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莱士血制品会不会受到影响?
血制品会不会受到影响?
首先,从供需关系看,血制品和心脉产品有一定区别。
血制品的原材料是人血,暂时全球没有合成血浆的技术。
而全球超过66%总采浆量来自美国,也是少数能自给自足的国家。
而中国十分缺血,根据《血液制品行业产销需求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一年血浆需求量超过12000吨, 而2019年供应量是9106吨,+5.81%。
相比起仿制药、中低端医疗器械能轻松走量,血制品很难爆发,毕竟献血行为在国内并未普及。
在存在巨大的供给缺口的前提下,集采式的腰斩价几乎不可能。
其次,血制品不仅很难砍价,甚至不涨价已经不错了。
当前国内血制品的大头,分别是人血白蛋白和静丙。
前者1-11月批签发同比增长14%, 进口占了60%,11月同比下降17%;后者1-11月同比增长5%,11月同比下降34%。
总量增速比去年放缓,主要原因还是疫情,导致献血人数减少,美国血浆采集中心的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4-6月献浆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9%。
CSL、基立福等国际血浆巨头,采浆量纷纷下滑,基立福预计全年下滑15%。
同时,因为疫情期间,血液制品需求量相当大,白蛋白、静丙都被广泛应用于新冠的早期治疗方案。
从进口白蛋白批签发量上看,进口白蛋白今年Q1和Q2是2018年以来,单季最大的。
下游需求量稳步增长,上游血浆供应不足,部分品种出现不同程度上调。
今年8月,人血白蛋白5g每瓶的价格已经从原来的310元-320元,涨价至340元/瓶。
所以,血制品明年很可能进入一个涨价周期,对公司的毛利、利润质量都会有一定帮助。
最后,谁有可能是这次涨价的受益者呢。
当前国内血制品市场里面,白蛋白基本被国外血浆龙头包圆了。
但是,如果国外因为疫情爆发导致供应不足,很可能会释放一定的增量空间给国内企业。
而从Q3的进口批签发看, 一共有478万瓶,增速是-17%,这个替代空间是有点看头的。
兴业最近统计了国内各个血制品企业的库存情况。
总量来看,上海莱士2075吨,天坛生物1559吨,华兰生物1271吨。
第四名是博雅生物659吨
。
具体排名,其实跟国内血浆行业的垄断情况类似,都掌控在3-4家龙头手里。
而且,上海莱士不仅是总量最多,还是库存商品最多的公司。
它的上半年净利润6.97亿元,就算扣除GDS的2.17亿投资收益,主营也有4.8亿元,高于去年的4.13亿元。
另外,3季度利润增加了4个亿,也比去年同期好。
侧面证明了公司库存陆续释放利润。
当然,上海莱士的股权纷纭,也让它的动态PE维持在34倍,低于天坛、华兰。
整体来看,天坛、华兰、上海莱士都是目前血制品涨价周期较为收益的公司,接下来,它们批签发数据非常值得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