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上海莱士(002252)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1单位的献血量,最多可救3条生命。全球73个国家,超过90%的血液供应来自无偿献血者。在2014年中国无偿献血达1299万人次,总量近4400吨,人口献血率为0.95%,低于世卫组织推荐的人口献血率标准(1%-3%),如果相较美国的数据,中国差很远,这与文化观念有关,所以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血荒”现象将难于得到改变!先来看看供给端:1、政策限制——因中国曾出现过严重的血制品污染事件,故监管机构对血制品行业的监管十分严格,并在2001年出台《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对血制品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目前仅有32家血制品生产企业,其中只有16家取得新GMP认证);2、文化因素——国人一直认为血液为人体核心,献血不利于健康(在中国人血白蛋白销售量之所以占血制品产品中的大比例就是因为国人观念问题,把人血白蛋白当成补品来用)3、进口限制——大部分血液制品不允许进口(目前仅人血白蛋白和重组凝血八因子允许进口,其它均被严格限制进口)再来看看需求端:1、人口老龄化——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阶段,长期催生对血制品的用药需求。(这个逻辑是毋庸置疑的,对大部分药品的需求都是会增加,唯一不同的是血制品行业特性决定了其不受医保控费的影响,因为在卖方市场,一旦被迫降价,只会让供给更少,进而扭曲和扰乱市场);2、医生和病患对血制品的认识加深——随着人
网友回复
美咪咪:
尽管由于当下证券投资失利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但公司基本面没变。主营业务吨浆得率、产品质量是行业佼佼者!
无论从行业空间、市场需求还是公司潜质,上海莱士是行业最优投资标的!
勤奋的小小子:
上海莱士的大股东科瑞天诚既不是卖药的,也不是制药的,而是专营股权买卖的生意,俗称炒股的。在其控制下的上海莱士,只是大股东用来做股权生意的一张平台、一副工具。
“酷酷的天气”冒着酷暑在上海莱士的股吧里开课高谈血制品行业的实务,真不如换个地方,譬如到华兰生物、天坛生物的股吧里去阔论,或许能吸引更多听众。
上海莱士上市以来,股本扩张了31倍,为科瑞天诚等大股东通过质押获取大量资金提供了充足的股份,大股东们就用这些资金大肆收购企业股权,再把收购来的股权置换成上海莱士的股份,最后通过减持上海股份套现获利,其运作的套路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就这么简单。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原本是一心要割韭菜的,一不小心反倒成了被割的韭菜。这就叫物极必反。
勤奋的小小子:
即使是成长性好的企业,也要在价值被低估而不是在被高估之时买入,否则就和科瑞天诚一样,割韭菜不成反倒沦为被割的韭菜。
从上海莱士2013年开启股权并购之旅算起,市值由2012年底的67亿元到2013年底的233亿元,再到2014年底的616亿元,最后突飞猛进到2015年最高时的1300亿,股神呵!谁还嫌涨得不够?只有美咪咪去年还在放言上海莱士市值2年之内定上2000亿。
上海莱士中的聪明投资者,在那时就已获利了结落袋为安。接盘的都是自以为比他们聪明的。
美咪咪: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的是产业资本助企业一臂之力。
企业与地方引导基金合作,通过海外并购将更多优质的项目引入国内落地,同时推动其与国内上市公司等优质公司的整合,实现“金融在前,产业在后”。这不仅有利于海外优质项目的引进落地,也有利于PE的顺利推出和国内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提升。
这种新模式是产业升级的最优组合,目前己得到产业界、学术界推广。上海莱士就是这新模式的代表!
勤奋的小小子:
根据上海莱士今年一季报10大股东持股信息:两个控股股东及其俩子公司在押的股数合计32.55亿股,占其所持股数的91.41%、占总股本的65.43%,均超过了质押股的新规定。32.55亿股的质押股目前市值是636亿元,基于该股自2015年年中以来始终维持在千亿市值附近的情况,这32.55亿质押股的融资余额一定不是小数目,都用到哪里去了?效益如何?不容回避。
已知在收购四家企业股权上用了约130多亿元,其余的投向不明了。明了的是:这130多亿元,没有1分钱是用在发展主营业务生产上的,而是用来造就了几个“不靠企业产品挣钱,靠资本市场回报(又称割韭菜)”而一夜暴富的鲜活典型。收购之前,上海莱士的主营业务净利润已达2亿水平,收购邦和、同路数年之后的2017年,此项利润为6.15亿元,其中邦和与同路的贡献额为5.47亿元,原有子公司的贡献额只有0.68亿元,其降幅多达66%。足见此次并购,非但没有推动上海莱士的内生性增长,就连起码的加法都被做成了减法,试问,这是什么模式的代表?
道空一念7929:
想买也买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