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发帖:
正视比特币:禁止不是好办法 排斥不如纳入监管。
发表于 2017-5-25 14:43:03|显示全部楼层
Z博士的脑洞|比特币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万喆(特约评论员)
来源:澎湃新闻
“勒索”病毒将比特币又一次推上了风头浪尖,成为街知巷闻的热点。然而,即使病毒危害警报已经几乎解除,比特币的背后有什么?仍然值得深思。比特币的历程,与当今世界秩序的转折如出一辙,这才是重点。
比特币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比特币的产生,看似技术产物,其实不然。技术只是帮手,意识形态才是根本。
比特币主要特点是,第一,去中心化。传统货币发行,无论是在金本位银本位制度下,或是在纸币的天下,甚至在Q币的空间中,都有发行主体这个神一般的存在。但比特币发行过程只受算法控制,没有任何中央控制,所有政府和机构都对之不存在影响力。
第二,没有通胀。受算法限制,比特币的总供应量是受控的,永远也不会超过2100万个,避免了国家政府和中央银行政策需求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第三,公开透明。通过技术产生,交易过程透明,交易成本低廉。
看看天才哈耶克曾经的梦想。他写过一本著名的《货币非国家化》,将自由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他提议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通过自由竞争发现最好的货币。他的理由很清楚,第一,历史经验证明,政府没有在较长的时间内提供一种比较健全的货币;第二,政府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发货币,引发失业和通货膨胀;第三,政府垄断会带来消费者的福利损失,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也必然带来恶果。
比特币和哈耶克,两者严丝合缝。
而比特币出现于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全球主打货币政策挽救经济进入了狂欢,哈耶克所谓政府央行带来的负面作用达到了一个历史高潮。
严丝合缝的,不止是比特币和哈耶克,是历史与现实,是看似荒谬的预测和实则荒谬的现状,是一种不信任到这种不信任的被坐实。
严丝合缝的,是理论与技术。比特币只是利用了现代技术的手段,完成了前辈早已描绘的梦想。
比特币不需要“国家信用”的备书,它是对“国家信用”的挑战
比特币已经被创造出来,但如何定义它?别以为你叫“币”你就是货币哦!
论证比特币不是一种货币的主要理由通常是因为比特币不拥有国家信用。
但是,国家信用是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基础,固然没错,其中的关键,却应该是在“信用”,而非“国家”。虽然在历史上,国家的信用确实更强大。
要知道,所谓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如果有国家为你的契约做背书,当然好。但是,如果有办法让甚至超越国家的方式为你做背书呢?
何况,背书本身也无非是张契约,或者说货币,更可信,接受度更高,流动性更强。也就是说,更受市场承认。而比特币可不是自说自话成为比特币的。
2008年,黑客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一个隐秘的网络密码学讨论组上发表论文,阐述了比特币的技术原理。2009年初,比特币技术搭建成功,上网运行。最初只是极客们的兴趣爱好,并无市场价值。
其后,接受人群和交易量不断增加,币值呈大幅波动但迅猛上涨的趋势。
而其中,除了全球货币放水等,塞浦路斯事件、乌克兰危机等经济政治事件对比特币的扩散有着不可置疑的推动作用。比特币被一些民众选择作为“避险货币”。在委内瑞拉,主权货币四年里贬值幅度高达99.5%,比特币用户数量从2014年的三位数暴涨到去年年底的85000多,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只接受比特币支付。
比特币的迅猛发展和飞跃节点等都无疑表现出,恰是由于对“国家信用”的质疑,导致了比特币被市场越来越广泛的接受。比特币不需要“国家信用”的背书,因为它正是对“国家信用”的挑战。
比特币的内生缺陷
挑战当然可以。挑战成功?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类历史上,民族国家概念的认同,国家信用的建立,法定货币体系的稳定,都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考验,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是从无数失败中洗练出来的。
比特币?有思想,有创意。但是,还嫩着呢!
比特币的价值实在是太不稳定了。比特币价格7年增长超过270万倍。仅今年5个月上涨就超过100%。而有时候又能一夜腰斩。暴涨暴跌是比特币的常态。一方面说明,谈到价值标准,真的是没法作为价值标准;另一方面说明,比特币的持有者,可能以投资投机居多,想实现的,并不是理想中的货币流通功能。
比特币的问题还在于,黑吃黑。黑客成为一大威胁。2011年6月19日,Mt.Gox比特币交易中心的安全漏洞导致1比特币价格一度从15美元跌至1美分。2011年8月,比特币交易平台MyBitcoin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