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经进入尾声。回首一年的世界经济,可谓苦乐不均。但无论是高兴还是遗憾,都已经成为过去。本版从今日起推出年终报道,对2016年世界经济重要事件进行梳理。
世界贸易增长停滞使贸易保护再掀波澜。据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显著放缓,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变得日益严重。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从2008年到2016年对其他国家采取了600多项贸易保护措施,仅2015年就采取了90项,位居各国之首。可见,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势头十分明显。
贸易投资环境恶化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6年秋季)》(下称《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再考虑到2015年9月份以后的月度进出口基数普遍较高,四季度,进出口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
但《报告》称,综合考虑,经过不懈努力,预计2016年中国进出口有望实现回稳向好,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17年中国外贸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对国际商报记者指出,贸易和投资增长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发展的基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只能把各国推向贸易战的边缘,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历史经验证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供应链国际化的背景下,如果全球化出现倒退,实施贸易和投资保护只会带来“双输”,必将使本就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绞杀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美国经济复苏放缓。2016年,美国经济开局不利,通胀未达2%的预期目标,就业数据波动较大,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欧洲经济微弱复苏,且由于英国脱欧,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面临重组,给欧元区经济复苏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加剧欧元区动荡。这可能会拖累经济和贸易增长,不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2016年以来,日本经济主要指标表现疲弱。上述环境均给中国外贸带来压力。
隐蔽性贸易限制较多
倪月菊进一步表示,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除常见的“双反”调查外,还频繁动用隐蔽性更强的手段打压外国产品,特别是中国产品。历史经验证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供应链国际化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带来“双输”的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宋泓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贸易壁垒,尤其是隐蔽性很强的贸易限制和投资限制措施比较多。国际范围内的全球贸易预警监测显示,这些限制措施也主要来自二十国集团(G20)成员方。
据国际商报记者了解,虽然中国与很多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但在出口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隐性的贸易壁垒。
隐性贸易保护壁垒最近几年确实比较多。在G20等多边机制的约束下,不少国家不能明目张胆地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就转而采取更加隐蔽的手段。
比如,鼓励当地消费者购买本国产品,鼓励本国制造业在本国投资等。中国企业在出口中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要积极反馈情况,通过世界贸易组织途径进行上诉和反制;另一方面,也要深入了解情况,采取规避性措施。“当然,有些情况,比如一些国家对进口产品征收增值税等,并不属于贸易保护措施,而是根据本国税制采取的正常做法。相关企业要深入了解外国的税制以及经济政策,避免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