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荡三十年 A股整装再出发
30年,从零起步,中国资本市场“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了一条市场化机制日益成熟的发展之路,成绩斐然。
新股发行制度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再到注册制,激荡着服务实体经济、孕育创新基因的澎湃力量。
30年,从严监管,完善法治,中国资本市场法治体系逐步成型。
从公司法、证券法、基金法等行业“大法”的完善,再到围绕注册制推行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敬畏法治意识逐步深入人心。
30年,厚植开放,深化改革,中国资本市场披荆斩棘,积极拥抱全球金融市场。
互联互通机制日臻完善,股票及债券纷纷被纳入国际主流指数,双向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
站在而立之年的新起点,资本市场整装再出发,新一轮“深改”将在注册制改革、法治环境完善、机构投资者培育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
市场化改革奔涌前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忆往昔,股市诞生之初,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国企融资,助力国企脱困,实行发行上市指标制。
看今朝,市场化改革大潮奔涌前行,资本市场肩负着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使命,自身的市场化改革也逐步深化。
“资本市场三十年来的发展,核心主线是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朝着建立现代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迈进。
从审批制到推行注册制改革,市场包容性开放性不断提升,可以说,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走在波澜壮阔的市场化改革之路上。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从最具代表性的新股发行机制看,30年来,A股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20世纪90年代,新股发行实行额度管理制,由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推荐,后改为指标管理制。
进入21世纪,核准制下的通道制建立,监管部门不再对发行上市企业数目进行限制,此后优化为核准制下的保荐制,直到2019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注册制下,市场化定价机制的约束作用进一步显现,重塑A股市场新股发行生态;制度包容性让科创企业充分享受改革红利,为资本与实体经济的互联互通架起桥梁;注册制稳步实施,正联动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改革,进一步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短板,塑造高效联通的全新格局。
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不平凡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堪称“中国奇迹”。
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成型;市场已经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股票、债券、商品、外汇、金融衍生品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A股上市公司从上交所的“老八股”增至超4000家,一批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企业崭露头角,投资者数量突破1.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