务覆盖的客户,而这在缺乏用户信息和商户信息、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的在线银行功能支持缺位的前提下是无法做到的。
此外,纯互联网银行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覆盖无银行账户的群体,这很好地符合中国政府提升金融包容性的政策取向——在中国,2.34亿无银行账户的成年人中71%居住在农村地区,其中54%聚集于最贫穷的40%的家庭。这解释了中国国内的银行(如邮储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农村的巨大动力。
近期,对洗钱和欺诈的关注使得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新的法规,规定了如何开设银行和支付账户。例如,自2016年4月起,需要通过个人身份验证开立银行存款帐户(I类)。因此,缺乏线下网点的互联网银行需要与传统银行合作,从而利用其已有的基础设施。因此,网商银行与邮储银行的合作关系为互联网银行更广泛的客户存款基础创造了额外的流动性来源。
在数次P2P信贷平台违约导致客户投资损失的事件发生后,在线融资平台蒙受了巨大的声誉损失。一个著名的案例是“e租宝”,该平台以提供两位数的年回报率诱使投资者投入资金,并在短短18个月内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融资平台。e租宝从其90万用户获得共计76亿美元,随后被发现是庞氏骗局,超过95%的借款人投资的是虚构项目。
P2P借贷平台开始越来越倾向于与银行合作恢复并改善自身平台的信誉,委托传统银行进行各项资金交易并代理托管客户资金。例如:
1、2014年,点融网和苏州城商行合作设立P2P借贷平台,目标客户为小型企业客户;
2、总部位于上海的P2P借贷平台信而富(CRF)和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建立P2P平台,使投资者能够通过银行获得P2P借贷服务;
3、2015年初,为了通过银行管理和保障投资者的资金,P2P借贷平台积木盒子、人人贷、民生易贷和中国民生银行之间进行了个人业务安排;
4、宜信和中国中信银行进行了类似的业务安排。
(二)监管层关注程度提升
中国传统的监管环境有利于非金融服务业在微型金融和共同基金等领域的发展。
自2015年以来,更严格的监管口径已经逐渐变得清晰。在P2P领域,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线融资平台中有近三分之一陷入财务困境;截至2016年4月,近1,600个P2P贷款人(占比约40%)退出市场。鉴于P2P信贷行业日益严重的危机,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一系列法规以监督国内的P2P贷款和在线支付业务。
在现有规定的基础上,新出台的规则施加了信用限额,并禁止P2P平台资金池化。此外,新规定要求平台承担保本责任,并通过债务证券化降低贷款人的信用风险。一些影响巨大的丑闻,如“e租宝”以庞氏骗局伪装成P2P平台的案件,也促使政府建立特别工作组专门取缔诈骗性质的P2P借贷平台。由中央银行和400名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组成的国家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以监管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并控制该行业的风险。
图12:核心金融科技市场P2P监管的比较
即使如此,相比新加坡和英国等发达市场,中国的P2P监管任务相对而言没有那么繁杂,如图12所示。例如,中国的P2P平台只需要向当地金融监管当局备案注册,而不需要获得许可或维持最低资本要求。虽然地方监管机构试图跟上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步伐,但亦认识到应为金融科技公司的建立和扩张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
1、规范中国的数据隐私权
出于对高度公开的数据安全漏洞的担忧,中国立法机关正在落实更加实质性的数据保护法律框架。这一新框架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附加要求,包括对有效的保护措施、风险控制系统、KYC措施以及敏感信息的储存等的规定。中国政府可能继续在制定数据隐私保护的议程中发挥领导作用,因为这将日益成为金融服务市场的支柱——这对于金融科技行业的生存和蓬勃发展至关重要。
(三)是否应开放市场?
在过去,优惠的政策待遇使国内的金融科技企业得以在外国参与者进入该市场之前实现其规模的指数增长。例如,中国首个信用卡交易发行人银联曾是唯一获准提供人民币信用卡支付结算服务的银行卡协会;在处理国内交易时,Visa和MasterCard等外国支付公司不得不通过银联提供服务。
根据WTO的裁决,中国开始于2016年6月允许外国支付处理商开展国内卡结算业务,国外支付处理商目前正处于申请相关业务牌照的阶段。然而,在信用卡支付市场开放之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上述公司开展业务须遵守其3.0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银行卡支付结算时传输账户持有人相关数据的方法。该标准目前仅由银联使用,且与MasterCard和Visa的EMV标准不兼容。
结果是,由于长期远离国际竞争,银联在中国占据了约80%的借记卡结算份额。与一个已有的市场领导者竞争,银联不仅具有监管优势,而且具有庞大的规模和基础设施,与其竞争对于外国公司而言是一个艰难的任务。有趣的是,银联面临的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国际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不断向线下物理网点延伸的在线玩家——支付宝。对于企图通过金融科技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中国仍然保留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所有权限制,例如在腾讯旗下微众银行的融资交易中,在中国的银行监管机构表达了对外资持股的担忧后,外国投资者即被排除在外。这将可能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为科技巨头通常被注册为“增值电信企业”,这造成了针对外国投资的多种限制。
中国中央政府于2015年3月启动了“互联网+”计划,以促进中国的移动设备、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云计算行业的进一步增长,作为旨在刺激经济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该计划为新兴行业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支持措施,包括帮助本土互联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加领先的地位,为重点项目提供财政资金和税收减免,加大对地方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的支持力度等。这一计划旨在加快互联网技术与线下行业的整合,包括传统金融服务行业。为了实现2018年将新兴行业转变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目标,中国还建立了一个400亿元人民币(65亿美元)的新兴产业创新投资基金以促进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开放这些行业以利用外国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
(四)更正规的资金
1、国家投资基金
虽然过去互联网巨头们通过自有资金支持这一行业的创新,对金融科技行业的兴趣已经从私人金融机构扩展至国有企业。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全国各地运行超过750支政府引导基金。 2015年,除中国总理承诺为初创企业提供的65亿美元的政府补贴、税收减免和科技园区之外,政府引导基金还筹集了2310亿美元资金用于支持初创企业。此外,中国的创业公司也享有政府的一系列福利,例如允许每年获得一定程度的减税优惠——与通常适用的25%税率相比,符合高新科技企业(NHTE)标准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15%。
即使是已经由互联网巨头们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同样能够获得来自政府下属企业的资金。例如,阿里巴巴金融科技子公司蚂蚁金服于2016年4月的B轮融资中募集了45亿美元,吸引了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建银信托、中国人寿、中国邮政集团和国开金融等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资。
2、私募基金
2016年5月,中国首个金融科技天使基金和创业加速器FinPlus成立,该公司由Fugel集团提供支持。该天使基金计划向每个初创企业提供100万至500万人民币(15万至75万美元)种子投资,同时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并对接Fugel集团的客户。其他私人投资方包括中国租赁服务提供商渤海租赁,2015年渤海租赁参与点融网2.07亿美元的C轮融资。
中国初创企业投资领域的竞争渐趋激烈,大量的基金正在争相投资少量创意具有财务可行性的企业。这使得在2016年6月之前的12个月内,对金融科技的投资扩大了252%,是世界其他金融科技中心的数倍。这样大规模的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国国内,因此对外国投资的监管限制并不是中国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图13: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金融科技行业融资增长率
但是,外国投资者正在冒险参与这一领域。由于缺乏在中国的实体布局,并且缺乏与初创企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部分外国投资者已经尝试在风险更高的A轮投资入股创业公司。部分境外资金来源于风险投资公司,例如硅谷红杉资本公司(Sequoia Capital),该公司于2005年成立了中国分公司,并计划在今年年初为旗下的两支基金募集14.5亿美元用于投资中国科技创业企业。
(五)参与价值链
中国最庞大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全方位的平台。例如,蚂蚁金服试图将其服务嵌入用户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其多个产品的市场份额,进而提升用户粘性并产生更完整的用户数据。蚂蚁金服正在构建一个超越金融服务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包含了交通、餐饮、医疗服务等。目前,从获客速度的角度而言这一尝试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蚂蚁生态中金融产品用户数量达到1亿所用的时间从保险产品的31个月减少到余额宝的20个月,而芝麻信用仅用了11个月。
图14:用户参与蚂蚁金服生态系统模式图
与此同时,腾讯已经开始为企业测试新的商业开发工具,以便在微信中构建子应用程序,这将使得微信平台提供的服务更简单易用。实际上,这些可以将微信应用升级为操作系统中的操作系统。微信可以成为一站式的应用程序,取代部分现有的应用程序并集成新的应用,通过自身平台提供创新的功能,而用户无需退出微信使用其他移动应用程序。
来自金融和科技行业外的市场参与者借助自身的行业经验和客户数据进一步增强中国的金融科技实力。零售和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如国美、苏宁和万达,正在冒险进入金融科技领域,利用强大的线下业务布局和深刻的行业理解产生的独特优势。例如,像国美和苏宁这样的零售巨头十分熟悉零售供应链上下游的融资需求,这允许他们开发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满足其供应链参与者的需求。
六、超越技术:金融科技的突袭
(一)保险
中国保险业受到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严格监管,获得保险许可证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因此,金融公司在寻找进入市场的机会时,大部分已经选择与现有的保险机构合作,而不是自身去撰写保险合同。金融科技公司不仅受益于现有公司对如何规避监管约束的帮助,他们还同时挖掘并利用风险评估、定价分析和许多其他技术的诀窍。
同时,现有的中国保险公司正在提高自身的科技实力。在约130家传统保险公司中,超过100家推出了在线销售平台,2015年的数字化保费销售额比2014年多出2000亿元人民币(约合300亿美元),或计130%的年增长率,相当于总保费销售额的9%。由于现有的保险公司已经加强了他们的互联网技术,若金融科技公司不寻求与现有保险公司合作,将会越来越难以进入保险市场。尽管保险行业的现有保险公司不断提升其科技实力,但该行业仍然接受金融科技的合作。大型保险公司为了挖掘客户数据,设立了诱人的“战争基金”以发展金融科技,使现有保险公司能够针对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为其提供定制化且高性价比的保险解决方案。
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中国众安在线展示了金融科技与保险业合作的可能性,众安在线是由阿里巴巴、腾讯以及中国平安保险(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于2013年合作成立的。2010年至2016年5月期间,中国保险科技(insurance-tech)初创公司(不包括众安在线)筹集了2.05亿美元,但这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在同时期内收取的保费高达9.53亿美元,是其他初创公司保费总额的4.5倍。其他公司看到赚钱的机会,也随之而来进入保险科技市场,包括:百度与安联保险、高瓴资本联合发起设立的合资互联网公司——百安保险;CPPIC使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提升电动汽车保险领域的风险评估水平。
除了合作,一些金融科技公司选择了直接收购的方式——蚂蚁金服收购国泰保险60%股权,国泰保险是台湾国泰金融控股在大陆的分支机构。这项投资将帮助阿里巴巴扩大其在线保险销售平台乐业保上提供的产品范围,同时针对在淘宝上运营的中小企业的保险需求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
(二)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是中国的新兴金融板块,理财产品(WMP)以56%的年增长率增至人民币23.5万亿元(约合3.5万亿美元),这一金额约为2015年全年国内GDP的35%。短短三年从仅仅7.1万亿人民币(约合1.1万亿美元)增长至23.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5万亿美元),这样的增长奇迹,与余额宝、财付通等主流互联网支付平台的迅速发展相关。截至2016年年中,余额宝拥有超过2.95亿客户,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支付平台之一。余额宝推出一元起投的大众消费基金,与传统理财动辄50000元人民币的投资门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同时见证了P2P借贷平台向财富管理服务提供商进行转型的过程,例如中国的互联网借贷平台人人贷和宜信。这些公司正在跟随诸如SoFi等美国同业公司转型脚步从互联网借贷平台这一信息中介扩展到全方位服务的财富管理公司。这些金融科技公司通过获取关于客户信用价值和购买趋势的大量社会和分析数据,他们有机会建立先进的金融平台以满足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提出的更高的期望。
2016年8月的反诈骗监管可能引起互联网借贷平台行业的洗牌,导致大量的互联网借贷平台被整合。然而,更大、更成熟的互联网借贷平台将在这个过程中幸存并主导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借贷市场。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更加丰富的投资工具的需求,财富管理公司正在推出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以吸引年轻的新富人群。例如,老虎证券(拥有来自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的支持)和富途证券(部分由腾讯资助)都分别有移动端的股票投资应用程序——老虎证券和富途牛牛。同时,财富管理公司在2016年年中推出了一个更加具有创造力的科技金融工具,这个工具在云端后台提供复杂的、自动化的在线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简洁的投资咨询服务。互联网融资平台开发出的这一工具被称为智能投顾:基于科技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其中包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以消除或减少实际中的面对面交互的限制。这项科技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不仅能够确保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在线投融资咨询服务,还具有潜力提供符合“普惠金融”所要求的低门槛金融服务。
中国智能投顾市场中的先行者名单中就包括宜信。宜信,作为中国最大的借贷平台和财富管理机构,推出了其智能投顾产品——投米RA。投米RA通过交易算法以匹配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以确定该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组合,为中国广大散户提供了接触国际理财产品的高性价比选择。智能投顾市场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公司是PINTEC品钛。品钛打造了一个智能投顾平台——璇玑,该平台通过全自动智能平衡全球的投资组合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投资建议。不仅如此,璇玑还为持牌的机构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一整套数字化资产配置技术解决方案。在这一市场,还有众多提供类似的智能投顾服务的竞争公司,如百度股市通、平安一账通、小米财富、蓝海智投等。
简言之,智能投顾或许能够引导中国财富管理业务的未来。为了从这个市场中突围,机构应当在全球范围需求优质、高效的合作。一方面,智能投顾机构需要在诸如资产增值和投资组合优化配置领域保持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领域维持一定的技术领先。
(三)区块链
在中国大陆,对区块链的倡议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有关。作为区块链勘探的领导者之一的国际银行已经表示不愿意进入中国市场。然而,尽管国际银行不看好中国大陆的区块链产业,但该产业的收益率却一直在上升——部分原因是2016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全球区块链峰会。为了规划如何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政府与产业工作组。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整个金融科技市场中,对区块链技术的投资将在2016年底达到10亿美元。如果预测准确,那么对区块链技术的投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过去几年,由风险投资支持的对区块链和比特币公司的投资从2011年很少的的300万美元增至2015年的4.74亿美元。中国市场在2016年中期同样出现了类似的一系列发展,形成了以下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