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炒股学习网 >> 理财知识 >> 贷款 >> 宽松货币政策才是民间高利贷的“祸根”

宽松货币政策才是民间高利贷的“祸根”

2018年7月8日  22:01:34   来源:网友   编辑:168炒股学习网    阅读:1961人次

  2011年9月29日,针对温州出现的老板“跑路潮”,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一方面要求银行“不抽资、不压贷”,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过30%,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新增贷款1000亿的目标。另一方面则“对出走的企业主,要敦促其尽快返回,组织处置;对继续回避的,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强势介入,严查快办;对恶意欠薪,搞假倒闭、假出走、假破产的,要从严从重处理。
  毫无疑问,温州已经隐现民间高利贷金融崩盘的局面。这个局面其实早在意料之中,无论是内蒙还是江浙,这几年来民间高利贷之风愈演愈烈,几成不可收拾。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利率是30%,温州的也在24%以上。如果从最后结局部分看,很容易得出结论“政府的货币紧导致民间金融断裂”,于是很多人呼吁“政府不能坚持货币收缩的路线,要立即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如果从游戏的开头部分看,得出的结论恰好相反,正是因为过往货币宽松导致了某些地区民间金融断裂。这就好比一个人吸毒上瘾,戒毒非常痛苦,有人就说这种痛苦就是因为没有继续吸毒所致。
  货币宽松是如何促使大规模民间高利贷的呢?回顾中国历史,大约从1993年初开始,中国出现了一轮高利贷的风潮。那个时候深圳等城市的银行存款利率达到25%以上,贷款利率超过30%是常有的事,与今天的民间高利贷几乎差不多。当时不仅城市信用社可以高息揽存,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都积极参与其中,甚至很多商业银行也加入这个行列,不少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搞帐外经营,全国还出现了武汉、海口等资金交易中心,会员单位都是全国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热闹程度不比现在的差。
  当时为什么会出现高利贷?从资金需求方看,主要是1992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全国刮起了投资“大跃进”之风,货币与信贷出现飙升,无论投资增长速度还是货币、信贷增长速度都超过35%以上,于是,1年以后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到1993年6月份开始进行宏观调控,出台了16条措施。当然,主要措施就是收紧信贷闸门,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货币与信贷在宽松之后突然收紧,必然出现资金紧张,很多城市出现了“烂尾楼”,最典型的代表是海南和广西的北海市,这些“烂尾楼”一直到十几年后才清理掉。在货币紧缩初期,企业和个人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其预期还处在泡沫上升的状态,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筹集资金成为它们共同的选择。
  而2011年出现高利贷热潮的根本原因也可以用2008年宽松的货币政策解释。中央银行采取货币刺激,一定制造“热行业”和“冷行业”,例如房地产这种依靠大规模资金的行业就是热行业,而那些依靠自我资金积累比如家族零售业就是冷行业。“热行业”在生产方面获得资金成本便宜,但是在销售方面不见得资金成本便宜,因为购买者不仅仅是看按揭利率低,而且有首付这样的门槛限制。房价越高就有很高的炒房预期,但门槛也会变高,所以就需要大量的民间融资集资来进入这个领域,这相当于提高了资本形成的条件。而在这个融资集资的过程中,民间的利率就会因为炒房的高收益预期而被大幅度抬高,最终演变成高利贷。
  因此,认为货币紧缩搞死中小企业是谬论,恰是货币宽松才制造了民间高利贷灾难。

评论专区
   本站有缓存,一般1小时内能看到您的评论
官网微信公众号
168炒股学习网微信
郑重声明:168炒股学习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股票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股票学习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含有广告标志的信息皆是广告,本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68炒股学习网,专注为中小股民提供炒股入门知识,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学习教程,技术指标,炒股技巧等股票知识服务,专注做专业的股票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168炒股学习网, www.168chaogu.com   粤ICP备14098693号   广告合作QQ:765565686,邮箱:7655656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