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建立信用体制对金融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我国的信用体制很糟糕,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大家也知道我国在很努力的建立信用体制,我想知道作用主要有哪些,还有信用体制的准确定义,至于我说的金融,主要想知道银行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专家回答:近年来,金融环境中信用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企业和个人逃废债务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信用经济成了"赖账经济";因为三角债和现金交易,增加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三角债和多角债的大量存在直接阻滞了信用链条。
金融信用缺失的表现和危害
金融信用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金融市场的有序性、公正性和竞争性,给金融发展环境造成许多不利影响。我国的金融业在建章建制上不比国际同行差,缺少的只是理解、支持并最终贯彻执行的信用环境、信用文化。
(一)金融信用缺失的表现
_是金融服务的承诺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一些金融机构缺乏现代金融服务意识和信贷营销理念,某些基层网点人员服务意识较差,致使金融服务与承诺之间出现了较大落差。
二是规范和稳健经营意识比较淡薄。少数金融机构为了逃避审计、财税及人民银行的监管,人为伪造、变更会计凭证和账簿,人为调整会计报表,虚报或瞒报经营业绩,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个别金融机构为表现政绩,提供的各类资产负债数据失实。
三是少数机构不能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如:少数商业性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结算纪律松弛,汇票到期后,拖延付款或无理拒付,造成银行承兑汇票违约。同时,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个别金融机构擅自放宽条件,违规对企业签发的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贴现致使部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二)金融信用缺失的原因
金融信用缺失更重要的原因来自于金融制度缺陷。金融的发展需要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而信用的相互给予,需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做保障。这种保障体现在当不讲信用的人损害他人的利益时,他受到的处罚要大于他的所得,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违约不能得到惩处,有时虽然受到惩处但所付出的成本很小。这样等于助长了不讲信用的行为。
金融部门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也是诚信缺失的原因之「。我国金融企业很少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人员,这易导致因授信不当使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现象的频繁发生,会因对合作客户信用状况缺乏了解而受骗上当。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基本属于空白。
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应收账款和商品销售的管理、对企业主要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征信和管理。这是企业财务部门连接各业务部门的桥梁,也是企业筛选客户,并与诚信客户保持长期联系的有效机制。但在我国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由此带来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因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也使许多企业屡屡受骗上当,造成大量的经济纠纷和交易损失。同时,由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也导致企业信用管理制度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征信立法步伐缓慢。由于缺乏健全的征信体系,信息不流通,即使债务人在甲银行有不良记录,也不会影响其在乙银行获得融资。这样,债务人违约获得的收益往往要高于违约的成本。当前,大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莫不与此相关。相比之下,已建立较完善征信体系的西方发达国家则违约率很低。缺少一个健全的征信体系,严重影响到商业机构的经营成本。从金融实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缺少评估客户,尤其是个人客户风险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信贷业务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瓶颈"。以个人消费贷款为例,招商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在贷款总额中占比约为12%,这在我国银行业已属较高比例,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40%至60%的占比数字,仍然有很大差距。在信用体系不完善的前提下,我国商业银行无法全面掌握借款人的信用,逐个审查贷款人的资信需要付出相当高的零售业务经营成本。于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贷款的利息收入尚不足以弥补业务经营成本。
(三)金融信用缺失的危害
信用缺失增加了金融风险。信贷是信用的基本方式,由于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恶意骗取贷款,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致使我国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逃废债行为不仅使经营特殊商品的银行经营风险突出,而且使银企关系趋于紧张,银企资金链出现断层。
信用缺失导致社会风气日下。金融业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金融信用秩序的混乱,不仅对金融、经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社会安全和稳定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由于金融信用缺失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了投资预期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对社会经济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也削弱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信心,造成投资滑坡,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形成瓶颈制约。金融信用的缺失,还使普通百姓的生活陷入混乱,从而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整个经济危机的发生。
完善金融信用体系的思路
(一)银行业要严格规范经营,带头维护信用秩序
一是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诚信的金融服务体系。随着银行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变,一方面,银行作为企业也要"重合同、守信用",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另一方面,要提高银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建立诚信的经营考核体系。建立诚信体系就要求银行端正经营意识与经营行为,摈弃不合理的以规模、总量为主的考核体系和考核指标,努力消除诱发各种制假造假的因素,要坚持依法经营与稳健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守信增益机制。一方面,银行要继续依法对逃废债企业采取惩戒措施,在落实债权基础上,加强迫偿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支持守信企业发展等方式,提高企业及整个社会的信用意识。四是建立以防范风险为主要内容的内控制度和工作业务规程。这包括贷款和对外交易支付的授权授信制度、财务成果分配和围绕以防范风险而设计的会计核算制度等,要把各个业务处理环节都置于制度监督之下。五是要发挥银行在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快改革的步伐与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和破产机制,进行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主体及其权责利;进一步推进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后,分期分批上市,运用资本市场强化银行的内部激励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促进商业银行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中尽快发展壮大。
(二)强化央行外部监管,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加强人民银行的风险监管。要严格完善监管法规规章,尽可能避免制度缺陷。严格依法监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应严把机构的市场准入关,建立一套机构设置的考核体系,把业务量、成本、经济效益、资本金或营运资金、内控制度及主要负责人的拟任资格等因素都纳入该体系之中,加强机构的业务监管,建立一种平等的竞争机制,使其在界定的业务范围内合法、稳健经营与发展。二是要继续发挥金融债权联席会议的作用,严厉打击各种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坚持系统内贷款企业信用状况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企业信用状况的监督。三是继续加大商业承兑汇票的试点工作,重构良好的银企关系,让更多的企业充分认识到"信用就是财富"、"信用就是无形资产",从而真正建立起银企双赢的格局。四是要完善和增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信贷咨询系统的科技含量,不断优化和完善系统功能。建立企业、个人征信系统。督促商业银行凭贷款卡放贷,进一步建立完善还款记录制度。进一步充实借款企业信息,主动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内部通报等方式加强风险提示。
(三)注重实效,完善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
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防止"人情贷款"、"干预贷款"等现象的发生,有效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二要建立风险预警预报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防止出现金融风波,确保农村经济、金融安全、稳定,树立农村信用社的"信用"品牌,做农村信用环境的守信楷模;三要建立优质服务制度,为农村经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处理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积极有效的信贷运作中,与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重塑良好信用关系,共同促进农村信用环境的根本好转。
(四)制定、修改、完善金融信用行为法
金融信用行为法是规范市场主体在金融信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的法律、法规,它包括信用交易前的社会征信法,信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控制法和信用交易完成后的失信惩罚法。
征信法。具体而言,就是建立企业资信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机构在交易中对交易对手信用状况不了解,因此需要有关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以资决策。企业、个人的信用制度可以帮助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银企合作为整个国家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良好的基础。我国目前关于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的法律、法规比较零散分布在不同的部门法中。涉及到工商、公安、税务、保险、银行、法院等十几个部门,因此迫切需要一部统一的征信法来规范信用信息的记录征集、调查的范围、程序以及传播方式、对象及时限等问题。此外,还应注意保护在开展征信活动中可能触及到的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信用控制法。信用交易往往涉及到时间间隔,因此容易产生合同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行为,信用控制法就是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预警、控制,从制度源头上堵住漏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交往和金融交易活动范围更加广泛,加速了资源和要素的配置与流动。互联网虚拟市场通过虚拟空间构建的关系进行交易,在网上,金融信用关系正突破地域限制在更大范围内建立起来,逐步成为被广泛接受的行为规范。由于虚拟交易空间里交易双方的身份模糊化,交易主体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多维化。所以急需网络金融资信管理向制度化法律化迈进,以防网上金融诈骗行为。同时,由于网络纠纷是新的法律现象,知识产权法、税法、广告法等也需作相应的修改和完善。要建立网上资信数据,建立有效的交易行为的信息传递,使金融机构能够清楚谁有信用,谁没有信用,并依此信息决定扶持谁,制约谁。
失信惩罚法。建立对失信企业、个人的惩罚机制,是金融信用体系链条中关键的一环,对于一切以利益为导向的"经济人"的制约,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抓住一个"利"字。只有通过利益导向--激励约束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激活企业、个人的守信行为。失信惩罚机制实质上是增加失信的成本,使市场主体经过理性衡量后自觉选择守信。我国的失信惩罚办法还没有形成体系,应尽快建立一整套失信惩罚制度,同时完善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将官员政绩考核和企业逃废债务的失信行为联系起来从根本上阻断地方政绩考核的"利益驱动"。
此外,还要完善社会监督网络,加强社会对银行信用的监督。主要是建立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对违反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行为进行举报。强化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强化市场约束。发挥会计、审计事务所及信用评估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委托其开展对金融机构的审计、检查和评估。