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之间的联系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之间的联系
专家回答:证券投资领域中,宏观经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投资对象要受到宏观经济形势
的深刻影响,而且证券业本身的生存、发展和繁荣也与宏观经济因素息息相关。
国民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当中,有着门类齐全的不同部门
;各部门中又有干差万别的不同行业;各行业中更有成千上万的不同企业。这些众多的
企业、行业和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它们相互影响,互相制约。
企业的强弱受行业的影响,行业的盛衰受部门的制约,部门是否兴旺又取决于国民
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但在不同的经济气候之
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受到不同的影响,生产经营的后果也会有显著的不同,这就
要求企业适时地进行调整。比如当国民经济处在繁荣或衰退的不同阶段时,影响国民经
济发生重大变化的各种关键因素的变量,如利率和物价等,也会出现上下波动,企业若
不能适时地作出反应,必定会受到严重影6向,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商品经济发展到现在,金融活动早已与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并且在经济生活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金融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投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
,效率的高低,不仅要受国民经济基本单位的影响,更要受宏观经济形势的直接制约。
因此,宏观经济分析无论是对投资者、投资对象,还是对证券业本身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的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实践来看,证券投资分析
也总是从宏观经济分析开始的。
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
(1)经济指标。宏观经济分析可以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和对比来进行。
经济指标是反映经济活动结果的一系列数据和比例关系。这类指标可以对将来的经
济状况提供预示性的信息。从实践来看,通过先行指标对国民经济的肩峰和低谷进行计
算和预测,得出结论的时间可以比实际高峰和低谷的出现时间提前半年。施行指标主要
有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指数等。二是同步指标。通过这类指标算出的国民经济转折点
大远挪匆行动的抛时间同时发生。也就是说这些指标反映的是国民经济正在发生的情况
,并不预示将来的变动。同步指标主要包括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等。三是滞后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出的国民经济的转折点一般要比实际经济活动晚半年。滞后指标主要有银
行短期商业贷款利率、工商业末还贷款等。此外,还有国内外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经
常使用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五个
有密切联系的主要综合指标来反映和分析国民经济的主要面貌,如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增
长状况、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在部门与行业间的分配情况等。
经济指标有许多个。要进行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主要要选取那些能从各方面
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的丰本面貌,并能与证券投资活动有机结合的指标。
(2)计量经济模型。所谓计量经济模型,就是表示经济现象及其主要因素之间数量
关系的方程式。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大属于相关或函数关系,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进行
运算,就可以探寻经济变量间的平衡关系,分析影响平衡的各种因素。
计量经济模型主要有经济变量、参数以及随机误差三大要素。经济变量是反映经济
变动情况的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而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则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
生变量两种。内生变量是指由模型本身加以说明的变量,它们是模型方程式中的来知数
,其数值可由方程式求解获得;外生变量则是指不能由模型本身加以说—8j的量,它们
是方程式中的已知数,其数值不是由模型本身的方程式算得,而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产
生。计量经济模型的第二大要素是参数。参数是用以求出其他变量的常数。参数一般反
映出事物之间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在分析某种自变量的变动引起因变量的数值变化时
,通常假定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这种不变的白变量就是所说的参数。计量经济模型的
第二个要素是随机误差。这是指那些很难预知的随机产生的差错,以及经济资料在统计
、整理和综合过程中所出现的差错。可正可负,或大或小,最终正负误差可以抵消,因
而通常忽略不计。
为证券投资而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应运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所谓宏观计量经
济模型是指在宏观总量水平上把握和反映经济运动的较全面的动态特征,研究宏观经济
主要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并可用于宏观经济结构分析、政策模拟、决策研究以及发展预测等功能的计量经济模
型。
在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除了要充分发挥模型的独特优势,挖掘
其潜力为我所用之外,还要注意模型的潜在变量被忽略、变量的滞后长度难确定以及引
入非经济方面的变量过多等问题,以充分发挥这一分析方法的优越性。
(3)概率预测。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概率论则是一
门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的学科。目前,越来越多的概率论方法被运用于经济、金融
和管理科学,概率论成为它们的有力工具。
概率论方法也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找到了用武之地。比如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预测时
,就要给出以一定的概率处于一个区间的随机量。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引入概率论的方法进行预测,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初期即已开始
,但到二战后才开始蓬勃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政府调节经济、制定改革措施的迫切需要
。各种宏观经济预测实践都是政府制定财政、货币、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例如美
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就要根据概率预测制定货币供应量目标。
概率预测的重要性是由客观经济环境和该方法自身的功能决定的。要了解经济活动
的规律性,必须掌握它的过去,进而预计其末来。比如要进行证券投资,就要先熟知整
个经济及其组成部门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虽说国民经济的领域广阔、关系错综复杂,
但从时间序列上看,却有必然的前后继承关系。只要掌握了经济现象的过去变动情况,
就可以依此为依据,加入可能出现的新因素适当调整,就可以预计事物的将来。过去的
经济活动都反映在大量的统计数字和资料上,根据这些数据,运用概率预测方法,就可
以推算出以后若干时期各种相关的经济变量状况。
概率预测方法运用得比较多也比较成功的是对宏观经济的短期预测。宏观经济短期
预测是指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负货膨胀率、失业率、利息率、个人收入、
个人消费、企业投资、企业利润及对外贸易差额等指标的下一时期水平或变动率的预测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前三项指标的预测。西方各国实践这一预测的公司机构很多,他们
使用自己制定的预测技术或构造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预测并定期公布预测数值,预测时
限通常为一年或一年半,概率预测实质上是根据过去和现在推想未来。广泛搜集经济领
域的历史和现时的资料是开展经济预测的基本条件,善于处理和运用资料又是概率预测
取得效果的必要手段。
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界普遍开展了经济预测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果。要
使经济预测具有科学性,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靠、及时的资料;精密、捷便的计
算技术;还需要根据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相关变量
1.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在一国领土范围内所产生的产品和劳
务的价值。统计时,要将国内生产而输出国外的包括进去,在国外产生而在本国消耗的
则不计算在内。区分国内产生和国外产生一般以“常任居民”为标准,只有常任居民在
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所得到的收入才计算在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内。常任
居民是指:(1)居住在本国的公民;(2)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
入本国国籍的居民。因此,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
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也就是在一国
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后的社会最终产值(或增加值)以及劳务价
值的总和。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着意追求的目标。
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
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
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就比较困难;对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
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发展潜力大,其经济发展速度可能达到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
这时就要警惕由此可能带来的诸如总需求膨胀、物价指数上升等问题,以避免造成宏观
经济的过热态势。因此,应该追求适度经济增长这一目标。
2.失业率。
高就业率(或低失业率)是经济社会追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失业串上升与下降是以
GNP相对于潜在GNP的变动为背景的,而其本身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当失业率
很高时,资源被浪费,人们收入减少,在这种时期经济的痛苦还会蔓延到影响人们的情
绪和家庭生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通贷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常被视为
经济的头号大敌,政治家和银行家天天对通货膨胀的危险性作出判断。各国政府都曾为
控制通货膨胀采取过猛烈的行动。那么通货膨胀究竟对社会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总的来说:(1)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2)不同商品相对价格和产量的纽曲,有时甚
至是整体产量和就业的扭曲。但是这种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因为,通货膨胀从方式上有
平衡和不平衡之分,有被预期和末被预期之分,从程度上则有温和式、严重的和恶性的
二种。温和式通货膨胀(年率低于10%)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而严重的通货膨胀
则指两位数的广阔空间;恶性通货膨胀指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无论通货膨胀的实际或者觉察到的代价究竞如何,各个国家在今天都不会长期容忍
高的通货膨胀率。或迟或早,它们要采取厦步骤减轻通货膨胀,但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
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反作用通常是高失业率和GNP的低增长,因此而损失的产量和
就业数量本身作为通货膨胀的代价是很大的。
4.利率,
利率或称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利率直接
反映的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
权的报酬。
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对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在经济
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利率有不同的表现。在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时期,资金供不应求,
利率上升;当经济萧条市场疲软时,利率也会随着资金需求的减少而下降。除了跟整体
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之外,利率还受到物价上涨幅度的牵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
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利率特别是基准利率已经成为一项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
工具。
5.汇率。
汇率是外汇市场上—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实质上可以把汇率看作是
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一方面,一国的汇率会因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水平、利率水平、经济增
长率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另一方面,汇率及其适当波动又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发挥重
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分工异常发达、各国问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汇率的
变动对一国的国内经济、对外经济以及国际问的经济联系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为了不使汇率的过分波动危及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协调,各国政府和
中央银行都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或收购外汇的方式干预外汇市场,以影响外汇供求,
进而影响汇率。此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一国对外贸易结
构、通货膨胀水平以及实际利率水平等因素,从而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除了各国金融当局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使政府干预越来
越多地成为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外”还出现了几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联合干预外汇
市场的情况。
6.财政收支。
财政收支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
财政收入是国家为了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需要,通过税收等渠道集中的公共性资金
收入;财政支出则是为满足政府执行职能需要而使用的财政资金。
核算财政收支总额是为了进行财政收支状况的对比。收大于支是盈余,收不抵支则
出现财政赤字。如果财政赤字过大,弥补手段不足以平衡收支;或者即使总量上能勉强
平衡,却又形成结构上的失衡,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和社会总供求的失衡。
7.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目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
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这里的“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
法人。
国际收支中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经常项目主要反映我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
况;资本项目则集中反映我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反映着我国利用外资和偿还本金
的执行情况。全面了解掌握国际收支状况,有利于从宏观上对国家的开放规模和开放速
度进行规划、预测和控制。
8.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固定资产再生产中投入
资金的数量。
投资规模是否适度,是影响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投资规模过小,不
利于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投资规模安排过大,超出了一定时期人力
、物力和财力的可能,又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经济建设便无法顺利进行,经济
发展便大起大落。
在经济增长上升时期,尤其要注意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投资规模的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我同有着这方面的多次教训。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现
象严重,各地方盲目扩大投资规模,又导致了社会总需求的膨胀、物资供应的严重紧张
和物价的大幅度上涨,影响到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又不得不回过头来压缩投资规模,
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适度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才是宏观经济得以合理、高效
运行的必要前提。
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投资
(1)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GDP变动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
映,GDP的持续上升表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制约经济的各种矛盾趋于或达到协调,人们
有理由对未来经济产生好的预期;相反,如果GDP处于不稳定的非均衡增长状态,暂时的
高产出水平并不表明一个好的经济形势,不均衡的发展可能激发各种矛盾,从而孕育一
个深的经济衰退。证券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如何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呢?我们必
须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不能简单地以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将伴之以
上升的走势,实际上有时恰恰相反。关键是看GDP的变动是否将导致各种经济因素(或经
济条件)的恶化,下面对几种基本情况进行阐述。
1)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经
济结构逐步合理趋于平衡,经济增长来源于需求刺激并使得闲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源
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从而表明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时证券市场将基于下述原因而呈
现上升走势。
——伴随总体经济成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上升,股息和红利不断增长,企业经营
环境不断改善,产销两旺,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小,从而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得到全面升值
,促使价格上扬。
——人们对经济形势形成了良好的预期,投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对证券
的需求,促使证券价格上涨。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都不断得到提高,收入
增加也格增加证券投资的需求,从而证券价格上涨。
2)高通胀下GDP增长。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
,这将表现为高的通货膨胀率,这是经济形势恶化的征兆,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必将导
致未来的“滞胀”(通货膨胀与增长停滞并存)。这时经济中的矛盾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居民实际收入也将降低,因而失衡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证券市场
下跌。
3)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当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可能采用宏观调控
措施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样必然减缓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调控目标得叫顷利实现
,而GDP仍以适当的速度增长,而未导致GDP的负增长或低增长,说明宏观调控措施十分
有效,经济矛盾逐步得以缓解,为进一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证券市场亦将反映
这种好的形势而呈平稳渐升的态势。
4)转折性的GDP变动。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负增长,当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呈
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表明恶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证券市场走势也将由下
跌转为上升。
当GDP由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时,表明低速增长中,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的瓶
颈制约得以改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来临,证券市场亦将伴之以快速上涨之势。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只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每一点都可沿着相反的方向导出相反
的后果。最后我们还必须强调指出,证券市场—般提前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也就是说
它是反应预期的GDP变动,而GDP时实际变动被公布时,证券市场只反映实际变动与预期
变动的差别,因而在证券投资中进行GDP变动分析时必须着眼于未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
(2)经济周期与股价波动的关系。股票市场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经济情况从来
不是静止不劝的,某个时期产出、价格、利率、就业不断上升直至某个高峰——繁荣。
之后可能是经济的衰退,产出、产品销售、利率、就业开始下降,直至某个低谷——萧
条,此阶段的明显特征是需求严重不足,生产相对严重过剩,销售量下降,价格低落,
企业盈利水平极低,生产萎缩,出现大量破产倒闭,失业率增大。接下来则是经济重新
复苏,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周期。而股票市场综合了人们对于经济形势的预期,这种预期
较全面地反映了有关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有关信息,特别是经济中的人的切身感受
。这种预期又必然反映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中,从而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既然股价反
映的是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因而其表现必定领先于经济的实际表现(除非预期出现偏差,
经济形势本身才对股价产生纠错反应)。当经济持续衰退至尾声——萧条时期,百业不振
,投资者已远离股票市场,每日成交寥寥无几,此时,那些有眼光,而且在不停搜集和
分析有关经济形势并作出合理判断的投资者已在默默吸纳股票,股价已缓缓上升,当各
种媒介开始传播萧条已去,经济日渐复苏时,股价实际上已经升至一定水平。随着人们
普遍认同以及投资者自身的境遇亦在不断改善,股市日渐活跃,需求不断扩大,股价不
停地攀升,更有大户和做手借经济形势之大“利好”进行哄抬,普通投资者在利欲和乐
观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极力“捧场”,股价累创新高,而那些有识之士在综合分析经济形
势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将不会再创热潮时, 俏然抛出股票。股价虽然还在上涨,但供需
力量逐渐发生转变,当经济形势逐渐被更多的投资者认识,供求趋于平衡直至供大于求
时,股价便开始下跌,当经济形势发展按照人们的预期走向衰退时,与上述相反的情况
便会发生。
上面实际上描绘了股价波动与经济周期相互关联的一个总体轮廊,这个轮廊告诉我
们以下几点启示。
1)经济总是处在周期性运动中。股价伴随经济相应地波动,但股价的波动超前于经
济运动,股市的低迷和高涨不永恒的。
2)收集有关宏观经济资料和政策信息,随时注意动向。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处于
经济周期的何种阶段,对未来作出正确判断,切忌盲目从众,否则极有可能成为别人的
“盘中餐”。
3)把握经济周期,认清经济形势。不要被股价的“小涨”、“小跌”驱使而追逐小
利或回避小失(这一点对中长期投资者尤为重要)。或许配合技术分析的趋势线进行研
制会大有裨益。
对于经济周期的认识,须提请注意的是周期的任何阶段往往也是波浪式的完成的,
或者说大周期中有小周期,参照何种周期,投资者就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作出适当的
选择。
不同行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对具体某种股票的行情分析,应深入
细致地探究该波周期的起因,政府控制经济周期采取的政策措施,结合行业特征及发行
公司的“公司分析”综合地进行。一般来说经济的景气与不景气以示同行业的相对影响
程度在同一波周期中是对称的,因而下面的现象是常见的。
4)景气来临之时首当其冲上涨的股票往往在衰退之时首当其冲下跌。典型的情况是
,能源、设备等股票在上涨初期将有优异表现,但其抗跌能力差;反之,公用事业股,
消费弹性较小的日常消费品部门的股票则在下跌末期发挥较强的抗跌能力。
(3)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通货膨胀和失业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的两上主要
经济问题,在第一节中,我们已有初步的认识。通货膨胀存在的原因,以及它对经济的
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对此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阐述。而政府对通货膨胀进行
控制的宏观政策往往只能以一定的代价(比如增加失业率)来实现。
1)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通货膨胀对股价特别是个股的影响,也无永恒的定
势,它完全可能同时产生相反方向的影响,对这些影响作具体分析和比较必须从该时期
通胀的原因,通胀的程度,配合当时的经济结构和形势,政府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等的
分析入手,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这里,我们只能就一般性的原则作以下几点说明。
——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较小。
——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内增长,命经济处于景气(扩张)阶段,产量
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上升。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很危险的,一旦其站稳脚跟,经济将被严重钮曲,货币每年
以50%的速度以至更快地贬值,这时人们将会囤积商品,购买房屋以期对资金保值。这
可能从两个方面影响股价:其一,资金流出金融市场,引起股价下跌;其二,经济扭曲
和失去效率,企业一方面筹集不到必需的生产资金,同时,原材料、劳务价格等成本飞
涨,使企业经营严重受挫,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倒闭。
——政府往往不会长期容忍通货膨胀存在,因而必然会动用某些宏观经济工具来抑
制通胀,这些政策必然对经济运行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将改变资金流向和企业的经营利
润,从而影响股价,政策对股价的具体影响在后面阐述。
——通货膨胀时期,并不是所有价格和工资都按同一比率变动,也就是相对价格发
生变化。这种相对价格变化引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产量和就业的扭曲,因而某些公
司可能从中获利,而另一些公司可能蒙受损失。与之相应的是获利公司的股票上涨;相
反,受损失的公司股票下跌。
——通货膨胀不仅产生经济影响,还可能产生社会影响,并影响公众的心理和预期
,从而对股价产生影响。
——通货膨胀使得各种商品价格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具
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市场对股息的预期,并增大获得预期股息的风险,从而导
致股价下跌。
——通货膨胀对企业(公司)的微观影响可以从“税收效应”、“债负效应”、“存
货效应”、“波纹效应”对公司作具体的分析。但长期的通货膨胀增长,必然恶化经济
环境、社会环境,股价必受大环境驱使下跌,短期效应的表现便不复存在。
比如,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工业原料、生产物资价格普遍上扬,最初
拥有这些原料的厂商极度兴奋,因为库存的原料原以低价购进,产品价格忽然上扬,意
外地提高了他们的利润。待一季盈余增加公布后,自会促使买气增加,股价上扬。待一
段急速行情之后,通货膨胀现象未减轻,反而加重,低价原料库存终究有限,等到事实
证明此次通胀并不是景气复苏时,有识之士先行卖出股票,又因为股价本已偏高,买气
弱,而卖压逐渐加重,当通胀继续恶化,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销量时,股价已下跌一段
距离。
总之,万事皆有度,过之则无益。适度的通货膨胀下,人们为避免损失,将资金投
向股市。而通胀初期,物价上涨,生产受到刺激,企业利润增加,股价因此看涨。但持
续增长的通货膨胀下,企业成本增加,而高价格下需求下降,企业经营恶化。特别是,
政府此时不得已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则尤如雪上加霜,企业资金周转失灵,一些企业
甚至倒闭;股市在恐慌中狂跌。
2)通货膨胀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提高了对债券的必要收益率,从而引起债券价格下跌。
——适度通货膨胀下,人们企图通过投资于债券实现资金保值从而使债券需求增加
,价格上涨。
——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还木付息风险,从而债
券价格下跌。
——过度通货膨胀,将使企业经营困难其至倒闭;同时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实物资
产和交易上寻求保值,债券需求减少,债券价格下降。
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财政政策的基本涵义。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