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炒股学习网 >> 理财问答 >> 股票问答 >> 港龙地产开门黑资本冷遇啥逻辑 上坤地产覆辙冷思:如何突围

港龙地产开门黑资本冷遇啥逻辑 上坤地产覆辙冷思:如何突围

2020年7月22日  11:01:26   来源:网友   编辑:168炒股学习网    阅读:60人次
股友三曰
发表于 财富号评论(cfhpl)
港龙地产开门黑资本冷遇啥逻辑 上坤地产覆辙冷思:如何突围

作者:福临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资本表现是张“晴雨表”。

市场冷暖、成长优劣,映射其间。

2020年7月15日,港龙中国地产(以下简称“港龙地产”)在港交所主板挂牌。

这是2020年第二家内地上市企业,也是疫情后首家上市房企。

众所周知,疫情降温、调控加压、经济波动、市场头部效应等系列影响下,中小房企的日子越发难过。

除刚刚上市的港龙地产,金辉控股、鹏润控股、上坤地产、领地控股、中国文旅、三巽控股、实地地产、大唐集团、祥生控股等十家房企,也在IPO奋战。
文一地产、合能集团等,传出筹划消息。

借助资本,做大做强,跳出血拼苦海的意图明显。
不过,资本这碗光鲜饭,也并不好吃。
尤其是专业机构为主的港股市场,想如愿过关、持续赢得市场芳心,还需拿出真本事。

在此背景下,率先上市的港龙地产,担负提振重任。

遗憾的是,其“头一炮”没能迎来开门红。

上市“开门黑” 尴尬的资本冷度

上市首日,港龙地产股价遭遇破发。
截至收盘,其每股报价3.92港元,跌幅0.25%,跌破3.93港元发行价,导致“开门黑”。
截止7月20日收盘,股价3.9港元,跌幅0.51%,仍然破发。

这没出乎多少市场意料。

就在前一天。
7月14日,公告显示,港龙中国地产计划全球发售4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4000万股。
只成功认购1111.3万股股份,相当于香港发售量的28%。

认购不足、连续破发,资本冷度可见一斑。

是何原因?

先看行业环境。

7月17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发布第二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中央和地方出台政策的延续不变。

换言之,“房住不炒”的基调坚定,引导房企由速度向质量发展的方向没变。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对于房企的规模化影响非常直接。

从港龙地产的募资看,60%用于潜在开发项目的土地成本提供资金,30%支付项目开发的建筑成本,10%一般营运资金。

扩规模意图明显,是否有逆行之势?

其次,中小企业上市潮活跃了资本热度,但也使投资赛道更加狭窄。

易居企业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监洪圣奇表示,港龙地产股价破发很正常,主要是该公司目前规模较小,投资者可选择的上市房企较多。

第三,融资收紧,有限的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向头部房企集中,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正在被蚕食。

据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港龙地产预售所得款项分别约为17.62亿元、27.98亿元及46.36亿元。

预售款规模不足50亿元,属于典型的中小型房企。

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市场的谨慎态度自然不难理解。

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自身看,掣肘因素也不少。

先看业绩。

港龙地产新版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公司物业开发及销售收益分别约4.34亿元、16.60亿元及19.78亿元;净利润分别约0.33亿元、3.32亿元及4.7亿元。

2018年,是港龙地产发展最迅速一年。
113.5%的复合年增长率,可用亮眼形容。

遗憾的是,2019年营利增速均大不如前,凸显业绩的不稳定性。

同时,业绩严重依赖的长三角地区,前景也不明朗。

截至2020年3月底,港龙地产在国内22个城市拥有的64个项目中,62个位于长三角区域,占总土地储备逾93%。

需要强调的是,梳理其13年发展历程,从进军河南、贵州等地可看出,其有全国化雄心。
但实效看,没能脱掉区域房企形象。

而长三角区域本身,也有一定特殊性。
经济发达、消费力旺盛,一直是头部房企必争之地。

疫情影响褪去后,长三角房地产市场复苏最快,成交量、房价、土地市场热度均列第一。

中指院统计,2020上半年代表房企80.1%的销售业绩来自一二线城市。
其中,南京、杭州分别贡献代表房企8.7%、7.8%的销售业绩。

拿地方面,2020年上半年,长三角拿地热度最高,占比29.0%。

问题来了。
长三角楼市暴热,对港龙地产难道不是好事?

未必。

众所周知,楼市一旦过热,调控必然如期而至。
看看,刚刚出台的深圳限购新政,可见端倪。

以长三角的重要城市,也是港龙地产重点发展的城市"杭州为例。

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6月,杭州楼市住宅成交面积到了195万平方米,创近3年新高。

紧接着,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有关要求的通知》,限售、限购、限摇,一系列调控措施,大大遏制了市场投机热度。

另一方面,港龙地产项目也有不少位于常州、盐城、绍兴等三四线城市。
但棚改退潮,这些城市的房市并不明朗。

更重要的是,招股书显示,港龙地产收益主要来自4个城市,9个开发物业。
换言之,其64个项目中,有55个处在未开发或正开发阶段。

业务集中度畸高,单一市场起伏较大,投资态度冷淡,自然不乏注脚。

不怪别人只怪自己 资产负债率超280%

当然,长三角楼市形势,并非港龙一力可控。
但业务高度集中的尴尬,则怪不得旁人。

规模扩张看,激进的拿地策略,有直接关系。

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港龙地产收购16幅地块,拿地速度明显加快。
业务布局,也更钟爱长三角地区。

例如2019年7-8月,港龙地产在江浙拿下4幅土地,新增土地储备24.74万平方米,总对价36.1亿元。

持续、激进加码单一区域,导致港龙地产错过全国化时机,也使其债务恶化。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3月31日,港龙地产的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98.8%、122.1%、172.6%及287.0%;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借款总额(包括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分别为3.18亿元、8.56亿元、28.53亿元,负债增速很快。

更利空的是,其偿债能力并不强。

由于激进打法,使得港龙地产现金消耗加快。
2017年其现金净流入7588万元,2018年到2019年分别净流出6.26亿元、67.56亿元。

为缓压力,自然加杠杆。
截止2019年末,港龙地产一年内到期有11.44亿元债务,手握约10.5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短债比约0.92,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相比大型房企,港龙地产由于体量较小、信用力较弱,融资渠道较窄,导致其借款利率不断攀升。

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港龙地产的银行及其他借款的加权平均实际利率分别为6.3%、8.0%、8.8%,其中他借款的实际利率分别为11.0%、11.2%、10.8%。

这样的借款利率,远高行业水平。
融资成本高企,也就不可避免。
2019年,其融资成本为7862.3万元,较前一年增长111.67%。

财务压力不仅于此。

成本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结合近年业务规模上升,各项开支也有不小增幅。

数据显示,港龙地产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17年的1825万元,上升至2018年的6097万元,增幅高达234%。
一般及行政开支由2017年的2987万元增至2018年的9007万元,增幅高达201.5%。

种种迹象说明,港龙地产的资金链,已呈“紧绷”之态。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对铑财表示:从股票吸引力看,若是吸引力不大,那么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热度就不会太高。
一般来说,出现此类情况,有两个原因。
第一、企业基本面不好,或说上市过程中包装的成分较多,而经营的盈利状况不好。
第二、正好是处于股票明显波动周期,尤其是近期股票市场上涨较快,在出现一定高位后,整个大盘会下调,这会使得相关上市的股票面临压力。

上述分析看,港龙地产更多属于第一种情况。

手握募资重金,可说其有充分的腾挪空间,改变机会。
如何做优做强,考验当家人的大智慧。

投资就是投人。

某种程度说,股价破发的同时,也表明市场对实控人“吕氏家族”的观望态度。

2007年,吕永茂、吕永南、吕永怀三兄弟成立港龙地产。
由于这一历史原因,企业家族化痕迹一直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家族化企业有着自己独到优势,例如稳定性强、决策效率高等。

但缺点也十分鲜明,例如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相冲突,易出现决策受限、僵化,不利优秀人才进入企业核心层、员工积极性不足等。
甚至一些家庭矛盾也可能影响企业发展。

回顾港龙地产13年历程,作为董事局主席的吕永怀,并没太多改善家族化倾向。
如今吕氏家族第二代大范围进入公司,企业家族色彩更为浓郁。

从股权看,吕永怀及其儿子吕文伟、吕永茂及其儿子吕进亮、吕永南及其儿子吕志聪分别透过三家公司持有港龙地产42%、25%、32%的股份。

同时,港龙地产董事会和各个职能部门,也多由家族成员担任要职。

港龙地产董事会中,吕氏家族占据3位执行董事、2位非执行董事席位。
吕永怀为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吕进亮、吕志聪担任执行董事,吕永茂、吕永南为非执行董事。

高管方面,吕永怀的表哥谢剑清为行政总裁,负责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

规模小、负债高、区域化与家族化问题突出,种种可见,港龙地产的“内功”并未夯实,做大做强之路漫漫。

上坤地产的IPO答卷

喧嚣的资本市场,是最现实的名利场。
换言之,对于中小房企而言,这里并非“避风港”,而是更加凶险的战场。

投资者真金白银进来,显然不会为“内功”不足的企业买单。
聚光灯中,可释放激发企业成长性,也可放大其漏洞风险。
盲目上市未必是好选择。

聚焦港龙地产破发,也给后来者加以警示。

比如上坤地产。

与港龙地产一样,上坤地产也有单一市场依赖症。

2017-2019年,上坤地产物业销售收入来自于上海的占比分别达100%、100%、60%。

招股书也承认:我们高度依赖长三角经济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上海。

另一相同点,是负债。

2017-2019年,上坤地产净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4.9%、325.9%、118.8%。

虽然负债率逐年下滑,但克而瑞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174家典型房企的加权平均净负债率为91.37%。

换言之,上坤地产的净负债率还是远高行业水平。

偿债方面,截至2020年2月,上坤地产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增至62.74亿元。
其中,30.75亿元将在1年内到期,短债占比达49%,公司账面资金仅34.33亿元,受限制现金达23.6亿元。

更利空的是,业绩增速已出现颓势。

2017年-2019年,营收分别约12亿元、68亿元及75亿元,毛利率30.9%、51.5%及40.8%。
销售额增速已从345.6%下降至18.43%,收益增速从466.7%降至10.29%,2019年的毛利率也低于2018年,说明其盈利空间正在被压缩。

问题如此之多,上坤地产IPO胜算几何?即使过关,是否会重蹈港龙地产的资本冷度呢?

中小房企突围战 什么更重要?

严跃进对铑财指出:实际上在瑞幸事件后,企业需格外注意风险。
第一、总体看,房企面临很多压力,包括销售市场带来的冲击等,这会使各类上市房企面临压力。
第二、各类上市房企在准备工作中须做到精细化,财务数据须过硬,否则上市后股票表现不好,反而容引起投资者质疑。
第三、要积极关注市场调控风险,注重对市场周期的把握。

上述观点,可谓一语中的。

投资者对房企如何“画饼”并不感冒。
财务指标稳定优质,才是成长性根本。

客观而言,无论港龙还是上坤,奋战资本市场都有做大做强,百尺竿头的雄心信心,值得肯定。

但相比信心,方向策略更重要。

激烈的竞争环境,预示着中小房企没有多少试错空间。
每一步发展,都应如履薄冰、慎之又慎。
需要量体裁衣,找准、卡准自身定位,走出差异化、特色化之路。

盲目做大,一味追求速度,并非万能神药。
整个行业看,大型房企中不乏泰禾、富力这样大而不强的“纸老虎”。
行业高质量发展大旗下,规模化也可能是温柔陷阱,小而美、小而强,有其核心价值所在。

当然,对港龙地产,上坤地产等房企来说,这亦是另一重挑战。

无论快慢,还是大小,都需核心内力打底,这是提振资本信心、不被冷遇的不二法门。

各中取舍,铑财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来源:财子三曰

相关证券: 股市实战(gssz),保利地产(600048),招商蛇口(001979),万科A(000002),房地产(BK0451) 行业分析
评论专区
   本站有缓存,一般1小时内能看到您的评论
官网微信公众号
168炒股学习网微信
郑重声明:168炒股学习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股票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股票学习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含有广告标志的信息皆是广告,本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68炒股学习网,专注为中小股民提供炒股入门知识,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学习教程,技术指标,炒股技巧等股票知识服务,专注做专业的股票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168炒股学习网, www.168chaogu.com   粤ICP备14098693号   广告合作QQ:765565686,邮箱:7655656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